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下午,中國人民銀行(下稱“央行”)發佈3月金融統計數據。

數據顯示,3月新增信貸3.1萬億元,同比少增8000億元;3月新增社會融資規模4.87萬億元,同比少增5142億元。同時,信貸、社融增量均高於市場預測值。

“本次信貸同比大幅下滑,除了基數效應以外,也反映出實體融資需求依然較弱。”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中金公司銀行業分析師林英奇亦撰文稱,信貸需求恢復仍然不明顯。

對於社融同比少增,林英奇表示,除了貸款影響,還由於政府債券同比少增1373億元。“預計二季度政府債券發行有望提速,疊加信貸同比略有恢復,促進社融增速企穩。”

近期央行大力推動櫃檯債市場建設,支持居民和企業通過櫃檯渠道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品種。“預計未來隨着企業和居民直接買債增加,直接融資比重有望進一步提升,社會融資規模增速也將高於信貸增速。”接近央行人士稱。

值得注意的是,Wind(萬得)數據顯示,3月人民幣存款增速爲7.9%,爲2019年2月以來新低。2023年11月以來,人民幣存款增速已連續五個月下行。2024年一季度,人民幣存款增加11.24萬億元,同比少增4.15萬億元。

截至3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304.8萬億元,同比增長8.3%,增速環比下行0.4個百分點。多位分析人士認爲,這與存款利率持續下行後,部分存款流向理財和債基有關。

信貸增長總體趨緩

數據顯示,年初以來,信貸增長總體趨緩。

一季度新增信貸9.46萬億元,同比少增1.14萬億元。其中,3月新增信貸3.1萬億元,同比少增8000億元。

截至3月末,人民幣貸款餘額247.05萬億元,同比增長9.6%,增速分別較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5個和2.2個百分點。

從結構來看,企業強、居民弱的格局延續。

一季度居民貸款新增1.33萬億元,企業貸款新增7.77萬億元,企業仍是信貸增長的主要拉動力。其中,3月居民貸款新增9406億元,同比少增3041億元;企業貸款新增2.34萬億元,同比少增3600億元。

“居民貸款少增3041億元,其中居民短期貸款少增1186億元,主要由於居民消費信貸增長偏弱,居民中長期貸款同比少增1832億元,主要由於房地產成交低迷拖累。”林英奇表示。

“從結構來看,居民貸款依然偏弱,居民購房意願下滑對中長期居民貸款的影響還將持續;企業貸款方面,中長期貸款同比轉負,但考慮到重點領域貸款投放政策的驅動效果延續,未來基建、先進製造業等重點領域信貸投放景氣度有望維持在較高水平。”明明稱。

央行2023年四季度貨幣執行報告中強調,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加速推進,要求信貸高質量投放:一方面,新動能貸款持續較快增長;另一方面,房地產、地方融資平臺等傳統動能貸款增勢趨緩。兩相疊加,信貸總的增速可能較過去有所回落,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顯著提升。

如何準確把握貨幣信貸供需規律和新特點?央行提出三個多看:一要多看利率下降的成效;二要多看科技創新、綠色發展、中小微企業等重點領域的金融支持力度;三要多看涵蓋直接融資的社會融資規模。

數據顯示,3月企業貸款利率和個人住房貸款利率均在3.7%左右,同比分別約下降0.2個和0.4個百分點,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貸款利率下行更多;從主要大行數據看,製造業中長期貸款、普惠小微貸款、綠色貸款同比增速大體保持在20%-30%,均快於全部貸款增速。

社融增速有望逐步上行

信貸增速趨緩背景下,社融也出現同比少增。

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爲12.93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1.61萬億元。其中,3月社融新增4.87萬億元,同比少增5142億元。

截至3月末,社融存量爲390.32萬億元,同比增長8.7%,較上月下滑0.3個百分點,達到歷史低位。

從結構上看,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和政府債券淨融資是拉動社融增長的主力,一季度二者分別增加9.11萬億元、1.36萬億元,均出現同比少增。

