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一家企业的生存状况,牵动了这么多的目光。

我们这么说,可能会有朋友不同意。因为同样的句式,也曾经用于恒大、碧桂园与融创。

但即使如此,你也必然会同意,万科与所有的头部房企都不同,不仅是它长期以来对行业形成的实际影响力,还因为它的企业文化、职业经理人制度,以及行业判断。

如今,这样一家曾经是行业之巅的企业,也要为生死而战。

虽然,人们都记得,早在2018年9月,万科就喊出了“活下去”的口号,但这过于前瞻的警讯,被绝大多数人忽视了。

虽然,所有曾经繁盛过的行业,辉煌过的企业,大都难逃衰落的命运,比如家电大卖场的国美、苏宁,都挣扎在苦难的悬崖边,哪怕是今天的明星行业光伏,上一轮的寒冬就倒下了如赛维等几家巨头。

虽然寒来暑往,日月更替,没有谁注定做得到基业长青,但是,我们为什么要牵挂万科的命运,为之感慨,为之唏嘘?

可能是因为,一家出身平凡的市场化企业,在过往的30多年里,在能力范围内,做到了综合最优?万科并非没有瑕疵,但揽镜内省,普通人的一生,穷尽所有的才智与运气,也不过如此吧。

昨天(28号),几位朋友聚会,有人刻薄地说了一句:万科还没死呢,为啥大家就开始哭丧?

也许,万科只是一个客体的观照,我们感叹的,只是命运的无常,不管是弱如浮萍的个人,还是貌似强大的500强企业,历史的浪潮打过来,谁一定能够浮出水面?

当然,万科并没有躺平,它还在努力向外界发出平安的讯号。

29日上午的业绩会上,万科联席总裁祝九胜说,这一关一定能闯得过去。

郁亮说,虽然短期存在超跌,但行业前景依然广阔。相信市场会逐渐恢复。

打气有没有用?不知道。但紧要关头,掌舵人必须打气,必须传递“我们还好”的信息。虽然,投资人已经仔细翻看了它的财报。

3月28日晚间,万科公布了2023年年报。销售额3761.2亿元,同比下跌9.8%,相当不容易;但净利润同比下滑46.39%%,则无疑是行业困局的真实写照。

万科宣布,郁亮、祝九胜和解冻(监事会主席)均自降年薪至税前12万元。一年前,他们三位已将年薪大幅降至百万元附近。

作为一家销售收入数千亿元的企业,其主要管理层,只领取微薄年薪,固然是为了向外界表明他们与企业共赴时艰的决心。即便如此,仍有一批人说风凉话。

听到两个投资人摇头说:不赞成(这样做)。报酬是与其工作能力和强度等相匹配的。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年薪12万,就一定比年薪千万更勤勉努力。其中一位尖刻地说:特朗普只领薪1美元,但仍然是一个糟糕的总统。

为了储备更多现金,保证经营安全,万科打破了31年来持续分红的惯例,今年首次不分红。这一举动,再清楚不过地传递了令人不安的讯息。

这一切,都是在自救,是在回应近6年前那个秋天的呐喊。

古人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如果所有的挣扎都注定是徒劳,那就交给命运来裁决吧。

凯撒说,我来过,我看见,我征服。而平凡的人,平凡的企业,终究要承认你的无力(征服);但还有少数的人敢说,我无憾。

房地产并非没有好消息。

27日,北京取消了离婚后三年才可买房的规定。限制性政策又撤了一道小关卡。

28日晚上,数以千万的人在观看雷布斯的营销表演时,上海传来中海某豪宅大卖近200亿的消息;苏州、厦门和宁波三地同时诞生久违的地王。

我们无须为地产的荣光远去而哭泣,我们也不是为万科的生死而哀叹,我们只是在历史的尘沙里投注些许微茫的风与光,以鉴过往,以写当下,以继明日。

因为,生活,还是要继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