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駐俄羅斯特派記者 肖新新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柳玉鵬 任重】“沒有證據顯示烏克蘭參與制造了恐襲”“華盛頓試圖通過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爲基輔打掩護”——對於22日在莫斯科近郊“克羅庫斯城”音樂廳發生的恐怖襲擊,西方與俄羅斯之間截然不同的敘事仍在激烈碰撞。法國總統馬克龍25日稱,該國掌握的情報顯示,俄此次遭受的襲擊是IS分支組織所爲。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則提出,IS近年來主要針對的都是美國的對手,“真是奇怪的巧合”。俄總統新聞祕書佩斯科夫25日就IS宣佈對襲擊負責一事不予評論。外媒分析稱,無論誰是這場已造成137人遇難、180人受傷的悲劇的幕後黑手,此事都將對俄烏衝突產生具體影響,加劇兩國之間的不信任感。有俄羅斯學者25日說,莫斯科的外交政策也可能發生“重大變化”,而這取決於俄方對恐襲的調查結果。當地時間24日晚,4名涉嫌直接參與恐襲的嫌疑人在俄偵查委員會總部接受訊問,據報道,他們都是塔吉克斯坦公民。俄新社25日援引俄外交部一名消息人士稱,俄方正與塔吉克斯坦情報部門密切合作,對涉嫌實施恐襲的塔公民進行調查。


四名嫌疑人身份披露

恐襲發生後,莫斯科市及其他多個地方宣佈取消所有文化娛樂等大型羣衆性活動。俄交通運輸設施實行最高級別(三級)安保措施,要求出行旅客提前到達火車站和機場等接受安檢。據《環球時報》記者連日來的觀察,儘管莫斯科街頭以及各大商場、娛樂設施人流量明顯減少,但市內氛圍依舊平穩。25日是恐襲發生後的首個工作日,莫斯科機場、火車站、地鐵站、公交車站等交通設施的安保措施比以往更加嚴格,重要站點有警員站崗執勤,時常有警車巡邏。“恐怖分子擾亂俄社會穩定的企圖不會得逞。”莫斯科市民斯米爾諾夫對《環球時報》記者說。

從22日晚開始就有俄民衆自發組織各類悼念活動。25日,仍有不少民衆在廣場、公園等場所獻花。“我感到非常悲痛和憤怒,”正參加一場悼念活動的市民索羅金娜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我相信兇手最終定會得到嚴懲。”


4名涉嫌直接參與恐襲的嫌疑人24日接受“深夜訊問”受到國際輿論的高度關注。俄新社、“今日俄羅斯”電視臺25日披露稱,32歲的米爾佐耶夫和30歲的拉沙巴利佐達已表示認罪,他們是武裝組織成員,都不會俄語,需要通過翻譯進行交流。米爾佐耶夫曾多次違反俄移民法規,直到最近,他還是一名出租車司機。網上流傳的視頻顯示,米爾佐耶夫在實施恐襲前十幾天通過社交媒體聯繫招募者,抱怨自己太久沒有“工作”。據“今日俄羅斯”電視臺報道,現場視頻顯示,有兩名嫌疑人接受訊問時被關在玻璃籠裏,其中拉沙巴利佐達的右耳部位纏有繃帶。另外,25歲的法裏杜尼曾是莫斯科附近波多利斯克市的一名工人。19歲的法伊佐夫曾在伊萬諾沃市的一家理髮店工作,他不懂俄語,曾練習搏擊,此前並無犯罪記錄。

4名嫌疑人被指控從事恐怖主義襲擊並致人死亡,若罪名成立,將面臨終身監禁。美國《紐約時報》說,法官僅允許媒體旁聽部分審訊,原因是擔心調查的敏感細節可能被泄露,或者法院工作人員的生命受到威脅。25日凌晨,莫斯科巴斯曼區法院批准對4人羈押候審。

法新社說,恐襲發生時,“克羅庫斯城”音樂廳內有5000多人。這是俄羅斯20年來“最致命”的襲擊。俄羅斯塔斯社25日援引俄總統新聞祕書佩斯科夫的表態稱,該國情報部門正對恐襲事件進行獨立調查,其他國家未“介入”調查。俄方目前未就該事件同西方國家進行任何溝通。佩斯科夫表示,24日,俄總統普京與白俄羅斯、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耳其等國領導人進行了電話會談。各方都表達了加強雙邊反恐合作的意向。法新社稱,塔吉克斯坦總統拉赫蒙與普京通話時表示,“恐怖分子沒有國籍”。