明明表示,這主要是受信貸增速放緩、政府債發行滯後、權益融資減緩等因素拖累。“考慮到二季度特別國債有望發行、地方債融資可能提速等因素積累,疊加基數影響,社融增速有望逐步上行。”

根據央行此前發佈的《關於銀行間債券市場櫃檯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5月1日起,個人和企業將可通過櫃檯渠道直接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品種,包括國債、地方政府債、金融債券、公司信用類債券等。

對此,前述接近央行人士表示,在當前M2超過300萬億元的背景下,大力發展直接融資,有助於更有針對性滿足不同特點的融資需求、縮短融資鏈條、提升融資效率、優化融資結構。“央行大力推動銀行發展櫃檯債券業務,預計未來隨着企業和居民直接買債增加,直接融資比重有望進一步提升,社會融資規模增速也將高於信貸增速。”

此外,近期市場熱議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增加國債買賣話題。從歷史來看,央行曾在1997年嘗試國債買賣操作,但受限於市場深度、廣度不足,很快便中止。多年來,中國國債市場有了持續、長足發展,爲央行開展國債現券買賣操作提供了條件。

據權威專家分析,未來央行可能將買賣國債納入政策工具儲備,豐富流動性管理工具箱;但貨幣金融條件總體仍將維持合理適度,這與歐美正常貨幣政策用盡、被迫大量購買國債等行爲有根本區別。

存款增速連續五個月下行

信貸、社融雙雙少增,貨幣擴張速度亦有所放緩。

截至3月末,M2餘額304.8萬億元,同比增長8.3%。M1(狹義貨幣)餘額68.58萬億元,同比增長1.1%。

其中,M2增速爲2021年四季度以來新低,回落至疫情前水平。

“隨着國內經濟持續回升向好,M2從疫情應對的高增長狀態適度回落,是合理和正常的。”前述接近央行人士稱,“這反映出銀行資產擴張、創造貨幣的行爲在向着更加穩健、均衡、可持續的軌道靠攏,也與經濟回升向好背景下,資金週轉循環趨於活化、沉澱空轉有所緩解有關。”

林英奇稱,年初以來M2增速放緩較爲明顯,主要由於債市利率下行,理財和債基表現較好,疊加去年底存款降息後收益下降,部分存款流向理財和債基。

明明亦表示,季末月往往是理財資金向存款轉移的時點,然而今年3月理財資金回表強度不及近年同期,存款利率持續下行後,貨幣擴張節奏趨緩。

Wind數據顯示,2023年11月以來,人民幣存款增速已連續五個月下滑。截至3月末,人民幣存款餘額達295.51萬億元,同比增長7.9%,增速創2019年2月以來新低。

2024年3月,人民幣存款新增4.8萬億元,同比少增9100億元。其中,3月居民存款新增4.8萬億元,同比少增774億元;企業存款新增2.07萬億元,同比少增5330億元。

“打擊‘資金空轉’背景下,大企業信貸資金套利情況減少,也使得M2增速下行。”林英奇稱。

衡量貨幣活化程度的M2-M1剪刀差(M2增速與M1增速的差值)亦有所回落。截至3月末,M2-M1剪刀差爲7.2%,較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分別回落0.3個和0.4個百分點。

值得一提的是,3月末M2首次突破300萬億元,此前已引發一定關注。

對此,前述接近央行人士稱,M2總量突破300萬億元反映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是充分有力的。“鉅額的存量資源掌握在企業和居民手上,爲促進投資、消費和整個宏觀經濟恢復向好奠定了基礎。”該人士稱,也要看到,金融總量的規模確實已經不小,隨着經濟恢復加快、結構轉型升級、新動能進一步培育,存量金融資源的使用效率會顯著提升,有利於穩增長和防風險平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