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消息,生態環境部副部長、國家核安全局局長董保同在國際原子能機構核電廠運行安全國際大會上表示,今年是總體國家安全觀和中國核安全觀提出10週年。多年來,中國始終把保障核安全作爲重要的國家責任,融入核能開發利用全過程,堅持以安全爲前提發展核事業,按照最嚴格標準實施監督管理,不斷推動核安全與時俱進。

董保同談到,中國堅持以法律法規爲引領,堅持依法治理,注重接軌國際,形成了以《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核安全法》和《民用核設施安全監督管理條例》《核材料管制條例》《民用核安全設備監督管理條例》等爲主體,多層次科學系統的核與輻射安全法律法規體系;堅持以嚴格精準監管爲重點,建立獨立專業的核安全監管部門,實施獨立有效的核安全監管,根據核電發展形勢持續優化監管策略,依法實施嚴格監管,有力保障華龍一號、國和一號、AP1000、EPR等全球首堆高標準建造和安全投運。通過建立核安全形勢分析機制、建立核設施健康檔案等,推動各核電基地解決問題,防控可能的風險。

中國核電安全業績總體保持良好,截至 2024年3月底,中國大陸地區56臺運行核電機組安全穩定,機組安全運行時間已超過570堆年,未發生國際核與輻射事件分級表(INES)2 級及以上事件;27臺在建核電機組質量受控。”董保同表示,近年來,全球核電發展逐步復甦,讓核能在保障能源供應、應對氣候變化中發揮更大作用正逐漸形成新的共識。

董保同指出,核能發展的好形勢不是一勞永逸的,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是十分脆弱的,一次新的核事故就會使大好形勢陡然逆轉。“我們必須形成另一個重要共識:那就是,核能的新發展必須建立在高水平核安全的基礎上。我們必須牢牢樹立安全第一的理念,時刻以如履薄冰的心態,始終保持對核安全的敬畏之心,時刻守牢核安全生命線。”

他表示,中國作爲核電大國,正在步入規模化發展,既面臨全球氣候變化影響、供應鏈防造假等全球共性問題,也面臨核電規模大、首堆新堆多等個性挑戰,“保障上百臺機組近百年安全運行”“確保核電建設規模化高峯期建造質量”等成爲當前重大課題。(新浪財經 劉麗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