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新華網

三月初春,一年一度的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業績發佈會在香港舉行。

“2023年,在實現油價同比下降16.8%的情況下,經營業績再創歷史新高,公司營業收入連續兩年突破3萬億元,經營利潤2354.7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1611.5億元。” 3月27日下午,中國石油亮眼的成績單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

過去一年裏,中國石油大力加強油氣勘探開發,深入推進煉化轉型升級,進一步加大市場營銷力度,穩步實施綠色低碳轉型,推動油氣與新能源融合發展,新能源新材料業務發展跑出加速度,主要生產指標全面增長,產業鏈應對油價等因素變化的韌性明顯增強……這些成績得到了資本市場的高度認可,投資者在發佈會上圍繞經營業績、增儲上產、綠色低碳、新能源等展開了提問,現場氣氛熱烈。

“基業長青必須堅持長期主義”

“請問公司在實現油價同比下降的情況下,盈利同比增長的原因是什麼?”這是業績發佈會現場投資者最爲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

董事長戴厚良對此給出了回答:“爲何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得益於我們供產銷協同發力。公司通過優化投資規模結構、上下游一體化協同、增產增煉增銷、產業鏈成本管控、精益管理等措施,以量的較快增長和質的有效提升對沖油價下跌影響,一體化優勢更加凸顯,產業鏈韌性持續增強。”

向“高”進軍。去年以來,中國石油加強市場分析研判,優化生產運行,油氣業務持續增儲上產,國內油氣產量增長3.4%,煉化和新材料業務動態優化資源配置和產品結構,進一步豐富原油進口多元渠道,成品油產量和化工產品商品量有效增長,高端高效產品產量不斷提高。

向“降”努力。在新聞發佈會上,部分投資者關心公司降本增效的狀況。中國石油抓住宏觀經濟恢復的有利時機,加強市場營銷,強化精益管理,大力推進提質增效,持續控本降費,單位油氣操作成本指標明顯下降。

立足當下,謀劃長遠,公司未來的成長性和發展潛力尤爲重要。“我們的企業願景是建設基業長青的世界一流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要基業長青,必須堅持長期主義。”戴厚良表示。

新時代新徵程新發展,中國石油將堅持科技第一生產力、創新第一動力,統籌謀劃和大力推進能源與化工創新高地建設,不斷推進一批批研發項目取得新進展、一批批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新突破,充分發揮能源保供“頂樑柱”作用。

“油價無法左右,但可以做更好的自己”

“今年油氣價格將如何影響公司?”“汽柴油的需求將呈現怎樣的狀況?”……投資者及媒體記者圍繞油氣價格、需求以及國際貿易等方面展開了提問。

“油價無法左右,但是我們可以做更好的自己。”戴厚良說。國際油價全年或保持震盪態勢,對石油公司上下游產業鏈將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但作爲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中國石油始終統籌發展和安全,充分發揮一體化優勢,增強產業鏈韌性,有效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保障好冬季供暖和夏季發電兩個高峯的民生用能需求,支撐國民經濟循環暢通。

作爲國民經濟增長的“穩定器”,中國石油加大油氣戰略性礦產資源勘探開發力度,油氣產量當量再創新高,煉化轉型升級深入推進,向產業鏈和價值鏈中高端邁進,銷售業務實現量效雙增,產業鏈應對油價等宏觀因素變化的韌性明顯增強,爲國民經濟增長注入強勁動力。着眼未來,中國石油將持續推進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加快延鏈補鏈拓鏈強鏈,全力保障市場油氣供應。

“精耕細作第一曲線,培育發展第二曲線”

針對新能源以及節能降碳,現場投資者及媒體也進行了積極的提問。

戴厚良表示:“我們正在改造提升公司發展的第一曲線,並着眼打造第二曲線,發展新興產業,使中國石油由油氣公司向油氣熱電氫綜合性的能源公司轉變。”

向“增”發展。按照“穩油增氣、綠色發展、科技創新、管理提升”的總體部署,中國石油突出經濟可採儲量,推進高效勘探,國內油氣勘探取得6項重大突破和11項重要發現,油氣產量當量創歷史新高,原油產量保持穩中有增,天然氣在油氣產量當量中的佔比持續提升,煉油化工轉型升級成效顯著,國內成品油銷量大幅增長了17.3%,市場份額穩中有增。

向“新”發力。作爲一家國際能源和化工公司,中國石油一方面用數字技術改造提升油氣和煉化業務,另一方面大力發展新能源,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來完善公司現有產業鏈。

“精耕細作第一曲線,培育發展第二曲線,研發佈局發展第三曲線。”戴厚良表示。目前,中國石油“第一曲線”穩定運行,“第二曲線”已經開始發力,爲公司可持續發展培育新產業、增長新動能。

去年,中國石油在新能源和新材料上取得了顯著進展,新能源開發利用取得歷史性突破,生產能力達到1150萬噸標煤、增長44%;新材料提速工程深入推進,新材料產量137萬噸、增長60%;CCUS/CCS全產業鏈加快發展,注入二氧化碳159萬噸,產油49萬噸,這些都爲公司實現2025年戰略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發佈會透露,2024年,中國石油將堅持創新、資源、市場、國際化、綠色低碳五大發展戰略,積極應對能源轉型和市場需求變化,持續優化生產經營,深入推進提質增效,持續推動增儲上產,穩妥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增強公司可持續發展能力,持續爲股東和社會創造價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