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杜雨萌

4月10日,國新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臨、中國人民銀行徵信管理局局長任詠梅、金融監管總局普惠金融司負責人馮燕介紹《統籌融資信用服務平臺建設提升中小微企業融資便利水平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李春臨稱,《實施方案》提出,要因地制宜開展“信易貸”專項試點,支持金融機構推出細分領域金融產品和服務。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選擇有條件、有意願的地方和金融機構繼續擴大試點範圍,結合地方特色產業、優勢項目,面向市場需求開發專屬金融產品和服務。

地方融資信用服務平臺整合在即

全國一體化融資信用服務平臺網絡是向金融機構集中提供公共信用信息服務的“唯一出口”。《實施方案》明確,“對功能重複或運行低效的地方融資信用服務平臺進行整合,原則上一個省份只保留一個省級平臺”。

李春臨表示,近年來,一些地方建設融資信用服務平臺,歸集相關信用信息,爲金融機構開展中小微企業融資活動提供了服務,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時地方融資信用服務平臺重複建設問題逐漸突出,一些地方建有多個功能類似的平臺,導致信息重複歸集、金融機構多頭對接、企業多頭註冊,不僅增加了經營主體和金融機構的負擔,也導致平臺信用體驗和運行效果欠佳,信息的“煙囪”太多。針對這一問題,《實施方案》作出了明確部署,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重點從三個方面落實好相關要求。

具體來說,其一,明確渠道。需要強調的是,這個“唯一出口”有三個限定詞,一是政府部門,二是集中,三是公共信用信息。其二,整合到位。即主體唯一、資產劃轉、數據移交、明確責任。其三,加強督導。《實施方案》明確要求各地方在今年12月底前完成平臺整合工作,可以說是時間緊、任務重,各地區要抓緊制定工作方案,加快落實。

李春臨強調,這次平臺優化整合不是概念上、邏輯上的整合,而是要做到實質性的整合。不得以所謂的“互聯互通”“統一出口”“統一標準”等代替整合。

信用信息是信用融資的基礎,爲進一步提升信用信息歸集共享質量,李春臨表示,在擴範圍上,此次《實施方案》又提出新增歸集17類、37項信用信息,並明確了歸集共享的具體內容和方式。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根據需要適時對信用信息歸集和共享清單進行更新,不斷豐富和完善這個清單,以便利金融機構向經營主體提供信用融資服務。在優方式上,對已在國家有關部門實現集中管理的信用信息數據,要加大“總對總”共享力度,減少地方重複歸集工作量,提高信息共享效率。

“目前從國家層面來講,人民銀行有徵信系統,國家發展改革委有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即全國融資信用服務平臺),這兩個是我國頂層的信用信息歸集平臺。”李春臨透露,未來這兩個平臺也要雙向聯通。

研究推動中小微企業支付資金流信息的共享應用

《實施方案》強調,要堅持國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的金融基礎設施定位,爲金融機構提供高質量的專業化徵信服務。

“人民銀行是從上世紀九十年代着手建設金融徵信系統,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國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已經成爲全球覆蓋人數最多、收錄信貸信息最全的徵信系統。”據任詠梅介紹,截至2024年3月末,數據庫接入商業銀行、消費金融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等各類從事信貸業務的法人機構6124家,累計收錄11.6億自然人、1.3億戶企業和其他組織的相關信息。

此外,人民銀行積極推進動產融資統一登記公示系統和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建設,助力中小微企業融資發展。截至2024年3月末,動產融資統一登記公示系統累計辦理動產和權利擔保登記3445.5萬筆,提供查詢2.1億次;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累計促成融資51.2萬筆,應該說,在支持動產融資和供應鏈金融等方面成效顯著。

下一步,人民銀行將持續完善數據庫功能和服務,爲做好五篇大文章提供信息支撐。一是依法全面採集金融信用信息,深化信用信息開發應用,進一步提升服務質效,支持金融機構建立健全敢貸、願貸、能貸、會貸長效機制。二是研究推動中小微企業支付資金流信息的共享應用,形成與信貸信息互補的服務格局,進一步提升沒有信貸記錄的中小微企業的融資便利性。三是進一步擴大動產融資統一登記公示系統的登記範圍,加大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的推廣應用,助力中小微企業利用動產獲得融資。

值得一提的是,從徵信信息建設角度來看,目前我國徵信信息建設一直堅持“政府+市場”雙輪驅動,市場化徵信機構是我國徵信信息的重要組成部分。

任詠梅稱,下一步,人民銀行將按照黨中央關於建設覆蓋全社會徵信體系的決策部署,全面落實《實施方案》部署要求,持續做好徵信市場的培育和管理。具體來說,進一步優化徵信市場佈局,進一步推動各類信用信息共享應用,以及持續加強徵信監管。

將修訂小微企業貸款風險分類辦法

“站在普惠金融發展十年的新起點上,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實施方案》,對於完善普惠金融領域基礎設施、高質量推進普惠金融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馮燕稱,金融監管總局將積極與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合作,深化信用信息共享工作,指導銀行機構依法合規用好信用信息,提升共享應用效能。

中小微企業是國民經濟的生力軍,是擴大就業、改善民生、促進創新創業的重要力量。但長期以來,中小微企業、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比較突出。

據馮燕介紹,近年來,金融監管總局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穩步增加小微企業信貸供給,初步建立了又普又惠的中國特色普惠金融體系。截至今年3月末,全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31.4萬億元,同比增速21.1%,較各項貸款增速高12個百分點。今年一季度,全國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4.42%,較2023年下降0.35個百分點,2018年以來累計下降3.51個百分點。

下一步,金融監管總局將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更好地促進小微企業融資:

一是要求銀行實現保量、穩價、優結構。保量就是要保持普惠信貸支持力度不減,努力實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不低於各項貸款增速。穩價就是穩定信貸價格,指導銀行合理確定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優結構就是優化信貸結構,加大首貸、續貸投放,增加小微企業法人貸款。同時,落實黨中央關於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要求,突出支持科技創新、專精特新和綠色低碳發展,加大對小微企業設備更新、技術改造、項目研發等方面的中長期貸款支持。除信貸支持外,金融監管總局也鼓勵銀行構建“信貸+”服務模式,爲小微企業提供結算、財務諮詢、匯率避險等綜合金融服務,更好滿足小微企業多樣化金融需求。

二是優化三項監管制度。金融監管總局將修訂商業銀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監管評價制度,修訂小微企業貸款風險分類辦法,優化小微企業授信盡職免責制度。

三是完善銀行服務小微企業的良好環境。金融監管總局將繼續聯動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人民銀行、稅務總局等部門,深化涉企信用信息共享,繼續擴大信息共享範圍,拓展信息共享深度,優化信息共享方式,更好破解銀企信息不對稱難題。金融監管總局也將聯動財政部、稅務總局,落實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貸款利息收入免徵增值稅等政策。構築良好服務環境,將政策紅利撬動的金融資源有效轉化爲小微企業的發展動能。

本文來自“證券日報網”,作者:杜雨萌,36氪經授權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