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ST太安公告稱,4月2日,廣東省汕頭市中級人民法院(下稱“汕頭中院”)發出《決定書》和《民事裁定書》,汕頭中院決定終結公司的預重整程序,不予受理申請人(債權人)廣州衆邦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以及上市公司提出的重整申請。

公告強調,截至目前,公司2022年被髮表無法表示意見所涉公司控股股東非經營性佔用資金尚未完全收回,公司持續經營能力仍存在重大不確定性,以及因公司內控缺陷等原因可能導致審計機構無法就公司2023年計提的大額減值損失發生的具體時間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審計機構很可能對公司2023年度財務報告發表無法表示意見,公司存在終止上市的可能。

此前確定爲*ST太安重整投資人的中核健康聯合體,包括4家企業。有意思的是,中核健康還曾是和佳醫療(退市前股票簡稱*ST和佳、和佳退,300273.SZ)的重整投資人,不過和佳醫療最終走向退市的道路,而*ST太安現存問題幾乎和和佳醫療一樣,和佳醫療的結局是否會成爲*ST太安最終的歸路?

連續鉅虧後進入預重整程序

*ST太安從2021年開始連續鉅虧,在2023年8月後,進入到預破產重整。

2023年8月9日,*ST太安收到汕頭中院送達的《通知書》以及申請人廣州衆邦關於對公司的《重整及預重整申請書》,廣州衆邦以公司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但具備重整價值爲由,向汕頭中院申請對公司進行重整,並申請對公司進行預重整。

之後9月28日,*ST太安發佈關於人民法院決定對公司預重整指定臨時管理人的公告。

彼時公告表示,截至本公告披露日,控股股東非經營性資金佔用尚未償還的金額爲4.92億元。根據《關於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國發[2020]14號),法院受理上市公司破產重整前未解決資金佔用、違規擔保等問題或提出切實解決方案的,將直接影響上市公司破產重整進程,因此,公司能否進入重整程序存在不確定性。

到了11月27日,*ST太安發佈關於臨時管理人公開招募和遴選重整投資人的公告。公告中表示,招募投資人需要“爲太安堂提供產業及資金支持,徹底化解太安堂債務危機”。

很快,根據12月12日公告,由臨時管理人、主要債權人、債務人等代表共同組成的評審委員會,確定中核健康聯合體爲中選*ST太安重整投資人。

將遭遇退市?

被確定爲*ST太安重整投資人的中核健康聯合體,其中中核健康投資有限公司爲牽頭投資人,浙江復鑫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至謙投資運營(廣州)有限公司、海南興華鼎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爲聯合體其他成員。

公告稱,中核健康系由中國核工業集團、衡陽市政府和南華大學合作,指定中國寶原投資有限公司、衡陽市城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湖南南華大學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履行出資人職責設立的國有全資公司,主營業務爲腫瘤專科醫院的投資、建設、運營;“一縣一科(核醫學科)”推廣;醫療供應鏈管理。中核健康的上述3家股東,持股比例分別爲45%、40%和15%。

不過公告中也表示了,“目前尚未與中選重整投資人簽訂重整投資框架協議、重整投資協議。公司與中選重整投資人能否達成一致及能否簽署重整投資框架協議、重整投資協議尚存在不確定性。”

從背景上看確實深厚,不過,中核健康並不是萬能膠,中核健康此前曾是和佳醫療的重整投資人,但和佳醫療最終退市收場。

2023年1月17日,和佳醫療與中核健康簽署破產重整之投資框架協議,雙方約定協議簽署後20個工作日內,中核健康支付重整保證金1000萬元,並以不高於1元/股的對價受讓和佳醫療資本公積轉增的股份不低於1.88億股。和佳醫療重整完成後,中核健康擇機引入新的業務。

此後,和佳醫療重整並無實質性進展,延期至6月5日後,和佳醫療收到深交所股票終止上市的決定,並在7月6日被摘牌。

時至今日,仍無從公開消息中查到中核健康重整和佳醫療的相關消息。

值得注意的是,*ST太安和退市前存在太多一樣的問題。

首先,退市之前,和佳醫療在2021年度和2022年度連續兩年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ST太安的2022年度財務會計報告也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

其次,都存在上市公司資金被佔用問題。公告顯示,*ST太安從2022年半年報披露的25125.3萬元,上升至2023年6月7日公告的49156.13萬元。12月12日公告顯示,控股股東非經營性資金佔用尚未償還的金額爲原封不動的49156.13萬元。和佳醫療實控人同樣存在違規挪用資金5億元未歸還。

最後,*ST太安與和佳醫療都被廣東證監局重罰,兩者皆有定期報告存在虛假記載和定期報告存在重大遺漏,而*ST太安問題更甚於和佳醫療。

之後,*ST太安並沒有進一步披露引入中核健康後的進展,反而在2月7日,控股股東先以現金方式償還1億元的非經營性佔用資金,目前仍有3.91億元未歸還,在公告中其描述稱“關聯方非經營性資金佔用情形暫未解決”,這也意味着,此時並沒有與中核健康達成具體協議。

還值得注意的是,*ST太安當前遭遇的情況在很多上市公司已有案例,自2022年以來,奇信退、*ST搜特、藍盾退、文化退等多家公司的破產申請被法院裁定不予受理而遭遇退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