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讀數一幟

監管層稱,強制退市和主動退市,下一步都要加大力度

隨着年報季到來,今年將繼續有一批上市公司從資本市場退出。

Wind(萬得)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3月底,A股市場已有72家上市公司觸及了退市風險;9家上市公司已鎖定退市或已摘牌,其中,6家上市公司已完成退市。

這些公司中不乏資本市場曾經的寵兒。有“國民鞋王”之稱的ST貴人(原“貴人鳥”)在3月29日完成摘牌退市。2014年,貴人鳥頭頂“A股運動品牌第一股”光環上市。公司市值最高時突破400億元,創始人林天福在2015年以190億元身家,力壓恆安國際的施文博和安踏體育的丁世忠家族,問鼎泉州首富。

時過境遷,ST貴人摘牌時,股價跌至0.67元/股,總市值爲11億元。

除ST貴人外,近日,退市博天以及新海退也進入了退市整理期,預計在退市整理期屆滿後完成退市。在退市整理期首日,退市博天和新海退分別下跌58%和69.23%。

今年以來,已有9只股票鎖定或已完成摘牌退市。

證監會主席吳清在2024年全國兩會上談及證監會監管思路。他強調未來將進一步推動上市公司質量提升,將做好入口監管、出口監管和持續監管。其中“出口監管”,就是將“加大退市力度”付諸實施。

吳清表示,“一方面,設置更加嚴格的強制退市標準,做到應退盡退。另一方面,完善吸收合併等政策,進一步拓寬多元退出渠道,也鼓勵推動一些公司主動退市。強制退市和主動退市,下一步都要加大力度。”

而上述表述中的“完善吸收合併等政策”,以及入口監管方面的收緊,給上市公司併購重組留下了一定想象空間。有市場聲音認爲借殼、炒殼等將捲土重來。

不過3月15日,證監會發布了《關於加強上市公司監管的意見(試行)》(下稱《上市公司監管意見》)。該意見明確表示,未來證監會將加強對重組上市監管力度,進一步削減“殼”價值。

“國民鞋王”貴人鳥摘牌

2024年2月1日至3月7日,ST貴人股票收盤價連續20個交易日低於1元,觸及終止上市條件。3月29日,ST貴人正式從上交所摘牌退市,這也宣告了其長達十年的上市之旅終結。

ST貴人於3月7日被停牌,股價定格在0.67元/股,總市值僅剩11億元。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股東戶數還有2.92萬戶。

貴人鳥成立於2004年,總部位於福建省晉江市。2014年,貴人鳥頭頂“A股運動品牌第一股”光環上市。公司市值最高時突破400億元,創始人林天福在2015年以190億元身家,力壓恆安國際的施文博和安踏體育的丁世忠家族,問鼎泉州首富。

此後十年,貴人鳥並未深耕自己的運動服飾品牌,而是圍繞體育產業展開了各種投資併購活動,涉及體育基金投資、足球經紀、手遊、電競、各種體育App、保險等領域。

但多元化的佈局,不僅沒有爲貴人鳥的財報做出貢獻,反倒拖累了整體業績。其淨利潤從2015年的3.32億元,逐步下滑。2018年至2020年期間,貴人鳥連續三年虧損,淨虧損金額分別爲6.86億元、10.96億元、3.82億元,公司也因此被實施退市風險警告,簡稱變爲*ST貴人。2020年末,*ST貴人資產負債比升至99.26%,資不抵債。

彼時,因貴人鳥無法清償到期債務,債權人向法院提出重整申請。2021年,貴人鳥正式進入重整程序。李志華控制的黑龍江泰富金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泰富金谷”)成爲公司重整投資人。泰富金谷主營業務爲糧食貿易、糧食供應鏈等,這也爲貴人鳥從運動鞋服向糧食業務轉型埋下伏筆。

與此同時,*ST貴人也因重整產生較大的債務重組損益,2021年扭虧爲盈,實現淨母淨利潤3.61億元,成功摘帽,股票簡稱變回“貴人鳥”。

2022年,糧食貿易業務收入在貴人鳥的營收中已經佔比過半。當年,李志華成爲貴人鳥實控人和董事長,林天福家族逐漸失去貴人鳥的掌控權。

但東北“糧食大亨”沒能成爲貴人鳥的“貴人”,糧食業務也未能給貴人鳥帶來可觀的利潤。2022年,貴人鳥又陷入虧損,淨虧941.37萬元。

時任年審機構對貴人鳥《2022年度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出具了否定意見,並指出,在糧食貿易的採購和銷售、資金活動等方面,公司的內控存在重大缺陷。貴人鳥再度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簡稱又變爲ST貴人。

2023年9月,ST貴人發佈公告稱,鑑於公司運動鞋服業務自司法重整以來收入下降、持續虧損,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將通過包括但不限於授權許可、出售、租賃等方式進行“貴人鳥”“Prince”等品牌資產和其他各項運動鞋服相關資產的處置,並逐步退出運動鞋服業務,以糧食業務作爲未來主要經營發展方向。

