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散裝基精經理

記得剛到上海工作時,第一家公司的老闆就給我佈置了一個任務——背誦A股的股票代碼和簡稱。

老闆的理由很簡單,搞財經內容最重要的就是盤感,而盤感來自於對市場日復一日的觀察。像我這種新手,第一步就是要先記住市場上的上市公司,畢竟名字是我們對人和事建立認知的基礎。

感謝IPO覈准制,當時的A股只有不到2500家上市公司,雖然背代碼和簡稱也很痛苦,但至少比當下接近5400家上市公司好得多……

去年我問了問前同事,現在新人入職還要背股票代碼和簡稱嗎?前同事回覆,現在股票太多了,5000多隻背下來要人命,所以他們現在改背中證800+中證1000成份股了。

我說,嘿!怎麼還越背越少了呢?當年我好歹要背2500只呢!

前同事說,那公司第一批員工背得也少,只有2000家,我們這一批算是背代碼最多的,差不多從我離職開始,後續新人入職就只要求背中證800+中證1000成份股了。但回過頭去看,我們這批編輯的市場敏感性也比後續入職的幾批編輯更好,畢竟他們股票都認不全。

A股上市公司數從0到1000用了10年,從1000到2000也用了10年,隨後就進入了爆發期:2000到3000用了6年,3000到4000用了4年,4000到5000更是僅用了兩年。

隨着上市公司的數量增多,投資者最迫切關心的問題變成了,到底哪隻指數可以在儘可能削減成份股數量的基礎上,完成對A股市場的整體表徵?

A股基準指數變遷史

1990年,滬深兩大證券交易所先後成立,差不多半年後,兩大交易所各自編制並公佈了上證指數和深證綜指

上世紀90年代初,A股一共沒有幾家上市公司,所謂市場基準指數其實不用考慮什麼市值覆蓋率指標,直接把股票全都納入指數就完事了。

隨着滬深兩市股票數量在1996年突破500只,兩大交易所開始放棄以綜合指數作爲市場基準指數的考察方法,轉而接軌國際開始編制各自的成分指數(即優選上市公司納入指數)。深證成指和上證30指數(現升級爲上證180指數)分別於1995、1996年陸續公佈。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當滬深兩市股票數量於2000年突破1000只後,不管兩大交易所願不願意,投資者都急需一款覆蓋滬深兩市全A股市場的基準指數,於是滬深300指數在2005年正式發佈,並且這隻指數直接促成了中證指數公司的建立。

滬深300遠不是A股基準指數變遷史的終點,2023年A股施行全面註冊制後,公募基金行業迎來業績比較基準的修訂大潮。

數據來源:中國基金報、Wind;統計區間:2016.1.1-2023.7.31

根據中國基金報統計,截止2023年7月31日,2023年內成立的主動偏股基金中,32.11%將中證800指數用作業績比較基準,而在2022年內成立的主動偏股基金中,該比例僅爲24.42%。

數據來源:Wind;統計區間:2017.1.1-2022.12.31

採用中證800而非滬深300作爲業績比較基準的風潮在FOF基金中體現得更爲明顯。根據Wind數據顯示,2018年以前沒有FOF基金在發行時將中證800指數用作業績比較基準,但5年後的2022年,年內新發FOF基金中採用中證800作爲業績比較基準的數量幾乎與採用滬深300的一樣多;而從新發FOF基金的募集規模上看,採用中證800作爲業績基準的比例甚至略超滬深300。

從滬深300到中證800,A股市場基準指數的變遷說到底還是源自上市公司的數量增加。那麼這種“線性”擴張背後,指數的市場代表性到底發生了何種變化呢?

拆解中證800

中證800指數的編制規則非常簡單,就是將滬深300與中證500指數的成分股相加,其屬於滬深300指數衍生出來的中證規模指數系列,算是A股市場最重要的寬基指數系列之一。

根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中證800指數的A股市值覆蓋率爲67%,同期滬深300指數僅有53%。一個接近7成,一個剛剛超過5成,誰更能代表A股市場的答案已經顯而易見。

數據來源:東證期貨、Wind;統計區間:2009.1.1-2022.12.31

造成滬深300指數市值覆蓋率下降的原因已在上一章節進行過解讀,這裏用東證期貨的可視化圖表進行直觀展示:2020-2022三年間,A股每年IPO超400家上市公司,累計退市僅82家,區間合計淨上市約1300家,這種IPO速度是非常驚人的……

