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蠢,太LOW了”。

我的一個朋友說。

事情是這樣:3月31日,大家從小紅書APP上看到,凱迪拉克官方賬號針對旗下新車“IQ傲歌”進行預熱;連發多張椰樹風格海報,還開玩笑說:“抱歉,搞120年的營銷,突然不會玩了”。

其中提到,「對不起雷神,幫你把50萬以內也挺好的SUV造出來了」、對不起,傲歌太愛學習了;不像保時捷,也不像特斯拉,我們只想美美地做自己。

據悉,“IQ傲歌”預計在北京車展上,正式發佈並開始交付,這也是繼IQ銳歌之後,基於奧特能平臺第二款電動SUV,所以,凱迪拉克想借小米熱度,增加一下曝光。

但是,網友們不買單。

有的說,好低級,碰瓷獲得流量,真不帶招黑屬性嗎?還有的說,官宣退出中國市場流量更大;更有人直言不諱指出,混到今天地步完全是自己作的,看看這幾年營銷有多爛?

......

不過,官方挺享受該行爲。在微博中回覆說:皮一下,沒想到這會潑天流量輪到我,四月新車北京車展見。

嗯,的確很皮。高端局,汽車營銷競爭開始玩這套了嗎?真的好嗎?雖然博得一些用戶眼球,但看起來並不高明。

01

我們不妨思考一個問題:什麼行爲算不高明?

從理論角度講,你會說:這人辦事虎不拉幾的、缺乏周到思考,判斷淺顯,情商不夠,智慧不多。

每逢情人節,短視頻平臺你會刷到類似名場面,一個男生手拿鮮花,在廣場心形的裝飾中央,大聲向他心儀的女生表白:“我喜歡你,我們在一起可以嗎?”

但這位女生對突如其來的表白,完全措手不及。

面對周圍一堆陌生人拿出手機拍照的場景,她覺得陷入一種社死明場面,如果接受,有種衆人道德綁架下屈服感,要是拒絕,又感覺對不住男生的一番心思,挺難受。

這就是不高明。你掌握很多方法,明白所謂道理,沒有在正確時機應用好,還讓自己成爲羣嘲對象。

那麼,什麼行爲算高明呢?跟你講過真實商業案例:

1985年4月,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競爭,他爲奪取份額,決定改變一下百年曆史配方,於是,做部分調研測試後,滿懷信心投放市場。

但當新可樂開始賣時,用戶不買單了,大家認爲原來配方中,不僅味道好喝,還承載着情感、文化價值。

該怎麼辦?

得虧品牌反應快,把原配方重新拿過來,叫“可口可樂經典版”,才重新贏得消費者的心。

人都有眼,所見皆同;人都有心,解析分明,區別在於,要抓住重點,用對方式去做事,讓大家覺得你做得好,那就是高明。

可樂最開始改配方的決策,沒考慮到人們對原味道的喜愛和品牌情感的依賴,才顯得不太高明。突然之間思維方式的轉換,一手爛牌直接扭轉乾坤。

南宋時期,儒家學者朱熹在作品《朱子語類》裏說過一句話:有道無術,術可求也;有術無道,止於術。

有正確思想指導,缺乏執行技巧,技巧可以後天學習;只有技巧,沒有正確的思想指導,只能停留在技巧層面上。

一個品牌有正確價值觀和定位,暫時缺少營銷技巧,也能後天學習補充,一個品牌只注重方法,忽略核心定位、形象,發展只會侷限於表面。

02‍

說實在,椰樹品牌word風海報,大家並不排斥。

之前上海交通大學、中央財經大學招生宣傳中,用過類似風格,效果不錯,瑞幸咖啡還和它聯名,也挺成功。

至於蹭小米汽車營銷,凱迪拉克不是第一個。

繽越在小米汽車發佈會當晚,也推出一組海報:“不是小米買不起,而是繽越更有性價比”;吉利銀河也用過“8比7大”這樣的口號,意思是車更大、系統更強大,優惠也更大。

那麼,爲啥凱迪拉克這次,卻遭到大家羣嘲呢?關鍵之一在於形象、視覺雙重反差。

這裏區分一下,什麼是形象?什麼是視覺。形象,可以是年輕小夥、中年大叔,更多指整體印象;視覺,則通過眼睛看到的元素,比如,色彩、設計風格等。

凱迪拉克歷史可以追溯到1902年,最開始爲了向法國皇室成員安東尼·門斯·凱迪拉克致敬,而取的名字。在美國汽車發展史上,一度代表着頂尖水平,但後來逐漸變成了二流豪車品牌。