今年1月26日,ST貴人披露的2023年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23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4.85億元,扣非淨利潤爲-4.95億元,較同期虧損幅度擴大。虧損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市場有效需求不足,公司所處的糧食行業和運動鞋服行業市場競爭壓力較大;二是計提大額資產減值損失及信用減值損失。

消息發佈後,ST貴人股價曾連續跌停,最終跌至1元/股的警戒線下,並在此後觸發退市條件。

雖然ST貴人退市了,但事情並沒有結束。

上交所此前向ST貴人下發監管工作函,明確指出其控股股東、高管、實控人仍有義務未履行,退市並不意味着可以“一退了之”:其一,控股股東、高管承諾的增持計劃,不因公司退市而免除責任;其二,實控人控制企業須向ST貴人返還1.66億元,應嚴格履行返還義務;其三,ST貴人原控股股東重整業績承諾補償義務尚未履行。

2024年1月,ST貴人收到福建證監局下發的《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據瞭解,2021年-2023年間,貴人鳥與李志華間接控制的四家公司發生採購交易共計約8.8億元,但未按規定及時披露與上述四家公司的關聯交易,也未在定期報告中披露。福建證監局決定對貴人鳥採取責令改正、出具警示函措施,對相關責任人採取監管談話、出具警示函措施。

今年2月,ST貴人以及公司董事長李志華,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今年已經鎖定退市的公司,不止ST貴人一家。根據公開資料統計,今年已有9只股票鎖定退市或已完成摘牌退市,分別是新海退、退市博天、ST貴人、ST星源、*ST華儀、*ST柏龍、*ST泛海、*ST愛迪、ST鴻達。其中,新海退、退市博天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其餘均屬於交易類強制退市。

其中,新海退於3月26日進入退市整理期。該公司在2月5日收到證監會下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被認定在2014年至2019年年度報告存在虛假記載,其間虛增銷售收入37億元、虛增利潤總額5.6億元,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這也是今年首個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案例。

超70家公司面臨退市風險

隨着年報的陸續發佈,今年還有一批掙扎在退市邊緣的上市公司前途堪憂。

Wind數據顯示,在年報尚未完全披露的情況下,已經有多家上市公司有可能觸發退市條件。其中,截至2023年三季報數據,已經觸發扣非後淨利潤、營業收入及2023年該組合指標均低於1億元的上市公司有26家;最近一個會計年度審計淨資產爲負值的上市公司有29家;最近一個會計年度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或否定意見的上市公司有14家;觸發“可能暫停上市風險”的ST股有24家。

這些上市公司中存在一家公司觸發多項風險的情況,將觸及多項風險的公司合併後,據《財經》不完全統計,有72家上市公司存在一項或多項退市風險。

與2023年不同的是,今年可能退市的上市公司集中在醫藥生物行業,涉及的原因主要與財務類退市中淨利潤與營業收入指標不達標有關。

“創新藥公司具有研發投入大,投資回報週期較長的特點。研發成果是否能成功轉化,藥品銷售渠道的鋪建、維護等也存在不確定性。再加上近年醫保控費、藥品集採等行業政策,以及市場開放造成的競爭加劇等因素,都會給創新藥公司的盈利帶來壓力。”一位醫藥行業研究員表示。

需要注意的是,上市公司觸發退市條件與真正實施退市之間仍然有一定的差異,具體退市規模需要年報數據發佈完成後,經由交易所確認摘牌才能完全得出。

證監會新任主席吳清在兩會期間表示,對於退出機制,“一方面,設置更加嚴格的強制退市標準,做到應退盡退。另一方面,完善吸收合併等政策,進一步拓寬多元退出渠道,也鼓勵推動一些公司主動退市。強制退市和主動退市,下一步都要加大力度。”

吸收合併是否會成爲觸發退市風險上市公司的另一條出路?

3月15日,證監會在《上市公司監管意見》中表明,“支持上市公司通過併購重組提升投資價值。多措並舉活躍併購重組市場,鼓勵上市公司綜合運用股份、現金、定向可轉債等工具實施併購重組、注入優質資產。引導交易各方在市場化協商基礎上合理確定交易作價。支持上市公司之間吸收合併。優化重組‘小額快速’審覈機制,研究對優質大市值公司重組快速審覈。”

但需要注意的是,證監會同時明確,未來證監會將加強對重組上市監管力度,進一步削減“殼”價值。換句話說,支持併購重組,完善吸收合併政策,進一步拓寬多元退出渠道,並不意味着監管層容忍借殼、炒殼的捲土重來。

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3月底,更新重大重組事件進展的上市公司有60家,而這個數字在2023年同期僅爲18家。

上述重大重組事項大多數重組原因爲上市公司橫向整合。另有極少數上市公司重組的目的爲買殼上市,而數據顯示,近一年間,目的爲“買殼上市”的11個重組事項中,六個重組事項都已經失敗。其中,僅中交設計完成借殼上市,該公司爲中央國有企業。另有三家上市公司正在走證監會程序,分別是路暢科技大連熱電以及恆力石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