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兆凡


C計劃聯合創始人,畢業於清華大學和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Tedx演講嘉賓,騰訊、清華等特邀培訓師,曾任職21世紀教育研究院、高盛集團,深耕教育創新領域9年, 《學會提問》導讀專家。

明天,獲得金棕櫚獎和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的電影《墜落的審判》,就要在國內院線上映了,你準備去看嗎?

前幾天,電影的北大首映還上了熱搜,女導演茹斯汀·特里葉難得來參與的現場討論,變成了爹味很重的對話。因爲主持人陳銘和董強這兩位男性嘉賓談得過多,還在言語中否定性別視角,引發了現場一些觀衆不滿。


/Ahmet IItas/

“ 今天我們的對談,如果引起你們的不悅,我表示道歉,但是無論如何,我們四位,今天不是以男性或者女性在這裏發言,而是以人來真誠地分享我們的感受 。”陳銘在結尾這樣道歉。這道歉也很好詮釋了,很多男性知識分子也對性別議題缺少基本的理解。

我想先問的是,如果你看過電影(或者看看後文夫妻爭吵的對話),你更傾向於如何看待女主人公?

如何看待這樣一位女性形象,既拷問着我們對女性主義和親密關係的理解,也拷問着:在父權制社會中,我要做出什麼樣的選擇?

(下文有較少量劇透)

電影的主人公是德國裔女性作家桑德拉,出了幾本書,有些名氣。她被控告殺死了自己的丈夫塞繆爾,11歲的兒子丹尼爾是唯一在場的人。

她是個複雜的形象,冷靜、理性、面對攻擊依然邏輯清晰;她也似乎有些冷漠,至少她丈夫是這麼說的;她不太符合對女性的性別規訓,例如好說話、多付出、一切以孩子和親密關係爲重。

庭審中很關鍵的證據,是一段15分鐘長的夫妻吵架的錄音,是丈夫在死前一天錄製的。

梳理一下,丈夫提出了對桑德拉的幾個指責。


/Aron Vellekoop Leon/

指責1:家務分工

丈夫最想做的是寫作。他認爲生活節奏由妻子主導,“ 全都是你的地盤 ”,自己陪兒子、修房子,教學時間減半都不夠用,沒時間寫作,他希望妻子承擔更多家務和育兒工作,讓自己有一年這樣的整塊時間寫作。“ 你正在偷走我的時間,在掠奪我,在欺騙我 。”

指責2:冷漠性格

丈夫說,“ 你有一種超能力,不覺得羞恥,只看到自己 。”“ 你是個怪物,兒子也說你很難纏。”“你毫無憐憫之心。我再也受不了你的冷冰冰了 !”

指責3:妻子出軌

丈夫指責妻子曾經和女性出軌。

只看這些指責,這似乎是角色的性轉,丈夫像現實中的很多女性一樣,是受害者,承擔更多家務、責任和妻子出軌的傷害。

但是,桑德拉拒絕這些指責,她對每一個指責都進行了反擊,開始溫和有禮,最終在爭吵中摔了杯子,並和丈夫發生肢體衝突。

她說(很值得仔細看看她是如何反駁的)。

“別再爲‘你做過而我沒做’的事情指責我了。我不欠你任何時間,我做了我該做的部分。”

“我看你看得很清楚,我只是不覺得你是個受害者。你選擇住在這裏,你抱怨你選擇的工作,你不是受害者,一點也不是。”

“我沒有強迫你教書,沒有強迫你一週三天教兒子在家上學,當你想這樣做的時候,我提醒你這會花太多時間,你不必這樣。”

“別擔心我,我總是可以寫作。你指責我,就是在浪費時間。這些時間你本來可以用來寫作。”

“這和兒子無關。兒子說的(對我的指責)是你想聽的,他能感受到你的罪惡感,他想讓你放心。”

“我們住在你的家鄉,鄰居們因爲我不愛笑就討厭我,你不覺得這是‘你的地盤’?如果你想要一個整天沖人笑的傻瓜,你應該選別人結婚。”

“我出軌了一次,你就是抓住不放。你從兒子出事後(7年前)拒絕性行爲,我可以接受,但不能永遠如此。我拒絕在心裏漸漸腐爛,所以我去找出路。”

“你不能面對自己的野心,並以此怨懟我,你的現狀不是我導致的。你的自尊心會讓你的腦袋爆炸。你被你自己該死的標準嚇壞了!你害怕失敗。”

你更傾向於認可誰的觀點?是丈夫無法面對自己定義下的失敗,還是妻子過於冷漠?

