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唐燕飛

4月12日,滬深港交易所宣佈同步調整滬深港通交易信息披露機制。業內人士認爲,單日跨境資金的流動並非未來市場漲跌的風向標。優化滬深港通交易信息披露機制後,其披露頻率和內容與A股市場信息披露的一般習慣更有一致性,有助於保護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助力A股和港股市場健康發展,培育價值投資“沃土”。

滬深港通交易信息披露機制將更優化

爲進一步優化滬深港通機制,保證市場整體信息披露的一致性,4月12日,在兩地證監會指導下,基於主場原則,上交所、深交所、港交所將分別對滬深港通交易信息披露機制進行調整。調整後主要安排如下:

滬深股通方面,當日額度餘額大於或等於30%時,顯示“額度充足”;小於30%時,實時公佈額度餘額。每日收市後披露滬深股通成交總額及總筆數、ETF成交總額、當日前十大成交活躍證券名單(包括ETF)及其成交總額,並按月度、年度公佈前述數據的彙總情況。每季度第5個滬深股通交易日公佈上季度末單隻證券滬深股通投資者合計持有數量及各香港結算參與者持有數量。

港股通方面,當日額度餘額大於或等於30%時,顯示“額度充足”;小於30%時,實時公佈額度餘額。交易期間公佈買入賣出成交金額及成交總額。每日收市後披露當日買入成交金額及筆數、賣出成交金額及筆數、成交總額及總筆數、ETF成交總額,以及當日前十大成交活躍證券名單(包括ETF)及其買入成交金額、賣出成交金額、成交總額,並按月度、年度公佈前述收市後數據的彙總情況。每日收市後披露單隻證券港股通投資者合計持有數量。

本次調整將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港交所完成對滬深股通盤中實時交易信息的調整,預計一個月後實施;第二階段,滬深港交易所同步完成其他交易信息的披露調整,預計第一階段完成三個月後實施。

滬深交易所有關負責人表示,滬深港通交易信息披露機制安排,最初是爲了有效揭示、提醒投資者交易額度使用情況,但其披露頻率和內容與A股市場信息披露的一般習慣不同,也不同於國際主流市場的普遍做法。爲維護市場整體信息披露的一致性,提高信息披露與市場發展的適配性,保障投資者獲取信息的公平性,在兩地證監會指導下,滬深港三所依據主場原則,即相關交易活動應遵守交易發生地的監管規定及業務規則等,並綜合考慮兩地市場投資者結構特點和信息披露慣例等,對滬深港通交易信息披露機制進行調整。

有助於保護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

市場人士認爲,本次對滬深港通交易信息披露機制的優化,有助於保護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培育價值投資“沃土”。

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燕翔接受採訪表示,此次信披機制的優化和完善,有助於保證各類投資者信息披露的公平性。現階段滬深港通已成爲A股和港股市場關聯的重要渠道,北向和南向資金過於頻繁的信息披露和動態變化容易受到市場各方的廣泛關注,干擾投資者判斷,引起跟風交易。

同時,他認爲,本次信披機制調整有助於A股市場信息披露與國際接軌,有利於從制度層面維護市場公平,降低由於過度關注北向和南向資金造成的市場波動。

燕翔認爲應當樂觀理性看待北向資金波動:“樂觀看待是指中國市場對全球資金具有較強吸引力,外資流入空間巨大。2014年滬港通開通以來,北向資金歷年均是淨流入,無一年淨流出。理性看待是指應當客觀評價北向資金流動特徵,不應把它作爲一種風向標,其短期波動存在均值迴歸特徵,且較內資並不具備前瞻性。往後看,對北向資金流動,需要保持樂觀理性。”

“我們要客觀、全面、理性、審慎看待北向資金交易信息。”在博時基金投資決策委員會專職委員於善輝看來,簡單地解讀北向資金信息可能會對投資者的交易判斷造成影響,甚至會破壞市場穩定。北向資金不全面的信息披露容易對投資者產生誤導,引起投資者誤判。

多位分析人士表示,在A股以散戶爲主的市場環境下,本次滬深港通信息披露機制的調整,有助於維護中小投資者的權益。面對日益開放的市場環境,投資者應理性看待跨境資金流動等外部因素,把握好A股市場以國內大循環爲主的發展主線,分享中國資本市場長期增長的紅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