華泰證券發佈研究報告稱,3月14日,SpaceX(未上市)於Starbase對“超級重型助推器/星艦飛船(B10/S28)”組合體進行了第三次集成飛行測試(IFT-3),試驗結果較上次更佳。本次星艦組合體新增搭載了多個星鏈衛星終端,星鏈衛星通信實現了飛船在“黑障”情況下的視頻直播。該行認爲星艦是人類太空基建技術的前沿,本次試飛達成主要目標,標誌着商業航天產業的“Sora時刻”已來,或將催化我國產業發展,建議關注衛星互聯網空間段、地面段與用戶段產業鏈投資機遇。

華泰證券觀點如下:

星艦多項顛覆性創新,打造SpaceX邁向深空的利器

星艦作爲SpaceX最新一代重型運載火箭,其設計最大運載能力達150噸,刷新了登月火箭“土星5號”118噸的記錄,一舉成爲全球歷史上運力最大的火箭。星艦設計激進,一級並聯了33臺大推力液氧甲烷發動機“猛禽2.0”,箭體外殼採用不鏽鋼材料以降低成本,採用“筷子發射回收系統”以實現快速重複發射。星艦強大的衛星部署能力和低廉的發射成本或將服務於全球低軌星座建設,推動手機、汽車等終端直連衛星。除衛星發射任務外,星艦的應用場景未來將延伸至火星移民、洲際運輸、載人深空探索等領域,並將服務於美國重返月球的“阿爾忒彌斯計劃”。

星艦試飛再次刷新自身最好記錄,三次飛行大步前進

星艦三次試驗飛行接連完成里程碑:1)一次試飛:全箭飛離發射臺,驗證火箭結構設計合理性;2)二次試飛:闖過“熱分離”難關,驗證猛禽發動機並聯、發射臺、自主飛行安全系統、分離方式等多項技術和改進的可行性;3)三次試飛:完成星艦入軌、載荷艙門開啓關閉、在軌推進劑轉移、再入大氣層等測試,驗證了星艦部署衛星的核心能力。本次星艦試飛尚未完成測試的流程包括一級着陸燃燒與濺落、二級再入點火與濺落。星艦計劃在24年進行9次試飛,後續試飛頻率主要取決於FAA的發射審批進度。

星艦對我國商業航天產業有何啓示?

火箭側的成本和運力是我國衛星互聯網產業發展的主要瓶頸,彌補運力缺口、降低發射成本是運載火箭實現大規模商業化應用的關鍵,也是構建整個商業航天生態的基石。SpaceX火箭研發突破了傳統航天反覆論證的研究範式,採用邊極限測試邊快速迭代的研發理念,在不斷的發射試驗中收集分析數據以應用於產品的改進升級;此外,通用化設計、市場貨架產品的採用能夠避免航天級設計和產品的不菲開支,有效攤薄飛行測試成本,成爲加速迭代開發的基礎保障,對我國的商業火箭產業發展有啓示意義。

風險提示:商業航天產業發展不及預期,新技術開發進度不及預期,新技術滲透不及預期,技術發展存在非線性,技術商業化存在一定不確定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