並且2021年的A股還發生了非常劇烈的牛熊切換,不僅是年初代表傳統大白馬的“核心資產”崩盤,新能源板塊的狂飆突進甚至把寧德時代送入了滬深300成分股名單,這直接導致滬深300和中證500指數的成分股風格發生劇烈變化——2021年底前,滬深300更多呈現大盤價值風格,中證500更多呈現中盤成長風格;但從2022年開始,滬深300的成長屬性更強,反而中證500看起來更加“價值”。

這種指數層面的“風格漂移”顯然困擾了許多投資者,於是大家發現與其糾結滬深300和中證500的成長、價值屬性,不如直接“我全都要”,乾脆投中證800好了!畢竟不管300、500如何風格輪動,800總是將兩者同時包含在內的。

數據來源:Wind;統計截止時間:2024.3.26

穿透底層行業權重分佈後,可以更加直觀地理解中證800指數的均衡屬性:沒有任何申萬一級行業的權重超過10%;前五大行業權重合計44.8%;前六大行業權重均位於8%-10%區間,分佈相對均衡。

數據來源:Wind;統計區間:2018.1.1-2024.3.27

選取2018年1月1日至今的數據進行分析,可以發現當前中證800指數的PE(TTM)分位數位於區間21.45%處,整體顯著低估。

數據來源:中國基金報、Wind;統計截止時間:2022.12.31

根據中國基金報統計,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證800指數成分股的營收佔全A股的75%,歸母淨利潤佔比91%,分紅金額佔比77%。中證800指數作爲當前市場基準指數的代表性進一步增強。

中央匯金的選擇

2024年初,隨着A股市場出現劇烈調整,中央匯金開始持續申購寬基ETF以平抑市場波動。

數據來源:Wind;統計區間:2023.3.27-2024.3.26

根據Wind數據顯示,當前掛鉤中證800指數的基金產品中,800ETF(515800)規模最大,其也是唯一超過50億元規模的產品(截至2024年3月26日,實際規模69.1億元)。

其場外也有聯接基金,匯添富中證800ETF聯接(A類:012596;C類:012597)。

數據來源:匯添富基金官網;統計截止時間:2023.6.30

從800ETF(515800)的2023年基金中報數據看,中央匯金爲該基金第一大持有人,且持有比例高達72.75%。考慮到該基金份額在2023年8月開始出現快速上漲,亦有不少投資者認爲中央匯金自2023年8月A股出現回調時就開始逐步加倉中證800。具體數據有待2023年基金年報數據驗證。

翻閱中證800指數編制資料時,我發現在編制中證500指數的2007年,該指數還被命名爲中證小盤500指數,但在A股上市公司已經突破5000家的當下,真正的小盤寬基指數已經變成了中證2000,包含滬深300和中證500指數成分股的中證800指數已經成爲典型的中大盤寬基指數。

此一時彼一時,從公募基金的業績基準調整,到中央匯金的不斷加倉,中證800作爲當前A股基準指數之一的重要性正不斷增加,而這種基於市值覆蓋率、市場代表性的基準指數篩選標準,本身也體現出國內資本市場的不斷成熟。

從“老八股”到5400家上市公司,A股的發展當然依託於歷史的螺旋上升進程,但也與一代代金融人的奮鬥密不可分。隨着機制的持續完善,中證800作爲市場基準指數之一的重要性一定會被更多投資者逐步認可。

內容來源:散裝基精經理

基金有風險,投資須謹慎。本資料僅爲宣傳材料,不作爲任何法律文件。我國基金運作時間較短,不能反映股市發展的所有階段。投資有風險,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勤勉盡職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基金的過往業績並不預示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的其他基金業績和其投資人員取得的過往業績並不預示其未來表現。投資人應當仔細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和《產品資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以詳細瞭解產品信息。本基金屬於中等風險等級(R3)產品,適合經客戶風險承受等級測評後結果爲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資者。標的指數並不能完全代表整個股票市場。標的指數成份股的平均回報率與整個股票市場的平均回報率可能存在偏離。目標ETF的聯接基金的表現不能保證會與目標指數和目標ETF表現完全一致。中證800指數2019-2023年收益率:33.71%、25.79%、-0.76%、-21.32%、-10.37%,數據來源:Wi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