作爲一個歷史悠久的美系豪華汽車品牌,一直給人成熟、穩重,又不失運動時尚的感覺。宣傳材料也高端也高端大氣上檔次。

這次嘗試不太一樣。word風,隨意大字組合,相當於與豪車品牌之前定位產生衝突,所以,這種反差肯定會造成衝擊,讓人有些不適應。

第二點,我認爲“拉踩做法”讓人不爽。

啥叫“拉踩”?表面裝作很佩服你,向你學習的樣子,實際上,含沙射影,夾槍帶炮,不直接說你不好,又暗地裏讓你不痛快。

拿海報上幾句話來說:“我們從沒想到遮陽傘、遮陽棚還能另外賣錢”、“電池和關鍵電力系統都是終身保修”、“我們沒那種炫酷的無邊玻璃,只能用雙層隔音玻璃來湊”。

......

行行行,你行你先上得了。凱迪拉克有點小聰明,知道小米汽車有流量密碼,但真不夠聰明;單純誇一下、不喜歡都挺正常,邊誇邊貶低,不是什麼高明做法。

你搜一下,爲什麼之前此類借勢營銷很少發生,或者有拿別人功能進行比較的行爲?因爲很容易被貼上“惡意競爭”標籤。

你知道嗎?

2022年5月,吉利汽車因爲在官方微信公衆號上發了篇一篇文章《“混”戰之王,試過的人都說好》。

用圖表、視頻和媒體評論比較自家車和日本的“本田、豐田”混動車系,結果被工商局認定違反行業競爭規定,罰了1萬塊錢。

凱迪拉克這次沒像吉利那樣,直接拿產品功能來比,但間接小聰明,也讓人不太舒服,這也凸顯出友商之間的格局。

再說,單純從營銷視角講,雷軍算最懂得聯名、捧別人的人,做任何宣傳都會親力親爲。

2023年技術發佈會前夕,爲了造勢,在北上廣深用燈光秀給合作伙伴打廣告。

前幾天小米汽車上市後,有人在演員張頌文微博下留言問雷軍是不是也給了張頌文一輛車?雷軍看到後馬上轉發並回復,說要送他一臺車,所以,一旦有熱點,他絕對第一個撲上前。

換個角度看,凱迪拉克搞幾張“我比你牛”的海報,你說別人怎麼捧你?怎麼@你,以後怎麼跟你搞聯名?

03‍

你也許會說:別人不跟我玩,我自己玩唄,負面也算一種曝光,畢竟人們知道了,就有機會把關注變成實際效果。

我承認,短期內跟風熱點用各種營銷手段吸引眼球,能讓凱迪拉克吸引一部分人注意。長遠來看,對品牌忠誠度沒啥好處,因爲真正競爭遠比表面複雜得多。

爲什麼這麼說?

從購買者心理來說,凱迪拉克“IQ傲歌”是一款中型純電SUV,未來對標對象是特斯拉Model Y、小鵬G9。

你買SUV車最看重啥?車特色、實用性,還有品牌代表的意義。如果廣告裏更多娛樂化內容在裏面,會不會讓人覺得這車營銷有點不正經、很輕浮?甚至連這車到底啥特點都搞不清楚?

不信,你從海報視角想想想看,這款車值多少錢?

過去,凱迪拉克品牌形象一直面臨挑戰,一方面品牌層面大幅度打折,看起來沒豪車應有的氣派,二手車保值率也在貶低,讓買家猶豫不決。

另一方面,形象也不夠明確,早些年被戲稱“洗浴王”的稱號,至今還時而出現,這都與品牌歷史有很大關係。

所以,現在應該藉助豪華電車機會點,重塑形象認知。

從市場競爭角度看,小米汽車採用很高級錯位競爭。車外形對標保時捷,性能和特斯拉Model3相比,這麼做爲避免直接捲入“新能源車大戰”。

國內新能源車配件和資源差不多一個樣,爲什麼小米會在造車前,會急着公佈電動技術、電池技術、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等五大技術?主要想在競爭中站穩腳跟,和其他競爭者區分開來。

如果一開始不給用戶建立錨定思維(Anchoring Bias),很容易被拿去和極氪001、銀河E8車型比較。

是不是有點兒不寒而慄?

