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時代,恰好是我們面臨碎片化的時代,是我們需要多邊主義、需要國際協議的時代。

3月26日,博鰲亞洲論壇2024年年會首場新聞發佈會在海南博鰲舉行。《亞洲經濟前景及一體化進程2024年度報告》(下稱《報告》)和《可持續發展的亞洲與世界2024年度報告》兩份報告發布。

博鰲亞洲論壇祕書長李保東表示,疫情期間很多人作出預測,疫情後經濟復甦會有一個很大很快的反彈,但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亞洲各國經濟波動性在加大,卻也呈現出巨大韌性。

《報告》預計,2024年亞洲經濟增長和地區經濟一體化進程仍能夠保持強勁勢頭,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沙特阿拉伯等亞洲發展中經濟體增長前景仍然非常好,亞洲將繼續成爲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最大的地區,中國經濟具有強大的韌性和潛力,是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中流砥柱。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預測,今年全球情況仍然面臨下行壓力,亞洲有望在今年小幅提升,預計增長率爲4.5%。此外,亞洲在全球GDP佔比中去年達到48.5%,預測今年會略有上升達到49%。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院長桑百川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表示,亞洲地區作爲全球三大供應鏈體系之一,自然會在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和價值鏈重構中發生變動。

《報告》還提到,隨着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緊縮效應的逐步顯現,一些亞洲經濟體出現了資本外流加劇、貨幣大幅貶值以及債務風險急劇升高等問題。從目前形勢看,美國等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走向仍具不確定性,這意味着亞洲經濟體面臨的外部宏觀政策也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近年來,世界範圍絕大多數經濟體推出大規模刺激性財政政策。《報告》提醒,去年以來,一些外債佔比較高、經濟基本面和金融體系較爲脆弱的新興經濟體面臨很高的債務違約風險,甚至部分經濟體已出現債務危機。

在貿易投資全球化調整收縮過程中,亞洲許多經濟體吸收國際直接投資出現較大幅度波動,有些國家出現較大幅度下降,存量外資部分撤離。在桑百川看來,加強亞洲國家經貿合作是應對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重構衝擊的根本出路。

桑百川告訴記者,中國具備成爲最終消費品大市場的潛質,如何培育亞洲內部消費大市場,成爲加強和穩定亞洲供應鏈的重要內容。穩步擴大消費並提升消費結構,離不開社會公衆預期的改善。

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減少貿易碎片化”分論壇上,美國前商務部長古鐵雷斯表示,資本流動已發生變化,它沒有更多到中國,而是去了墨西哥。但對全球化有信念的國家將會繼續推進全球化,如果有中國的企業能夠在墨西哥投資中獲益,就該去墨西哥投資。此外,外商直接投資正在發生變化,它走向了不同的國家。來自於美國的外資投資降低了,中國給美國的投資也降低了。當前影響可能暫時還看不到,但往後便能看到了。

古鐵雷斯還認爲,人們談到人工智能技術的威脅,但對於部分國家和經濟體來說它們能帶來繁榮。它所發生的時代,恰好是我們面臨碎片化的時代,是我們需要多邊主義、需要國際協議的時代。我們需要去談論如何處理這些技術,但現在面臨的趨勢恰恰相反。如果中國和美國能夠坐到一塊就技術達到協議,並談好今後十年、二十年怎麼管理好這些技術,就將是全世界最大的突破。

新加坡前副總理黃根成稱,在重整全球產業鏈的時候必須採取開放態度。他以東盟爲例,各國通過建立信任、制定規則,確保每一方都能從中獲益。2012年至2022年,東盟貿易從2.5萬億美元增長到3.5萬億美元。如今一些國家談論全球化很難,因爲都想要保護自己的經濟。如果不能推進全球化,在發展中國家的不平衡會進一步擴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