這裏涉及到兩個核心問題。

問題一:家務分工

很多人覺得這部電影是現實中性別的反轉版本,丈夫像是生活中的女性,承擔了家庭的絕大多數甚至全部事務。我不這麼認爲。

一個關鍵問題是,對於必要的家務和育兒事務(不包括孩子一週三天在家上學,這類丈夫選擇但妻子不認同的事),女主角有沒有承擔一半?電影沒有明確交代,但從對話看我更傾向於認爲她做到了。

她說,“ 我不欠你任何時間,我做了我該做的部分 。”

至少,在爭吵中,丈夫並沒有提出很多切實的證據,而他提出的那些也被女主角回應了:一週三天讓孩子在家上學,這是不必要的、我不認可的,教書也不是你真正想做的事情,還有修理屋子,這都是你的選擇,我勸過你,你依然要這樣做,所以我沒有義務去分擔這些事情。

但有意思的是,即使沒有明確的證據顯示女主角承擔的必要家務不足一半,電影中的丈夫,以及很多觀衆,依然會覺得:這位女主角承擔得不夠多。

爲什麼會有這種觀念?我想也和父權制社會的觀念有關。


/Clemence Thune/

因爲認爲家務更多是女性的責任,所以很多人容易看不見女性已經做的事,容易誇大男性做的事。

做個我心中真正的性別轉換,如果一位男性分擔了一半的必要家務和育兒事務,而妻子認爲孩子應該每週上三個補習班,認爲應該每天輔導孩子作業,丈夫不認同這個教育理念,認爲沒必要上補習班,認爲孩子能獨立完成作業。妻子獨自接送孩子上這些補習班,回過頭指責丈夫對家庭事務承擔得不夠(“你帶孩子上過這些補習班嗎”),這時你會覺得誰更有道理?

用雙重標準苛責女性,是更常見、更容易的。

問題二:性別刻板印象

或許很多人會覺得,這女主角性格太強勢了,她丈夫如果不是被她殺死的,也是被她逼死的。如果她接受了丈夫的要求,丈夫可能就不會死了。

在觀影的過程中,即使像我自認爲是女性主義者,仍然會冒出對桑德拉性格或做法的質疑,我需要揪出頭腦中潛藏的很多偏見,纔看得到這個形象的力量。

文化和傳統教育女性,要溫柔體貼,給伴侶留面子,要多反思自身,要在伴侶感到挫敗、遇到困難的時候支持、幫助他,這是美德,而維護夫妻關係,非常重要。

認爲女性應該承擔更多人際關係的責任,女性應該通過付出和自我犧牲來解決人際衝突,這是很常見的觀念。

面對相似的爭執,我或者很多女性,可能就在這規訓下,感恩、知足,再多承擔些家務,用“聰明的”做法維持親密關係。

但是,社會對男性有同等的要求麼?女性是否有權利堅持婚姻中的獨立和平等,拒絕“幫伴侶解決他的問題”?

做個我心中真正的性別轉換,一位男性,理性、公允、冷靜、獨立,突破社會結構性的種種障礙,事業有成,有可能已經承擔了一半必要的家務和育兒責任,也從不強迫或阻止妻子做事,他跟隨妻子到她的家鄉生活,語言不通,沒有朋友,但並不以此指責妻子,而是想辦法解決自己的困境。妻子享有社會的結構性優待,因爲內疚(自己的過錯導致兒子受傷),在兒子身上投入過多時間,又因爲能力不足,野心頗大但事業不順,在同一個領域不如丈夫成功。這位男性會受到影片女主角如此多的譴責嗎?

現在,我更認同,女性是多元的,關係是雙方共擔的,女性有權利選擇自我犧牲,也有權利拒絕這樣做,社會不應該因此指責女性。

我也更理解,所有選擇都有代價,所有結果也都有前提。不是每位男性,都能被女性的犧牲改變或“拯救”。而女性爲此付出的那些時間和精力,如果用來讓社會變得更好、讓自身更幸福開心,不也很好嗎?

女主角,堅持家務分工的公平,拒絕以自我犧牲來解決(掩蓋)伴侶的問題;

她正面回應所有指責,但不會內化這些指責;

她有溫和溫柔的一面,但也不害怕表達憤怒;

她會斟酌表述,會安撫伴侶,但也有勇氣把內心真實的想法說出來;

她受到自己不喜歡的對待時,會表達出來;

她會妥協和付出(搬去丈夫的家鄉),但也守着自己的底線;

她不完美,但她守着的底線是,人與人是獨立和平等的。

那是我認可和嚮往的,我還沒有勇氣做到。

回到陳銘的道歉,我想說的是:每個人,男性或者女性,都有權利從自己的性別角色出發,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無論男性或女性,都應該被當成人,平等地對待和要求。讓我們正視那些無處不在的雙重標準吧。

C計劃最新課程

如果想讓孩子——懂閱讀,愛思考,善溝通,會選擇,負責任。可以 ,查看C計劃思辨閱讀課。

引領孩子從閱讀、思辨中逐漸掌握思考工具,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挑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