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過緊日子”成爲各級黨政機關的“燙”詞彙。過緊日子,從單位、企業等組織的層面來說,需要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減少浪費,確保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從個人和家庭層面來說,鼓勵轉變消費理念和習慣,避免不必要的奢侈。從兩個層面來說,“過緊日子”的內涵與近年風靡的“消費降級”話題有異曲同工之妙,並非代表着生活的倒退,而是理性的進步,都需要做到減法與加法的平衡。

找到厲行節約與錢落刀刃之間的平衡。《史記》言:“治國之道,富民爲始;富民之要,在於節儉。”可見,治理國家的關鍵在於促進人民的富裕和幸福,節儉是一種富民強國的理念和行動方式。作爲單位、企業等組織來說,需要嚴控一般性支出,堅持“三公”經費“只減不增”。要讓“人走關燈、手離關水、下班關機”成爲共識,開會盡量提供環保可循環使用的茶具,提供熱水,文件資料一律採用雙面印刷,精簡不必要論壇和展會,不開無效會議。作爲企業,要嚴格控制業務招待活動數量和費用預算,分類按要求確定和落實商務、外事和其他公務招待標準;嚴格新增資產配置管理,與資產存量情況掛鉤,對於閒置辦公用房等資產要及時整合利用或處置,避免資源浪費。要優化民生領域資源配置,不能一味追求“大而全”的項目落地,要依託自身優勢、因地制宜進行精準配置,投到解決人民羣衆急難愁盼最需要的領域。

找到極簡主義與“薅羊毛”之間的平衡。當前年輕人面臨的物價上漲壓力和生活品質的挑戰,衆多新媒體平臺掀起一股股“極簡主義”新風,不乏“愛逛菜市場”“自己做飯自己喫”小組、“挑戰一個月只花200塊”系列視頻等兼具話題度和時代內涵的載體,若從中找到極簡主義與“薅羊毛”之間的平衡,亦於“過緊日子”有益。作爲幹部職工個人來說,要在工作中養成節約用水、用電、用紙的好習慣;要合理謀劃工作,學會巧解工作難題,尋求“最優解”,做到“不花錢幹成事”“花少錢幹好事”。在生活中,對於可買可不買的物品堅決不買,對於剛需用品,要薅對羊毛、薅理性的羊毛,避免因爲貪圖小利和跟風囤貨陷入商家的營銷陷阱。然而,“極簡主義”不是“挑戰極限”,勤儉節約也需建立在保證身心健康向上和滿足生活幸福感的基礎上,沒必要爲了和“數字”較勁,讓生活品質“一降千里”。

找到監督懲處與自我養成之間的平衡。細微見真章,點滴見品行。不管是單位風氣還是個人習慣,細節決定“過緊日子”的成敗。一方面,要強化日常監督檢查,嚴查享樂主義、奢靡之風,要對違規喫喝開展專項整治,嚴查“喫公函”“喫食堂”“喫老闆”“喫下級”等問題,堅決防止金融、國企等單位公務接待“特殊論”。要強化監督懲處,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堅持出重拳、下狠手,對頂風違紀行爲露頭就打,對隱形變異現象及時防治。另一方面,要依託“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和志願者服務活動,組織黨員幹部職工開展“愛護公物、保護環境,勤儉節約,從我做起”主題實踐和宣傳教育活動,把“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活動與羣衆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宣傳教育、講文明樹新風主題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引導黨員幹部職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弘揚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鄭舒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