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原銀行發佈2023年度業績報告,也是其合併重組後的第一個完整會計年度業績“成績單”。

中原銀行是河南省級法人銀行,自2014年成立至今的十年裏,這家銀行經歷兩次大跨越。

2017年7月,中原銀行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2022年5月,經原中國銀保監會批准,中原銀行正式吸收合併洛陽銀行、平頂山銀行及焦作中旅銀行。

經過此次合併後,中原銀行一舉成爲新晉的萬億省級城商行,位列全國城商行第八位。此次合併重組時間短、成本低,曾被業內讚譽爲“城商行改革化險樣本”。

只是,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中原銀行在資產規模迅速擴張的同時,“後遺症”也逐步顯現出來。

年報顯示,中原銀行歸母淨利潤下滑至32.21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減少11.8%。資產質量方面,中原銀行不良貸款金額爲144.52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2.53億元;不良貸款率爲2.04%,較上年末上升0.11個百分點。

更爲嚴峻的是,近年來中原銀行內控問題不斷暴露,2022年以來,包括兩任董事長在內的多名高管“落馬”。

2023年中原銀行迎來新任將帥,未來該行如何在保持規模優勢同時改善業績、內強風控,成爲新領導班子上任後的一大看點。

1

資產及營收雙增,

資產減值損失拖累淨利

年報顯示,2023年中原銀行資產和營收實現雙增長,淨利潤卻出現下滑。

2023年,中原銀行資產總額爲1.35萬億元,增幅1.5%。發放貸款及墊款總額爲7116.8億元,增幅3.5%。負債總額爲12495.58億元,增幅1.3%;吸收存款總額爲8597.84億元,增幅1.7%。

從營收端看,截至2023年底,中原銀行實現營業收入261.83億元,同比增長2.2%。

利息淨收入方面,截至2023年12底中原銀行實現222.63億元,同比增加9.87億元,增幅4.6%,其中,業務規模擴大促進利息淨收入較上年增加53.58億元,收益率或付息率變動導致利息淨收入減少43.71億元。

非利息收入方面,由於理財業務手續費收入減少,該行實現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13.19億元,同比減少4.65億元,降幅26.1%。

淨利潤方面,中原銀行2023年實現淨利潤32.06億元,同比減少16.2%;歸母淨利潤32.21億元,同比減少11.8%。

事實上,自合併以來中原銀行營收增長,但業務處於仍整合過渡期,加大了成本支出,進而侵蝕到淨利潤,資產減值損失一項支出更是大漲。(編者按:資產減值損失是指企業經過對資產的測試,判斷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於其賬面價值而計提資產減值損失準備所確認的相應損失。)

年報顯示,2023年中原銀行資產減值損失爲125.6億元,同比增加13.7億元,增幅12.2%。而在2022年中原銀行資產減值損失爲111.9億元,較上一年的76.4億元同比增長46.5%。

從資產減值損失構成來看,2023年該行發放貸款及墊款爲35.55億元,同比下降了51.2%,投資證券及其他金融資產爲61.42億元,同比上升了158.95%;其他資產爲20.77億元,同比上升了142.7%。

對此,中原銀行方面稱,主要是由於持續加大撥備計提力度,有效提高風險抵補能力。

2

不良貸款“雙升”

中原銀行吸收合併洛陽銀行、平頂山銀行及焦作中旅銀行三家銀行後,資產規模擴表的同時也遇到一些問題和障礙,不良資產處置便是其中之一。

在吸收合併的過程中,中原銀行伴生有大量不良貸款。儘管吸收合併初已經剝離出去一部分不良資產,由當地AMC接包,但年報顯示中原銀行不良貸款依然承壓。

2023年,中原銀行不良貸款率、不良貸款金額均抬頭。

年報顯示,截至2023年末,該行不良貸款金額爲144.52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2.53億元;不良貸款率爲2.04%,較上年末上升0.11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154.06%,較上年末下降3.02個百分點。

截至報告期末,中原銀行個人不良貸款金額約73.93億元,較上年末增加約11.19億元,不良貸款率較上年末上升約0.21個百分點至2.85%。

對此,中原銀行方面稱,主要是由於本年度執行更加審慎的五級分類標準,且部分個人客戶受經濟環境影響收入大幅下降,還款能力減弱。

公司類不良貸款金額約70.60億元,較上年末增加約1.45億元,不良貸款率較上年末下降約0.08個百分點至1.78%。

分行業來看,不良貸款率較高的行業主要集中在農林牧漁業、房地產業及住宿和餐飲業,不良貸款率分別爲約7.42%、4.56%及3.74%。

其中,農林牧漁業授信客戶受行業週期影響,經營狀況未得到顯着改善,不良率有所上升。截止2023年年末,不良貸款金額較上年末增加約0.50億元,不良貸款率上升約0.31個百分點。

