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 萌

日前,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长期资金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上,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指出,期待以社保基金、保险资金、银行资金、公益慈善资金等为代表的长期资金,按照市场化原则,进一步加大对股权创投基金的配置比例。

近年来,私募股权创投基金专注于“投早、投小、投科技”,在推动创新资本形成、支持科技创新、提高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比重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尤其是注册制改革以来,近九成的科创板企业、近六成的创业板企业上市前获得过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的支持。

以社保基金、保险资金、银行资金、公益慈善资金等为代表的长期资金,资金稳定且期限长、追求稳健收益,与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的投资偏好十分契合。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投资呈现典型的初创期、中小型、高科技特点,所投企业往往研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长钱”流入能够使基金更好陪伴企业成长,分享长周期价值投资带来的丰厚回报,同时也能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正是由于长期资金至关重要,监管机构也在持续优化其投资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的政策环境。比如,2021年底,原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修改保险资金运用领域部分规范性文件的通知》,允许保险资金投资由非保险类金融机构实际控制的股权投资基金,取消保险资金投资单只创业投资基金的募集规模限制;2023年底,财政部发布《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境内投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全国社保基金会开展直接股权投资和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全国社保基金股权类资产最大投资比例可达30%。

然而,从资金来源来看,当前私募股权创投基金长钱“蓄水池”供给仍显不足,长期资金占比低、体量小,与境外成熟市场差距大。尽管近年来长期资金投资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的限制已有所放开,但仍有不小的拓宽空间。对此,市场上也有声音呼吁,支持全国社保基金、地方社保基金适度提高实际配置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的投资比例,支持保险机构增加保险资金配置创业投资基金比例,加大银行资金支持私募基金发展的有关政策等。

在笔者看来,除了放宽长期资金“不能投”限制外,还要解决其“不愿投”的心理包袱问题。当前,受市场环境影响,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募投管退”环节并不畅通,面临着项目不确定性高、预期回报低、退出难等问题。在此形势下,对于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管理人来说,既要提升专业化水平,增强投研能力,挖掘优质标的,又要考虑长期资金风险敏感度较高,需要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另外,私募股权创投基金退出渠道也有待拓宽,除了通过IPO、并购等传统形式退出之外,也要进一步探索发展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股权投资基金实物分配股票等新形式。

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只有挖深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的长钱“蓄水池”,营造出长期资金“愿意来、留得住”环境,才能真正为私募股权创投行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活水,引导其流向国家重大战略领域,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