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白雲怡]英國副首相奧利弗·道登當地時間25日下午向議會通報,聲稱中國是一系列針對英國政治人士的網絡攻擊事件的所謂“幕後黑手”。此外,他還指責中國在2021年對英國選舉委員會發起過網絡攻擊。對此,25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表示,英國一向是炒作“中國間諜威脅”最起勁的國家之一,道登此次的指責也不意外。在毫無事實依據的情況下指責中國,只會影響兩國民衆的實際利益。

道登25日在議會中稱,中國對2021年至2022年間英國選舉委員會遭遇的網絡攻擊負有責任,另外中國在2021年對英國議員進行了調查活動。道登聲稱,與中國政府有關聯的行爲體對兩起針對英國機構和議員的“惡意網絡攻擊”負責。他還說,英國已經制裁了與中國政府下屬組織有關的兩名個人和一個實體。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報道稱,對英國選舉委員會的網絡攻擊始於2021年8月,但直到2022年10月才被發現。選舉委員會去年8月承認了這次襲擊,聲稱存有4000萬選民個人信息的資料庫也受到影響,但當時並沒有歸咎於誰。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選舉委員會還表示,網絡攻擊既沒有對任何選舉產生影響,也沒有影響任何人的登記身份。

據英國《獨立報》報道,遭遇網攻的除了選舉委員會,還包括43名議員等政客。英國議會安全事務主任艾莉森·賈爾斯已向一小羣政治人物就此事進行了通報,與會者都是“各國議會對華聯盟”(IPAC)的成員,其中包括前保守黨領袖伊恩·鄧肯·史密斯、保守黨議員蒂姆·勞頓、上議院議員大衛·奧爾頓、蘇格蘭民族黨議員斯圖爾特·麥克唐納等。IPAC是一個意識形態色彩濃厚且對華態度極其強硬的小團體,其中,史密斯、勞頓、奧爾頓曾因爲散佈新疆的虛假信息而被中國政府制裁。

對於道登的聲明,英國各方反應不一。英國保守黨人權委員會委員、IPAC首席執行官裴倫德在BBC節目中“抱怨”稱,網絡攻擊發生在2021年,現在纔將其與中國關聯起來,“這表明政府有點不願意說中國確實進行了網絡攻擊”。英國能源安全與淨零部負責核能和網絡的官員安德魯·鮑伊一方面聲稱,英國政府將“不擇手段”保護英國人免受網絡攻擊,同時表示英國政府在與中國政府打交道時採取了務實的態度。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25日在回應相關問詢時表示,網絡安全是全球性挑戰,中國是網絡攻擊的主要受害者之一,一貫堅決依法制止和嚴厲打擊各類網絡惡意活動,主張各國通過對話與合作共同應對。網絡攻擊溯源問題高度複雜敏感,在調查和定性網絡事件時,應有充分客觀證據,而不是在沒有事實依據的情況下抹黑他國,更不能將網絡安全問題政治化,希望各方停止散佈虛假信息,切實採取負責任的態度,共同維護網絡空間的和平與安全。

公開報道顯示,這並非英國第一次把“間諜威脅”的帽子扣在中國頭上。據路透社報道,去年,英國軍情五處負責人指責中國開展“大規模”間諜活動,稱目前他們對中國所謂間諜活動的調查數量是2018年的7倍,並計劃進行更多調查。對此,中國駐英國大使館當時表示,有關言論完全是無中生有,信口雌黃。英方個別官員打着國家安全的旗號,渲染炮製所謂“中國間諜”問題,只會破壞中英合作氛圍,到頭來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就在本月24日,英國《每日電訊報》還刊登報道稱,中國、俄羅斯等國家曾對英國發起網絡攻擊。近日在各大社交媒體平臺,關於“凱特王妃消失”的內容獲得了極大的流量,這種現象是由於“中俄網軍在推波助瀾”。

上海外國語大學英國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李冠傑25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道登此次炒作中國對英國政治人物進行網攻,可能和英國在今年晚些時候舉行的選舉有較大關係。部分政客爲了選舉利益,不惜煽動輿論與民意,這將對中英雙方都造成危害。他認爲,如果英國接下來因此對中國作出實質性限制或舉措,相信中方也會出臺相應的反制措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