大多數人意識裏,商業核心是企業要滿足消費者需求,這個想法,是從最基礎的市場經濟學說出發。如果從人們的消費習慣和思考方式來看,事情沒那麼簡單。

比如說:

你口袋裏有600塊,今晚打算和朋友去喫個飯再看場電影。你就得決定喫什麼餐廳、看什麼電影、選擇哪家影院。

腦海中跳出的選項,都已經被某些品牌事先設下的“錨點”影響了。誰先在你心裏佔個坑,誰就能在商業競爭中取得先機。

電動車市場同樣,好好想想,怎樣才能在技術、創新和營銷策略上有所作爲。只盲目跟風小米SU7,過度追求營銷噱頭,很容易就把本質忽略了。

因此,凱迪拉克海報暗刺小米,是“虛假繁榮”,意義不大,不僅讓用戶沒有建立正確認知,還讓錨定出現了偏差。

04‍

那麼,高端局怎麼開局即巔峯,高明又不失豪華感呢?

跟你講過故事:

春秋末期社會風氣變了。年輕人內卷,射箭比賽不單純看射的準,還看誰能把靶心射穿。孔子教導學生說:人人平等,射不主主皮,爲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有個同學不明白,就問孔子,老師:射穿靶子不是也算射得好嗎?

孔子解釋說:

射箭時,準確性、技巧很重要,力量是其中一小部分,不能用別人的力量,來判斷自己的射箭是否成功,內核穩定比力量更爲關鍵。

我把這些看似沒用的廢話再說一遍,只是爲了告訴你,與其想着出圈,不如向內求,思考一下,根基在哪裏,核心優勢與競爭策略到底怎麼持久。

做豪車品牌更好這樣,防禦就作戰形式而言比進攻強。

問題是怎麼建立呢?

孫武寫了一本《孫子兵法》,後來成爲美國西點軍校必修課程之一,書中提到一個重要概念叫“廟算”,用現代的話來說叫“兵棋推演”

就是在地圖上標出各自領土,模擬幾軍之間的對抗。

汽車競爭中,我把類似“廟算”步驟定義爲心智地圖,分析品牌在消費者心中位置,看看他們關注什麼?其他品牌佔據哪部分?確定競爭對手市場份額,就像找到了對方的制高點。

你只要爲自己錯位定位,針對市場劃分,不斷削弱陣地,就能攻下利基部分。

爲什麼在國內新能源市場,很少看到強勢品牌能在“廟算”環節佔據優勢,與競爭對手相比往往處於劣勢?原因是兵棋推演做得不夠好,缺乏戰略規劃,也缺少戰略的具體戰術,這是小米汽車看不到的內核部分。

另外,你應該聽說過那句話:與其等別人撐傘,不如自己打傘,我的想法剛好相反,“你可以爲別人打傘”。

德系豪華品牌汽車,相信“BBA”大名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寶馬100週年時,奔馳發了一封賀電,意思是:

感謝一百年競爭,沒有寶馬那三十年,是有點兒無聊。下週,奔馳博物館邀請寶馬夥伴們免票參觀,你可以駕車來,漫步一圈後,能得到一份奔馳特色小喫:酸餃子。

還有一則在2019年,奔馳大老闆迪特·蔡澈退休,寶馬爲了表達敬意,特意拍了個短視頻。

視頻講的是:蔡澈離開奔馳辦公室,回家開始過退休生活。最震驚的一幕是,他竟然開着一輛寶馬車離開了,這暗示着即便他曾經是奔馳的掌門人,退休後他對寶馬車也情有獨鍾。

向內求、做防守,找到利基部分,“爲別人打傘”,這樣會讓別人覺得無法拒絕,高端局,可以不互薅羊毛。

總結而言

商業互捧,是門藝術。

品牌像水一樣吧,展現出最深沉的力量和恬淡的智慧。征服受衆,可以多一點真誠,少一些“辣眼睛”的套路。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王智遠”(ID:Z201440),作者:王智遠,36氪經授權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