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3月29日電(中新財經記者 謝藝觀)連日來,深交所宣佈對中信證券啓動現場督導的消息引發市場關切,中信證券股價一度出現大跌。外界甚至流傳中信證券“硬剛”深交所、保薦時“暗箱操作”等言論。

3月28日,中信證券發佈聲明稱:“近日,中信證券關注到有自媒體、個人賬號等發佈和傳播有關中信證券的虛假不實信息,相關言論與事實相悖,嚴重損害了公司聲譽,也不利於資本市場有序健康發展。”

截圖自“中信證券發佈”公衆號。

事起“一紙回覆”

作爲一家成立二十多年,擁有豐富保薦經驗的券商,中信證券爲何會被現場督導?

事件源於聯綱光電及保薦機構中信證券對深交所的問詢回覆中。

聯綱光電首發上市申請受理後,深交所已發出三輪審覈問詢及監管函件,要求聯綱光電及中介機構就公司治理有效性、財務內控規範性、信息披露真實準確完整性等事項進行覈查說明。

從深交所的前兩次問詢內容看,第一輪涉及行業競爭格局及創業板定位、收入與客戶、具體經營數據、募投項目等,第二輪更側重業績下滑風險、實控人持股比例較高等問題。

具體來看,由於實際控制人家族合計控制98%的股份,根據過往經驗,公司股權高度集中、內部控制不足,易形成“一言堂”現象,也更容易爲了自身利益而犧牲中小股東利益。

在針對實控人持股比例較高的問題說明中,聯綱光電及中信證券除了給出相關意見,還查詢近期完成上市的案例,列出了8家與聯綱光電類似存在實際控制人家族持股比例較高的上市公司。

因此,外界有聲音稱,這是“拉踩式回覆”,在“硬剛”深交所。

3月22日晚間,深交所宣佈對中信證券啓動現場督導。文中提到,聯綱光電及中介機構近期提交了問詢回覆,但回覆內容不夠清晰,所涉問題仍未能予以充分說明。

雖然深交所未具體指出是哪些問題,但有人將此事與中信證券“強硬”回覆掛鉤,引發新一輪聯想。

中信證券股價也在25日大幅收跌至4.88%,創2022年9月16日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中信證券日K走勢圖。

對此,有券商人士告訴中新財經記者,外界的一些說法有誤讀的成分,但資本市場確實存在一些亂象,監管趨嚴也是必然態勢。

中信證券發佈的聲明中也強調,公司始終堅定執行黨和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尊重監管機構的監管和指導,維護投資者權益。聲明還稱,爲維護公司的合法權益,公司保留追究發佈和傳播不實信息者法律責任的權利。

IPO項目選擇和審查是否到位?

近年來,隨着註冊制實施,發行人上市熱情被進一步激發,但註冊制條件下的突擊入股、“帶病闖關”行爲屢有發生。

在“嚴把入口”大背景下,保薦機構等中介機構作爲“看門人”,成爲監管的重要一環。

近期發佈的《關於嚴把發行上市准入關從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試行)》中就要求,建立對中介機構的常態化滾動式現場監管機制,督導檢查保薦機構、律師和註冊會計師履職盡責情況。

此次深交所也提到,“爲進一步壓實保薦人‘看門人’責任,從源頭上把好上市入口質量關,決定啓動現場督導。”在業內看來,這也將考驗中信證券在此次保薦項目中的執業質量和風險控制能力。

截圖自深交所公衆號。

事實上,中信證券此次遭受非議,和近年來保薦項目屢屢“出事”不無關係。

去年11月,中信證券保薦的*ST左江因2023年披露的財務信息嚴重不實,涉嫌重大財務造假,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今年1月,其保薦的恆逸石化可轉債項目存在發行人證券發行上市當年即虧損、營業利潤比上年下滑50%以上等情形,證監會對中信證券採取出具警示函措施,對兩名保薦代表人採取監管談話措施。

今年以來,中信證券還撤回了7個IPO項目。從撤單企業看,不少或存在自身盈利穩定性、企業內控問題等。

IPO項目選擇和審查上頻現“瑕疵”,也讓外界質疑,這家券商龍頭存在執業質量問題。

近期,證監會主席吳清在答記者問時表示,目前現場檢查和現場督導的覆蓋面還非常有限,下一步要成倍地大幅地提高覆蓋面,對發現的違法違規線索進一步加大查處力度,堅持申報就要擔責,以此倒逼發行人進一步提高申報質量,也倒逼中介機構提高執業和服務水平,做到勤勉盡責。

顯然,對於保薦機構來說,未來優中選優,才能既保他人,也保自己。(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