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字子義,東漢末年吳國名將,尤其弓術極爲了得,歷來箭不虛發。其爲人信義雙全,助小霸王孫策掃清江東。

智截公文,名揚青州

太史慈少年時候就博覽羣書,不到二十歲就在青州東萊郡擔任官職,當時青州州府和東萊郡府之間起了衝突,州府搶先將彈劾奏摺送往朝廷。當時朝廷處理兩府之間的紛爭,一般都是採取先到的奏摺爲準。

東萊郡太守得知後,立即派當時能力出衆的太史慈前去攔截,剛剛到達弱冠之年的太史慈立即動身,晝夜不停地趕往洛陽。到達皇宮門口時,太史慈就看見州府使者在宮門處等待傳召,於是太史慈裝作洛陽官員走到他的面前,詢問道:“你就是青州府要上表奏摺的使者嗎?”使者不知太史慈是何許人也,只好稱是。太史慈又以檢查爲由,讓使者將奏摺遞給他,這使者依舊照做。太史慈接過奏摺之後,立馬掏出匕首將奏摺砍得粉碎。

州府使者這才知道自己中了東萊郡的圈套,大叫抓人,太史慈不慌不忙地對他說:“事已發生,如果我被抓走,那麼州府一定會以誤事問罪於你。不如我們當作無事發生,你回去說奏摺已經交上去了,我們倆人都相安無事,豈不是兩全之策?”

州府使者擔心受罰只能照做,和太史慈一起返回青州。路上兩人辭別之後,太史慈又悄悄返回洛陽,將東萊郡的奏摺呈了上去,這場官司最終以東萊郡獲勝結尾,太史慈擔心受到州府的報復,於是便逃到遼東避禍。

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當時身爲北海相孔融聽聞太史慈的事蹟後,便一直想要與之結交,只是其已經逃到遼東不得相見,於是就多次派人帶禮物前去看望太史慈的母親。

黃巾起義爆發之後,孔融在都昌被黃巾軍包圍。恰逢太史慈歸來探母,他母親講述了在他前往遼東避禍的時候,孔融便常常派人來看望,如今孔融有難,希望太史慈能前去幫忙。太史慈在陪了母親三天之後,便獨自一人前去都昌。

太史慈到達都昌後,趁着夜色潛入城中拜見孔融,只是孔融並未聽取太史慈建議舉兵殺敵,依舊期望於虛無縹緲的支援。過了幾天,黃巾軍趕來的士兵越來越多,包圍也愈加嚴密,其他州郡的救兵更是不見影子。孔融這才知道大事不妙,想要找附近的劉備求救,只是此時都昌被圍,成功出城突圍的希望實在渺茫。

太史慈此時請求他願做信使出城求救,孔融也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所幸死馬當作活馬醫讓太史慈試試。之後太史慈一連幾天騎馬出城,在城門口練習射靶。一開始時黃巾軍還對太史慈有所提防,到後來就視若無物。在一天早上,太史慈依舊騎馬出城,黃巾軍還以爲他同前幾日一樣出城練箭。太史慈突然拍馬急行,在黃巾軍還未反應過來時就突破重圍,追擊的幾個黃巾軍士兵全都被其搭箭射死,其餘黃巾軍都被嚇住不敢追擊。

太史慈見到劉備之後說明情況,現在劉備還沒打算爭奪天下,正想着傳播自己的仁義之名,便派遣關羽率兵三千,同太史慈一道回去援救孔融。那些包圍都昌的黃巾軍一看有援兵到來,立即撤軍退走。

勇鬥孫策,得遇明主

太史慈後來投奔同郡的揚州刺史劉繇。恰巧碰上此時孫策打算統一江東,正要進攻劉繇。劉繇麾下聽聞過太史慈事蹟的人勸說劉繇,希望可以命太史慈爲統帥,讓其率兵迎擊孫策。劉繇自以爲是不識棟樑,只讓太史慈負責探查敵情。

有一次太史慈外出偵查的時候,在走到了神亭的時候,正好遇到孫策帶着十三位將軍正在考察地形,這時太史慈身邊僅僅只有一個隨從小兵。接下來發生的事情,絕大多人肯定都猜不到,太史慈面對江東小霸王孫策,還有黃蓋、韓當等勇猛將領十三人顯得絲毫不懼,拍馬衝過去就同孫策等人鬥在一起,一時間難分勝負,孫策奪到了太史慈揹着的手戟,太史慈也挑飛了孫策的頭盔,隨着雙方軍隊趕到時,這才罷戰撤退。

沒有重用太史慈的劉繇失敗已是必然,太史慈則帶着追隨他的士兵逃到蕪湖,自稱爲太守,開始徵召士兵。孫策把太史慈視爲強敵,親自率軍前去征討,而太史慈還遠遠沒有發展到能和孫策抗衡的實力,在一次戰鬥中戰敗且被抓獲。

孫策聽說太史慈被抓獲之後,立即過來給太史慈解綁,握着他的手問道:“還記得神亭之戰嗎?如果當初你把我抓獲之後,你會怎麼處置我?”太史慈說他也不知道,孫策聽後大笑,對太史慈說:“今日之事,當與卿共之。”從此太史慈跟隨孫策一起,助其掃蕩江東。

公元206年,太史慈離世前說道:“丈夫生世,當帶三尺之劍,以昇天子之階。今所志未從,奈何而死乎!”若不是太史慈沒有受到孫權的重用,又僅僅四十一歲就英年早逝,未來三國鼎立定有子義大展身手之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