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險企的2023年“成績單”均已亮相。從A股五大上市險企的表現來看,壽險負債端改善明顯,但資產端受創拖累淨利潤下降是去年全年業績的共同點。

第一財經記者統計發現,A股五大上市險企2023年的歸母淨利潤合計爲1655億元,每家均呈現兩位數的同比下降幅度。如全部調整爲新會計準則,則它們的歸母淨利潤共計約1906億元,但亦有兩位數的跌幅。而淨利潤跌幅的“罪魁禍首”就是資產端不佳的表現。

相較資產端,去年上市險企負債端上壽險新業務價值則呈現兩位數的上升,壽險的改革成效在每一家的年報中均有所體現。

淨利潤表現不佳

A股上市險企2023年的歸母淨利潤表現普遍不佳。

第一財經記者統計數據顯示,A股五大上市險企(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中國太保中國人保、新華保險)2023年的歸母淨利潤合計爲1655億元。用財務報表所列示的2023年數據和2022年數據相比,1655億元的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了23.25%。在A股五家上市險企中,僅中國人壽採用了過渡方案,仍未執行新保險合同和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如調整至新會計準則,則五家險企歸母淨利潤共計約1906億元。

本次總體的23.25%下降幅度拆分至各家險企,均呈現兩位數跌幅,其中中國人保和新華保險下跌幅度相對較小,分別爲10.2%及11.3%;中國人壽在舊準則下同比下降34.2%,但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執行新會計準則及可比數據披露的情況有所不同,因此歸母淨利潤的可比度也各不相同。

譬如中國平安幾年前已開始執行新金融工具準則,因此不存在不可比問題。中國太保和新華保險2023年同時切換至新保險合同準則和新金融工具準則,2022年比較數根據要求追溯調整了新保險合同準則部分,但在新金融工具準則方面選擇不追溯調整投資業務相關上年同期對比數據,因此淨利潤不完全可比。其中新華保險披露,在模擬調整使得2022年數據基本可比的情況下,2023年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下降43%。

儘管同比下降幅度不算最準確,但歸母淨利潤下跌的大方向是確定的,而造成A股上市險企淨利潤表現不佳的最重要原因就是資產端的受挫。

例如中國人壽表示,公司積極兼顧長期價值和短期效益,持續加強成本管控和承保管理,但受權益市場持續低位運行影響,投資收益同比下降,公司淨利潤有所下降;中國太保亦在年報中將淨利潤下降的主要原因歸爲投資收益減少。

從五家A股上市險企的總投資收益來看,除了中國平安收穫了33%的增幅之外,其餘四家A股上市險企均呈現20%至50%不等的跌幅,其中新華保險同比下降50.3%,在五大A股上市險企中表現最差,直接拖累其總投資收益率走進“1”字頭(1.8%),同比下降2.5個百分點;而中國平安、中國人保的總投資收益率仍在“3”字頭,其中中國人保的3.3%表現最佳。

新華保險副總裁龔興峯在業績發佈會上坦言,2023年資本市場的波動給壽險業上了一堂生動的利差損風險課程。這個課程就是在於利率的槓桿作用,如果不能覆蓋負債成本,產生的損失可能是巨大的。新華保險管理層表示,2024年將致力於改善公司業績、增厚投資收益。

在低利率環境下,對被視爲險資投資“安全墊”的淨投資收益率(主要包括債券利息收入、股票分紅收入等內容)也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年報數據顯示,五家A股上市險企2023年的淨投資收益率均呈現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中新華保險下降1.2個百分點至3.4%,下降幅度最大;中國平安、中國太保及中國人保儘管面臨一定下降,但還在4%及以上的水平,其中中國人保4.5%的淨投資收益率再次稱冠A股五大上市險企。

雖然2023年投資業務受創,但上市險企對於今年投資環境的改善一致看好。

中國平安首席投資官鄧斌在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就表示:“我們認爲中國經濟正在經歷觸底回升,股市已經開始反應了。經歷了2022年、2023年權益市場下行,我認爲我們會迎來一個上漲的2024。”

中國人壽副總裁劉暉在業績發佈會上也表示,今年以來,隨着穩增長政策的持續發力,經濟回升向好的態勢進一步鞏固和增強,在經濟發展目標明確、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的背景下,預計今年的投資環境較去年將有明顯改善。股票市場自春節以來出現了一波超跌反彈,市場信心有所恢復,當前A股市場整體估值仍然處於歷史底部,預計今年股票市場表現將顯著好於過去兩年。

“總體認爲2024年保險資金的投資運作環境將逐步改善,面臨的投資機會顯著增多,在新會計原則口徑下投資收益率有所回升。”人保資產擬任總裁黃本堯稱。

新華保險董事長楊玉成亦表態堅定看好A股及H股,將積極參與投資。

新業務價值兩位數向上

相較資產端,負債端上經歷了轉型陣痛期的壽險回暖顯而易見。從太保壽險2022年下半年新業務價值在上市險企中率先轉正之後,各家在2023年均收穫了新業務價值的大幅度正增長。

具體來說,以可比口徑來計算,基數較低的中國人保(含壽險及健康險)和新華保險新業務價值分別同比攀升105.4%及65.1%,多位業內分析師用“飆升”或“超預期”來評價。中國太保及中國平安則分別收穫30.8%及36.2%的新業務價值同比增幅。中國人壽的新業務價值亦有兩位數增長,同比上漲14%。

綜合分析師觀點,上市險企2023年新業務價值的攀升一方面源於新單保費的增長,一方面也由於業務結構的改善。

在新單保費方面,五家上市險企均呈現不同幅度的正增長,其中中國平安的個人業務新單保費同比大增近52%,中國人壽新單保費同比增長14.1%,人保壽險的長險首年保費也獲得了11%的增幅。同時,儘管遭遇了第四季度銀保渠道“報行合一”的影響,但在年中由於預定利率切換帶來的熱潮,上市險企的銀保渠道全年仍爲新業務價值增長作出了重要貢獻,部分上市險企銀保渠道2023年的新業務價值增長率高達三位數。

同時,各家上市險企的業務結構也有所優化。例如,光大證券分析稱,中國人壽2023年首年期交保費1125.7億元,同比增長16.7%,增幅較前三季度擴大0.8個百分點,其中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費同比增長18.4%至495.2億元,佔首年期交保費比重爲44.0%,同比提升0.6個百分點,環比前三季度提升1.9個百分點,業務期限結構進一步優化;海通證券在分析新華保險年報時表示,其銀保渠道長期險期交保費大幅增長60.5%,代表着業務質量的回升。

這些增長的背後,體現的是上市險企在壽險渠道轉型上的成效。

從代理人的數量來看,第一財經記者統計發現,截至2023年末五大上市險企的營銷員人數約爲144萬人(部分公司爲個險渠道人數,部分公司爲月均數字),較2022年末同口徑的172萬人進一步下降16.2%,代理人規模收縮速度雖然有所放緩,但仍未止跌。不過,隊伍質量及產能提升明顯。

例如中國太保數據顯示,2023年保險營銷員月人均首年規模保費爲12837元,同比提升51.8%;核心人力月人均首年規模保費43503元,同比增長26.6%;核心人力月人均首年佣金收入6051元,同比增長46.3%。中國平安表示,可比口徑下,2023年代理人人均收入增長39.2%,代理人人均新業務價值增長89.5%。新華保險亦稱,其月均人均綜合產能6293.7元,同比增長94.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