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常州日報

鐘樓實驗小學常報小記者文化探索活動

探索華夏圖騰 傳承民族精神

近期,鐘樓實驗小學小記者們開展了探索“龍”文化主題活動。活動中,小記者們探索了“龍”的由來和“龍”與中華民族精神的聯繫,並親手製作了一個手工舞龍。

龍,是守衛祖國的神獸,這種顧大家而舍小家的守衛精神,不正是許多英雄身上體現出來的麼?護衛祖國的戍邊戰士,歲歲年年戍守邊疆,甚至春節,也無法與家人團聚;不分晝夜、救死扶傷的醫護人員,爲了爭取最有效的生命時間,寧可自己不喫不睡;起早貪黑的環衛工人,再苦再累也要美化我們的市容市貌……無數平凡卻偉大、卑微卻崇高的人,都以自身的綿薄之力,各司其職、兢兢業業,守衛一方水土一方人。

龍,作爲中華民族的圖騰,象徵着中華名族的團結和精神。龍,以其獨特的魅力,早已融入了現代生活,成爲連接古今的文化符號,展現着中華民族的自信與驕傲。

“古老的東方有一羣人,他們全都是龍的傳人。巨龍腳底下我成長,長成以後是龍的傳人……”讓我們共同守護這份珍貴的文化遺產,將龍的精神永遠傳承!

鐘樓實驗小學五(6)班 周楷宸

指導老師 徐延芬

舞龍是一種中國民間的風俗。人們成羣結隊,敲鑼打鼓,後面還有一個手持銅鈴的男子生龍活虎地擺弄着銅鈴。龍,目不轉睛地盯着銅鈴,頑皮又不失威武。隨着銅鈴的躍動而躍動。每一次都盡力去抓住球。可球總是一次又一次調皮地躲開。這場面好不熱鬧。

在小記者活動中,老師說:“同學們,我們來做一個手搖舞龍吧!”老師給我們每人發了一張龍頭、龍尾的卡片。我們先把龍頭、龍尾各自剪下來,再拿一張自己喜歡的顏色的軟卡紙,把它剪成螺旋狀,螺旋紙的一端粘在龍頭上,另一端粘在龍尾上。最後再把事先準備好的木棍豎着粘在龍頭上,這樣一個漂亮的手搖舞龍就製作完成了。

鐘樓實驗小學五(9)班

蔡明軒 李萌

指導老師 吳林敏

老師給我們發了印有龍頭和龍尾圖案的紙、一張長方形彩紙和一支筷子。首先,我們用剪刀把龍頭和龍尾剪下來,然後,把長方形彩紙的邊修剪成橢圓形,接着用水彩筆在橢圓形彩紙上畫上蝸牛殼一樣的螺旋型線條,再用剪刀沿着線條剪開,剪成長條的彎曲彩紙做龍的身體,再用雙面膠把龍頭和龍尾分別粘在彎曲彩紙的兩端,最後把一支筷子也用雙面膠粘在龍頭的背後。一條手工龍就完成了。

我和同學們在教室裏舞動着自己製作的龍,一條條彩色的龍彷彿都活了一般,在空中翻騰,漂亮極了。

鐘樓實驗小學二(1)班 楊舒媛

指導老師 滕靜

老師把準備好的材料發給每位同學後,讓我們把龍頭和龍尾剪下來,按照她的方法把龍頭和龍尾粘在一起。經過十多分鐘,我終於做好了,我拿起來一看,跟老師的差太多了。我趕忙舉手問老師:“爲什麼您做的龍活靈活現,而我做的龍反而有些呆呆的呢?”老師又給我重新發了一份材料,給我耐心講了具體的步驟。我一邊聽一邊在腦子裏回憶,過了好一會兒,我終於做好了,這次的龍看上去十分威武、霸氣。

這次活動讓我體會到了做什麼事千萬不能似懂非懂就去做,一定要理解並掌握了之後再行動。

鐘樓實驗小學二(6)班 詹梓涵

指導老師 項霞

舞龍俗稱舞龍燈,是一種起源於中國的漢族傳統民俗文化活動。春節及端午節的時候,外婆家的鎮上總有好幾支舞龍藝術隊在大街小巷進行表演,增添了濃濃的節日氛圍。這次小記者活動中,老師帶領大家做了手工舞龍。我先把龍在紙上畫好,接着把龍頭和龍尾剪好備用,然後再準備剪長長的龍身體,將剪好的龍頭、龍身、龍尾三者粘貼好,最後將小木棒粘貼在龍頭上,很快,一條生龍活虎的舞龍就完成了,大家開心地搖着“龍燈”,宛如一個個小舞者。

