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金融界

本文源自:財聯社記者 史思同

財聯社3月21日訊(記者 史思同)3月21日,北京石金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石金小貸”)2000萬股股份(20%股權)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轉讓底價50萬元,披露時間爲3月21日至4月18日,轉讓方爲其持股20%的股東北京農投普惠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農投普惠公司”)。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農投普惠公司下屬參股小貸公司達十餘家,近年來正在頻繁轉讓旗下小貸公司股權。據悉,此前2022年10月份其曾同時掛牌北京農投金陽小貸、北京農投豐融小貸各3000萬股權,轉讓底價分別爲2077.47萬元、1979.08萬元。而相比之下,此次石金小貸股權的轉讓價格與其他幾家小貸公司可謂相差甚遠。

“近年來對地方小貸感興趣的買家數量較少,實力玩家對於網絡小貸、消費金融牌照更感興趣;同時也與其自身資質有關,買家更傾向於底盤更加乾淨的牌照資源。”在銀行業資深觀察人士蘇筱芮看來,農投普惠公司頻繁轉讓旗下小貸公司股權是小貸機構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主動選擇退出的一個典型縮影,未來小貸行業加速優勝劣汰,從業機構仍將延續分化發展的趨勢。

農投普惠公司頻繁轉讓旗下小貸公司股權

企查查顯示,農投普惠公司原名“北京小額貸款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是在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的指導下設立的專業化投資管理公司,目前下屬參股12家小貸公司,此外歷史參股的小貸公司也有5家之多。

此前2018年12月份,農投普惠公司所持北京農投誠興小貸公司3000萬股份(30%股權)以3000萬元的價格成功轉讓;2020年7月,北京農投東方小貸公司30%股權以754.13萬元的價格成交;2021年9月,北京農投首誠小貸公司3000萬股份(30%股權)以2460.91萬元的價格成交。2022年還曾先後兩次轉讓其所持有的北京農投金陽小貸的3000萬股份及北京農投豐融小貸的3000萬股份,二次轉讓底價分別爲2077.47萬元、1979.08萬元。

相比之下,對於石金小貸2000萬股股份低至50萬元的轉讓底價,多位業內人士也頗感意外。在銀行業資深觀察人士蘇筱芮看來,石金小貸起拍價與之前幾家小貸公司相距甚遠,一是與大環境有關,近年來對地方小貸感興趣的買家數量較少,實力玩家對於網絡小貸、消費金融牌照更感興趣;二是與其自身資質有關,買家更傾向於底盤更加乾淨的牌照資源。

據瞭解,石金小貸成立於2009年9月,註冊資金爲1億元,是由北京市石景山區國有資產經營公司等單位投資,經北京市金融局批准設立的全市首批7家小額貸款公司之一。公司主要面向石景山區內微型企業、中小企業提供信貸服務,爲石景山區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新渠道。

從實際經營情況來看,近年來,石金小貸長期處於虧損狀態。轉讓信息顯示,2022年其淨利潤爲-133.48萬元,年末資產總計394.77萬元,負債總計3738.18萬元。而今年截至2月29日,其淨利潤爲-19.31萬元,總資產及總負債分別爲359萬元、3828.15萬元。

除此之外,此前2019年10月份,石金小貸還曾因與北京京翔律師事務所合同糾紛,被石景山法院列爲被執行人,並被限制高消費。

小貸行業洗牌加速下地方小貸多重侷限盡顯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近幾年農投普惠公司出清股權的小貸公司中,多家機構業務範圍均限制在北京。如農投首誠小貸在北京通州區範圍內發放貸款;農投金陽小貸在北京朝陽區範圍內發放小額貸款;農投豐融小額貸款在北京豐臺區範圍內發放貸款;石金小貸在石景山區範圍內發放貸款等。

“農投普惠公司頻繁轉讓旗下小貸公司股權這一現象,是小貸機構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主動選擇退出的一個典型縮影。”蘇筱芮告訴財聯社記者,近年來,由於小貸行業馬太效應加劇、監管環境日益嚴苛等因素,主動選擇退出市場的小貸機構數量逐年上升,這其中既有主動註銷的,也包括轉讓退出的情形。相較網絡小貸而言,地方小貸的展業範圍具有較大的地域侷限性,積累的客戶、資源等規模也均有所不及。同時,近年來嚴監管的大環境也會使得外部意向投資方對小貸牌照採取更加謹慎的評估態度。

實際上,近年來小額貸款公司整體數量和規模都呈下滑態勢,同時小貸公司股權拍賣、轉讓者也比比皆是。央行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末,全國共有小額貸款公司5500家,較年初減少458家。貸款餘額7629億元,全年減少1478億元。

博通分析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看來,整體經濟環境的逐步恢復以及金融行業競爭加劇都是導致小貸市場逐漸出清的重要因素。隨着合規性增強,如監管對註冊資本金和屬地經營的要求限制、對暴力催收的整頓等,也都會令更多小貸公司批量有序退出,而地方性小貸公司更是受到合規發展和展業場景的雙重限制。

“對存量中小小額貸款機構而言,一方面要更加靈活的擁抱場景和消費行業,另一方面自身也可以憑藉多年積累進行助貸的轉型。”他表示。

同時蘇筱芮也指出,目前小貸行業正處洗牌期,未來仍將加速優勝劣汰,從業機構仍將延續分化發展的趨勢。紮根於地方深挖場景價值、擁有較強的拓客運營能力,同時能牢牢把控合規底線的小貸機構有望脫穎而出,進而更好地堅持爲實體經濟服務的宗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