房地產業不良貸款率較上年所有下調,不良貸款金額較上年末減少約2.97億元,不良貸款率下降約1.27個百分點。中原銀行在年報中稱,主要是由於本年度響應國家對地產企業幫扶政策,緩解了客戶集中還款壓力,風險暴露有所減緩。

此外,中原銀行在吸收合併完成三家銀行後,資本補充壓力也進一步加大,合併首年其3項充足率指標集體下滑。

2023年報顯示,中原銀行這3項充足率中,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分別爲8.10%、10.44%、11.64%。其資本充足率較上年減少0.19個百分點,其餘兩項均有所增加。

該行稱,報告期內加大內源性利潤留存同時強化風險加權資產管理,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較年初略有提升,因二級資本工具、優先股等資本工具到期贖回導致資本充足率較年初有所下降。

爲提高資本充足率,中原銀行2023年多次發行資本債券

「界面新聞·子彈財經」不完全統計,2023年8月中原銀行公告稱,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功發行中原銀行2023年第一期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發行規模爲100億元。

同年10月,在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上,中原銀行審議並批准建議發行二級資本債券的議案,擬發行不超過120億元合格二級資本債券。

3

兩年三換董事長,

何以突圍?

「界面新聞·子彈財經」注意到,除了淨利潤下降、不良率上升之外,近年來中原銀行內控問題頻發。

自2022年以來,中原銀行首任董事長竇榮興、第二任董事長徐諾金以及多位高管先後“落馬”。

公開資料顯示,自2014年12月中原銀行成立後,竇榮興便一直擔任中原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直。2021年8月,中原銀行宣佈竇榮興因工作調整辭任。2021年11月,竇榮興被撤銷全國政協委員資格。

2022年6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佈消息,竇榮興被“雙開”。犯罪事實包括違規從事營利活動,利用職權爲親友經營活動謀利,利用職權將應當由個人支付的費用由他人支付,搞錢色交易;大搞權錢交易,並非法收受鉅額財物;違規發放貸款,數額特別巨大等。

竇榮興的命運,似乎在他的繼任者徐諾金身上再度上演。

徐諾金掌舵中原銀行時,正值竇榮興辭職。在入職中原銀行之前,徐諾金一直在中國人民銀行系統工作。2021年9月,中原銀行董事會建議委任徐諾金爲第二屆董事會執行董事。同年11月,徐諾金董事長任職資格獲河南銀保監局覈准。

2023年4月,徐諾金辭去該行董事長、黨委書記等職務。隨後,他轉任河南省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2024年2月,中央紀委官網披露,徐諾金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河南省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而這距徐諾金卸任中原銀行董事長一職還不到1年。

此外,據「界面新聞·子彈財經」統計,自2022年以來,中原銀行多名高管接連“落馬”。除上述竇榮興、徐諾金兩人之外,原副行長趙衛華於2022年4月被“雙開”、原副董事長魏傑於2022年6月被查、副監事長賈繼紅於2023年2月被查。

當前,如何消除合併重組帶來的“後遺症”並進一步提振業績,對於繼任者來說均是考驗。

就在2023年,中原銀行迎來 “70後”董事長+行長的新組合。

2023年4月,中原銀行組織召開幹部大會宣佈了省委決定,郭浩任中原銀行黨委書記。11月28日,該行發佈公告稱,董事會選舉郭浩爲中原銀行第三屆董事會董事長;聘任劉凱擔任中原銀行行長。 

公開資料顯示,郭浩出生於1974年,從政十餘年。他曾任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金融二室處長、河南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副主任、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祕書長、河南省鶴壁市人民政府市長等職。

1971年出生的劉凱出自央行系統,曾擔任中國人民銀行鄭州中心支行辦公室主任,中國人民銀行安陽市中心支行黨委書記、行長,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司長助理。

2014年,劉凱加入中原銀行,歷任該行黨委委員、副行長,黨委副書記、代爲履職行長,黨委副書記、行長。

年報顯示,該行14名高級管理人員中,只有一位是“60後”,該行副行長周麗濤、董事會祕書潘文堯、財務會計部總經理佟琦、審計部總經理黃明以及多位行長助理,均爲“70後”;行長助理王天奇、首席信息官扈浩爲“80後”。

整體來看,在高層大調整之後,中原銀行形成了以“70後”爲主的領導班子。

這支年輕化、專業化的高管團隊,能否帶領中原銀行改善資產質量、淨利潤承壓狀況,有待市場和時間給出答案。

*文中題圖來自:攝圖網,基於VRF協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