鐘樓實驗小學五(2)班 王梓萱

指導老師 金霞

遠古時期,人們敬畏自然,崇拜神力,於是就創造了這樣一個能呼風喚雨、法力無窮的偶像,對其膜拜、祈求平安。

數千年來,龍在人們心中是神祕又神聖的,並逐漸成爲中華民族的圖騰代表。現如今,龍的形象被廣泛地應用於建築、繪畫、雕塑、工藝品當中,也包括民俗活動,端午節的賽龍舟、節日的舞龍等。人們還把各種美德和優秀品質都集中到龍身上。我們從很多故事和傳說中看到,龍是英勇善戰的,它什麼都不怕;龍是聰明多智的,它甚至能看到未來。龍的身上集中了人們的美好願望。

龍文化的延續,是中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代表着中華民族的智慧、勇氣和創造力,也展示了中華民族對美好生活的向住和追求

鐘樓實驗小學五(3)班 阮雯怡

指導老師 夏莉

老師向我們介紹了龍的有關知識,還教我們做了手工。手工要準備的材料有:剪刀、水彩筆、彩紙和木棍。老師先給了我們一人一張白紙,上面打印着龍頭和龍尾,需要剪下來。剪龍鬍鬚是最難的步驟,一不小心就會剪斷。

我拿起彩紙用水彩筆在上面畫一個像棒棒糖一樣的旋轉圓圈,在這個圓圈裏畫上自己喜歡的圖案,且將它剪下來,就會得到一個長長的“龍身”。這時老師又發給我們兩根木棍,我們將棍子粘在龍頭上,就得到了一條小龍,你只要輕輕一抖,它的身體就會搖動,非常可愛。

鐘樓實驗小學五(5)班 陳澤宇

指導老師 羅丹丹

今年是龍年,這次小記者活動是教我們製作“手工龍”,我很開心也很激動。

老師給我們介紹了一些龍的知識、傳說和來歷,老師還提了一些問題,小朋友們都踊躍發言。接着,老師教我們製作龍,我們用的是彩色紙製作,跟着老師的步驟,先製作龍頭和尾巴。我先在彩紙上畫出龍身的輪廓,然後剪下來,用雙面膠將龍頭和龍尾連接起來,把一支木棍固定在龍頭的中間,一條栩栩如生的龍就做好了。

鐘樓實驗小學二(1)班 李沐宸

指導老師 滕靜

手工舞龍的製作工具簡單,只需要準備好剪刀,膠帶即可。老師給我們發了一張紙,要求我們先沿着輪廓剪下龍頭,然後按照漩渦的形狀來剪裁,再把小木棒貼在龍頭背後,最後做一些裝飾就完成了。聽起來非常簡單。

不一會兒,“我的龍頭做好啦!”“你的龍身真好看,教教我!”

此起彼伏的聲音在我四周響起,我也着急起來,手上動作逐漸加快起來。一着急,龍身差點剪斷了,好在我“回爐重造”,改進了一下,一條鮮活的龍逐漸浮現。接着,在老師的指導下,大家大膽塗色,一條條栩栩如生的舞龍出現在教室裏,大家都情不自禁揮舞起來,滿是歡聲笑語。

鐘樓實驗小學五(4)班 林晨曦

指導老師 趙君

近代學者聞一多先生在《伏羲考》中提出了一種觀點,他認爲:龍是一種圖騰,是由許多不同的圖騰糅合成的一種綜合體。傳說上古時期,黃帝部落的圖騰是條蛇。黃帝有德征伐四方,打敗了別的部落並不奴役或屠殺他們,而是合在一起,成爲一個更大的部落。把他們的圖騰的一部分也加在自己的圖騰上,牛頭、鹿角、魚鱗、虎腿、鷹爪、鯉須、鱷吻、蛇身、駝眼。隨着黃帝一統中原,蛇圖騰也變成了龍圖騰。

龍是華夏民族的圖騰,也是華夏民族的象徵,華夏民族自稱是龍的傳人。“龍”在中華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代表着吉祥、活力和勇敢。

鐘樓實驗小學五(6)班 張馨翊

指導老師 徐延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