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價持續飆漲的背後,近年來持續出手增持黃金的各國央行們,被視作重要推手之一。

世界黃金協會的數據顯示,全球央行2022年和2023年的黃金總購買量均超過1000噸,正成爲黃金需求的重要一環,其中,新興市場國家是購買黃金的主力軍。

中國央行也不例外。中國人民銀行的最新數據顯示,3月末黃金儲備爲7274萬盎司,較上月末的7258萬盎司增加16萬盎司。2022年11月至2024年3月,中國人民銀行已連續17個月增持黃金。

中國央行過去17個月增持1010萬盎司黃金

中國央行本輪出手增持黃金始於2022年11月。在那之前的三年時間,中國央行的黃金儲備一直穩定在6264萬盎司。

過去17個月,中國的黃金儲備分別增加103萬盎司、97萬盎司、48萬盎司、80萬盎司、58萬盎司、26萬盎司、51萬盎司、68萬盎司、74萬盎司、93萬盎司、84萬盎司、74萬盎司、38萬盎司、29萬盎司、32萬盎司、39萬盎司和16萬盎司,累計達到1010萬盎司。

“從國際儲備多元化的角度看,無論是相對還是絕對角度,中國黃金儲備佔比都比較低,黃金在中國國際儲備的佔比在4%左右,不僅遠低於美、德、法等國,也低於俄羅斯,因此,適度增持很有必要,有利於國際儲備多元化,實現保值增值。”匯管研究院副院長趙慶明在接受澎湃記者採訪時表示。

在連續出手後,黃金在中國官方儲備資產中的佔比從2022年10月的3.19%升至2024年3月的4.64%。

“3月末黃金儲備連續17個月增加,這意味着儘管近期國際金價較快上揚,但央行增持節奏保持基本穩定,背後主要是受官方儲備結構優化需求推動。在美債收益率波動加大的背景下,我國央行持續增持黃金,有助於儲備資產保值增值。”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指出。

在實現國際儲備多元化的同時,中國央行增持黃金,也被視爲有利於人民幣國際化。

王青指出,央行增持黃金,也能爲持續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夯實基礎。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會議要求“穩慎紮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統籌推進跨境貿易投融資便利化、人民幣國際化和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這意味着後期央行增持黃金還是大方向。

“增加黃金儲備也有利於支持人民幣國際化,雖然黃金不再是過去金本位下的唯一國際貨幣,但黃金在國際貨幣體系中仍然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黃金儲備的增加也能夠對由一國國家信用支撐的紙幣,起到增信的作用。”趙慶明表示。

央行增持黃金或仍是大方向

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央行,是這兩年購買黃金的絕對主力。

招商銀行研究院指出,背後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世界格局的變化,導致儲備資產多元化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在抬升,客觀上加速了黃金儲備的再平衡。對於部分新興市場國家而言,全球從緩和走向對抗,促使其更加關注自身儲備資產的安全性,而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金融制裁開啓了一個危險且糟糕的先例,表明在儲備資產中過度依賴單一貨幣存在政治上巨大的尾部風險。因此,儲備資產多元化、再平衡的必要性和緊迫性進一步抬升,黃金的價值在此時就凸顯出來。

華泰證券指出,近兩年,地緣擾動+高利率環境,導致舊的黃金定價體系解釋力漸弱,而以央行購金爲核心變量的黃金定價新機制正在逐漸浮出水面:貨幣屬性方面,疫情後美聯儲持續擴表,美元等貨幣信用出現“裂痕”,黃金的“去法幣化”屬性凸顯。金融屬性方面,疫情後隨着主要央行開啓加息週期,黃金作爲“零息債”對於債券的替代效應弱化,對美債實際利率的敏感度下降,2023年後更是幾乎“不相關”。避險屬性方面,2022年以來地緣風險重新升溫成爲階段性推升黃金價格的重要因素。商品屬性方面,近日黃金與油、銅等同漲,而中國實物金需求明顯上升,人民幣金溢價也提升了其投資吸引力。

包括中國央行在內,各國央行繼續增持黃金仍是大方向。

海通國際在研報中指出,展望未來,“逆全球化”背景下,黃金“超主權”的貨幣屬性將持續凸顯,各國央行或將持續增持黃金儲備,將助推黃金價格中樞進一步抬升。

“黃金兼具金融和商品的多重屬性,有助於調節和優化國際儲備組合的整體風險收益特性。我們認爲增持黃金充分體現中國央行從市場化角度優化儲備資產結構的配置思路。當前黃金具有較高配置價值,歐債潛在壓力及全球地緣政治風險的不確定性將利多黃金,主要源於避險邏輯,我們繼續看好黃金走勢。中長期來看,利率長期下行以及美元長期趨弱的走勢仍將利好金價。”浙商證券在最新研報中指出。

招商銀行研究院指出,中期來說(1-2年),央行加大增持黃金的趨勢已經形成,且尚未看到逆轉的跡象,預計會繼續成爲金價的重要驅動力。長期來說(3-10年),新興市場央行對黃金的增持存在一個閾值,當黃金在儲備資產中的佔比逐漸接近這一閾值時,對金價的利多影響將逐步鈍化,這一閾值的高低將決定黃金儲備再平衡持續的時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