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互聯網圈一場歷時兩年的官司“殺青”,原告方菜鳥勝訴,被告拼多多不僅輸掉了官司,還需賠償菜鳥500萬的“經濟損失及合理維權費用”。

查閱公開的判決信息,菜鳥指責多多買菜侵權,集中在對菜鳥標籤的使用權上:

  • 多多買菜向消費者提供的“自提點”名稱、圖示中出現“菜鳥”“菜鳥驛站”的標識。
  • 在網頁版“拼多多快遞代收”以及“拼多多門店端”APP中所用的門店名稱中出現“菜鳥驛站”。
  • 在“拼多多”門店交接單中使用了“菜鳥驛站”“菜鳥”標識。

依據常識,消費者使用社區團購軟件,下單完成後的“收貨提示”,會彈出數個可供選擇的提貨點,然而,這一判決意味着,今後使用多多買菜的用戶,在選擇提貨點時,將不再有“菜鳥”“菜鳥驛站”的選項。

對菜鳥驛站的老闆們來說,這個判決也不算什麼好消息。因爲他們將不能接收多多買菜的訂單,而這些訂單不會因爲菜鳥驛站的拒收而消失,反而流向其它平臺,在今日的末端物流中,尚且還有韻達超市、圓通的媽媽驛站、中通的兔喜超市等品牌。

與菜鳥不同,其它品牌驛站對多多買菜持有截然不同的態度,其對非淘系商業的包容,給驛站老闆這樣的底層創業者創造更多的賺錢機會,畢竟每一個驛站網點的建立,都是末端物流的觸點——既可以成爲社區居民的生活服務中心,也在實質上是一種“基礎設施”,只有各網點間的互聯互通,才能給百姓生活帶去更多便利。

01 違規意味着丟飯碗

這場官司由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做出“終審判決”,卻讓菜鳥驛站的何老闆高興不起來,因爲這份判罰,讓他的驛站縮減一部分訂單。

何老闆回憶,自2022年春節後就收到菜鳥的通知,不能接入多多買菜以及美團優選等除菜鳥之外的第三方軟件,自那以後,那些從“第三方軟件”帶來的“第三方訂單”便逐步轉移到同小區的另一個驛站——韻達超市。

何老闆在天津某小區經營菜鳥驛站有五年之久,該小區常住居民二萬餘人,在最初幾年,因爲忙不過來,他僱傭了一個工人,但自2022年菜鳥的規定出來後,第三方訂單慢慢流失,他和妻子漸漸覺得驛站沒有了之前的繁忙,便辭退了工人,若遇到一年裏最忙的電商大促,刷臉找幾個親戚來幫忙,這樣還能節省出一個工人的工資。

反觀同一社區距離何老闆家幾棟樓的韻達超市,這兩年除了接單韻達、極兔、中通等快遞外,還因爲社區團購的興起,承接了美團優選、多多買菜的訂單,另外,該韻達超市還和另一個家社區團購合作,組團訂購新鮮蔬菜、水果、鮮花、生活用品等,每日訂單不斷。

何老闆只能眼睜睜地看到這個昔日的“小兄弟”一天天地“崛起”,他卻不能有所作爲,因爲只要被菜鳥發現接入第三方軟件系統,他就會面臨着幾個處罰:扣除12分、終止合作、取消資質備案……一旦觸及這些嚴厲的排他性規定,也意味着何老闆將丟掉他賴以謀生的飯碗。

這個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男子不敢輕易違規。

02 驛站經營之困

來自菜鳥的招股書顯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菜鳥擁有4400個網點及17萬個驛站的大型末端網絡。另有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圓通的媽媽驛站有4萬家,中通的兔喜超市7萬家,韻達超市也在4萬家。

菜鳥以絕對的網點優勢佔據末端物流市場份額的近一半,因此,它具有相當的話語權,然而,隨着菜鳥在驛站的經營策略上日漸封閉,也使得何老闆這樣的底層運營者面臨多重壓力。

溫州某社區的驛站老闆告訴新經濟沸點,“沒有一家驛站只做收件的活兒”驛站作爲“末端物流”,它既能幫助提升快遞公司的投妥率,也是互聯網公司駐紮在社區的線下流量入口。

現實中,驛站運營者的盈利,主要還是依靠代收每個快件的提成,中間價一般爲5毛,此外,驛站在最初的招商宣傳中,設計了一個看起來收益頗豐的盈利點,那就是寄件服務費,大概每件在2—6元間。

