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沒有一家企業的生存狀況,牽動了這麼多的目光。

我們這麼說,可能會有朋友不同意。因爲同樣的句式,也曾經用於恒大、碧桂園與融創。

但即使如此,你也必然會同意,萬科與所有的頭部房企都不同,不僅是它長期以來對行業形成的實際影響力,還因爲它的企業文化、職業經理人制度,以及行業判斷。

如今,這樣一家曾經是行業之巔的企業,也要爲生死而戰。

雖然,人們都記得,早在2018年9月,萬科就喊出了“活下去”的口號,但這過於前瞻的警訊,被絕大多數人忽視了。

雖然,所有曾經繁盛過的行業,輝煌過的企業,大都難逃衰落的命運,比如家電大賣場的國美、蘇寧,都掙扎在苦難的懸崖邊,哪怕是今天的明星行業光伏,上一輪的寒冬就倒下了如賽維等幾家巨頭。

雖然寒來暑往,日月更替,沒有誰註定做得到基業長青,但是,我們爲什麼要牽掛萬科的命運,爲之感慨,爲之唏噓?

可能是因爲,一家出身平凡的市場化企業,在過往的30多年裏,在能力範圍內,做到了綜合最優?萬科並非沒有瑕疵,但攬鏡內省,普通人的一生,窮盡所有的才智與運氣,也不過如此吧。

昨天(28號),幾位朋友聚會,有人刻薄地說了一句:萬科還沒死呢,爲啥大家就開始哭喪?

也許,萬科只是一個客體的觀照,我們感嘆的,只是命運的無常,不管是弱如浮萍的個人,還是貌似強大的500強企業,歷史的浪潮打過來,誰一定能夠浮出水面?

當然,萬科並沒有躺平,它還在努力向外界發出平安的訊號。

29日上午的業績會上,萬科聯席總裁祝九勝說,這一關一定能闖得過去。

鬱亮說,雖然短期存在超跌,但行業前景依然廣闊。相信市場會逐漸恢復。

打氣有沒有用?不知道。但緊要關頭,掌舵人必須打氣,必須傳遞“我們還好”的信息。雖然,投資人已經仔細翻看了它的財報。

3月28日晚間,萬科公佈了2023年年報。銷售額3761.2億元,同比下跌9.8%,相當不容易;但淨利潤同比下滑46.39%%,則無疑是行業困局的真實寫照。

萬科宣佈,鬱亮、祝九勝和解凍(監事會主席)均自降年薪至稅前12萬元。一年前,他們三位已將年薪大幅降至百萬元附近。

作爲一家銷售收入數千億元的企業,其主要管理層,只領取微薄年薪,固然是爲了向外界表明他們與企業共赴時艱的決心。即便如此,仍有一批人說風涼話。

聽到兩個投資人搖頭說:不贊成(這樣做)。報酬是與其工作能力和強度等相匹配的。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年薪12萬,就一定比年薪千萬更勤勉努力。其中一位尖刻地說:特朗普只領薪1美元,但仍然是一個糟糕的總統。

爲了儲備更多現金,保證經營安全,萬科打破了31年來持續分紅的慣例,今年首次不分紅。這一舉動,再清楚不過地傳遞了令人不安的訊息。

這一切,都是在自救,是在回應近6年前那個秋天的吶喊。

古人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如果所有的掙扎都註定是徒勞,那就交給命運來裁決吧。

凱撒說,我來過,我看見,我征服。而平凡的人,平凡的企業,終究要承認你的無力(征服);但還有少數的人敢說,我無憾。

房地產並非沒有好消息。

27日,北京取消了離婚後三年纔可買房的規定。限制性政策又撤了一道小關卡。

28日晚上,數以千萬的人在觀看雷布斯的營銷表演時,上海傳來中海某豪宅大賣近200億的消息;蘇州、廈門和寧波三地同時誕生久違的地王。

我們無須爲地產的榮光遠去而哭泣,我們也不是爲萬科的生死而哀嘆,我們只是在歷史的塵沙裏投注些許微茫的風與光,以鑑過往,以寫當下,以繼明日。

因爲,生活,還是要繼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