據俄羅斯《生意人報》25日報道,俄議會開始討論加強國家安全政策,以及是否要取消暫停使用死刑的規定。議員們主張最大程度地加強對武器的管控,並認真研究移民法。俄新社25日援引軍事和安全專家的觀點稱,俄當局今後可能成立更加強有力的專門機構來應對恐怖主義威脅。

俄與西方針鋒相對

激烈的輿論戰仍在持續。美國副總統哈里斯24日稱,沒有證據顯示烏克蘭參與制造了恐襲。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馬克龍25日說,對俄羅斯而言,將責任歸咎於烏克蘭會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我們必須當心(將襲擊)工具化的做法”。

一些西方媒體也基於“IS實施了恐襲”進行報道與分析。比如,《紐約時報》網站25日在首頁頭條位置刊登題爲“製造莫斯科襲擊的IS分支組織具有全球野心”一文,稱“伊斯蘭國呼羅珊”(IS-K)在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頻繁活動,並將目光投向歐洲和其他地區。紐約一家諮詢公司的分析師稱,“過去兩年,IS-K一直在關注俄羅斯”。文章說,近年來,該組織的襲擊活動範圍不斷擴大,時常進行“越境襲擊”,並在歐洲策劃多起陰謀,其中大部分遭到挫敗。但有令人擔憂的跡象表明,IS-K正不斷“吸取教訓”。

“請注意——向白宮提問:你們確定是IS嗎?能再考慮一下嗎?”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25日在《共青團真理報》撰文說,近年來,IS調整了計劃,現在主要針對美國的敵人和對手,包括阿富汗塔利班、敘利亞政府、伊朗以及俄羅斯,“真是奇怪的巧合”。她認爲,美國“有意或無意地”幫助建立了IS。

據俄衛星通訊社25日報道,俄羅斯國家杜馬(議會下院)獨聯體事務委員會第一副主席扎圖林說,嫌疑人一度向烏克蘭方向逃竄,如果沒有預先安排,他們無法越境,因爲現在邊境地區也是“前線”。扎圖林認爲,西方國家試圖讓俄羅斯與伊斯蘭世界發生衝突。由於俄主張多極化、支持巴勒斯坦建國、對如今發生在中東的事情沒有過錯等,伊斯蘭國家現在對俄抱有好感,在這種情況下,極端分子選擇在俄開展“聖戰”行動可能性很小。從各方面判斷,襲擊者是僱傭兵。

烏克蘭“strana.ua”新聞網則稱,俄當局不斷暗示此次事件中的“烏克蘭痕跡”,稱恐怖分子逃往俄烏邊界烏方一側。但其實,他們被捕的地方同樣靠近白俄羅斯。

將對俄產生哪些影響

無論此案是否與烏克蘭有直接關係,美國VOX新聞網24日分析說,這都不意味着它不會對俄烏衝突的未來產生影響。事實上,這場可怕的襲擊已經成爲俄羅斯、烏克蘭及其西方盟友之間信息戰中的又一場戰鬥。襲擊的性質、發生的時間節點以及嫌疑人,都有可能使這場悲劇成爲“陰謀論”和動機猜測的土壤。

澳大利亞《對話》雜誌25日說,無論這場襲擊的幕後黑手是誰,它都表明了兩個關鍵問題:極端組織可以利用已有的衝突和由此引起的媒體關注來推進自身利益;這些組織的行動可能將進一步加劇目前的衝突。

俄羅斯高等經濟學院學者特列寧25日在“今日俄羅斯”電視臺網站撰文說,此次恐襲必將對俄羅斯人民的意識和國家的公共安全產生重大影響,它還可能使得莫斯科的外交政策發生“重大變化”,而這要取決於對襲擊主謀的調查結果。鑑於相關結論的重要性,調查必將進行得非常徹底。

俄衛星通訊社援引專家的話說,這次襲擊可能導致俄羅斯與一些國家的關係緊張,並加劇俄烏之間的不信任感與緊張局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