然而,經過幾年的實踐,寄件業務一直不溫不火,因此,驛站老闆們不得不拓展財路,近幾年興起的社區團購,成爲他們增收最快的渠道。

以S2BSC模式起家的社區團購,自2018年起跑,經過充分競爭,到2022年時產業格局日漸清晰,華經產業研究院從GMV的角度作了統計:到2021年年底,美團優選的GMV第一,達到1200億元;多多買菜後起直追,做到800億元;淘菜菜的數據爲200億元。

最初,很多社區團購都會主動找到驛站合作,因爲平臺給予較高補貼,合作費用也一度漲到一單10%的提點,當補貼消失後,提點直線下滑,好在驛站老闆們能從快速增長的訂單量上找補回營收數據,因此還能運營下去。

在新經濟沸點走訪的幾個驛站中,老闆們均表示,驛站生意越來越卷,只要任何賺錢的機會,這些底層創業者都樂意去嘗試。

但如今,一紙判罰,讓何老闆這樣的驛站經營者眼睜睜丟掉很多訂單,在天津的這個社區,他是最先設立驛站的運營者,該小區有很多居民的取件習慣都在他這裏養成,錯失了第三方平臺的訂單後,他也嘗試搞起了山姆代購,但因一直沒起量,依然賺不到錢。

何老闆告訴新經濟沸點,他很想保持中立,然而,與菜鳥簽訂的合約,含有一些排他性的規定,讓自己不得不站隊淘系,他頗爲無奈地說,他現在面臨的首要問題是生存問題、喫飯問題,“大廠打架,受傷的是我們。”

03 是否涉嫌“二選一”?

選了A平臺,就不能與B平臺合作,何老闆們正在經歷的,與早些時候的電商平臺上商家們面臨“二選一”的狀態相似。

二選一給電商平臺的商家們帶來了數年的痛苦,最終終結於2019年。當年11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在杭州召集各互聯網公司開會,會上明確指出:“互聯網平臺實施‘二選一’行爲,本質上是一種通過限制交易對方的選擇權來排斥競爭對手的行爲,爲市場設置了障礙和壁壘,阻礙了資源和信息自由流動,違背了互聯網開放共享的基本理念。”

關於菜鳥給驛站給經營者發出禁止使用第三方軟件的規定是否涉嫌“二選一”,業界專家有不同聲音,物流行業專家楊達卿告訴澎湃新聞:“菜鳥驛站是集品牌加持、信息系統、業務導流等一體化的微樞紐,較大程度依賴菜鳥網絡加持,需要遵守與菜鳥的合約。”

市場經濟,本應該有契約精神,但單純地依據合約、遵守合約和執行合約,就不能被定義爲二選一?要知道當年,電商平臺上的商家也和平臺事先有約,最終平臺也被判罰爲“二選一”“壟斷”“不正當競爭”等,可見,是否有合約是不能被定義爲平臺逼迫商家二選一的要件。

這裏有個相似的判例極具參考價值:在我國的消費領域,當商家和消費者簽訂的合約含有不平等內容,一旦發生糾紛,則被視爲無效合約。合約中的不平等內容也被定義爲“霸王條款”。

另外,絕大部分的菜鳥驛站都屬於加盟運營——經營者申請、菜鳥方審覈通過後,經營者需要給菜鳥按年付軟件使用費,在裝修上也需按照菜鳥的要求一一進行。菜鳥給予的加持,主要是推送淘系電商平臺上的快遞代收。新經濟沸點發現,在所有驛站體系裏,只有菜鳥系統有“取件碼”,這看起來頗爲獨特,其背後卻另有深意,取件碼是菜鳥對驛站抽傭的關鍵。

綜合以上,菜鳥驛站的運營體系不得不說極具互聯網特色。因此當“菜鳥啄了拼多多”的官司曝出後,就有評論評認爲,是“二選一”的捲土重來。新經濟沸點認爲,一個良性健康生意模式的關鍵,是能平衡多方的利益關係,而不是去強制規定驛站老闆們站隊,讓驛站運營者怎麼多賺到錢,讓消費者怎麼能得到更便捷的服務,這纔是問題的關鍵。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新經濟沸點”(ID:xinjingjifeidian),作者:新經濟·大公司,36氪經授權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