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IPO再融資組/鍾文

近日,證監會擬修改科創屬性評價指標,旨在堅守板塊功能定位,凸顯科創板“硬科技”特色,強化科創屬性要求。

本次《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徵求意見稿擬修訂的內容主要有三項,一是將最近三年研發投入金額由“累計在6000萬元以上”調整爲“累計在8000萬元以上”;二是將應用於公司主營業務的發明專利數量由“5項以上”調整爲“7項以上”;三是將“最近三年營業收入複合增長率”由“達到 20%”調整爲“達到 25%”。

梳理在審的87家科創板擬IPO企業(不包含已終止及註冊生效企業截至4月15日)後發現,株洲科能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株洲科能 )、深圳善康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家公司將不符合科創屬性新規。此外,還有國宏工具系統(無錫)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踩線達標”或“突擊達標”。

其中株洲科能與前一任IPO輔導機構對申報上市板塊產生了分歧,可株洲科能仍更換券商衝刺科創板。事實上,株洲科能不僅不滿足科創屬性新規關於研發投入的要求,即便參照舊規也是勉強達標。但株洲新能IPO前夕大幅增長的研發材料費存疑,部分研發項目材料費畸高,可對應的員工和職工薪酬卻寥寥無幾。與同行可比公司相比,株洲科能研發費用中的材料費佔比顯著偏高。此外,株洲科能2020年的研發費用有雙版本,可相差金額高達1000萬元以上,數據真實性待考。

現有指標不滿足科創屬性新規

招股書顯示,株洲科能的主營業務是4N以上鎵、銦、鉍、碲等稀散金屬元素及其氧化物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主要包括高純鎵、高純銦以及 ITO 等靶材用銦(4N5-5N)、氧化銦、氧化鎵等電子級稀散金屬系列產品,和工業鎵、鉍及氧化鉍等工業級稀散金屬系列產品兩大類。

2020-2022年,株洲科能分別實現營業收入3.39億元、5.71億元、6.79億元,三年合計15.89億元;分別實現扣非歸母淨利潤0.08億元、0.26億元和0.44億元。2021年和2022年,也就是公司計劃衝刺IPO的前夕,株洲科能的營收和淨利潤都大幅增長。

株洲科能的研發費用也大幅增長。2020-2022年,公司研發投入金額分別爲1,678.56萬元、2,661.92 萬元和2,981.22萬元,合計7,321.7萬元,達到了“舊規”6000萬元的要求,但研發費用率爲4.61%,沒有達到5%(與研發投入總額有一項達標即可)。

近日,證監會次《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徵求意見稿將“三年累計研發投入金額大於6,000 萬元”的要求提高至8000萬元,因此株洲科能的研發投入總額、佔比都滿足不了新規的要求。

“突擊達標”背後疑點重重  是否借研發材料費滿足科創屬性要求?

上文提到,株洲科能IPO前夕研發費用大幅增長,是公司能夠滿足科創屬性評價指引的關鍵。此外,株洲科能研發人員佔總員工人數的比值,也是剛剛超過10%的及格線。

不過株洲科能IPO前夕大幅增長的研發費用存疑:一是公司研發費用構成中,材料費佔比遠超同行可比公司;二是公司部分研發項目材料費畸高,可對應的員工和職工薪酬卻寥寥無幾。

首先看公司研發費用結構。2020-2022年,公司研發費用中的材料費金額分別爲1390.11萬元、1987.07萬元、2018.25萬元,佔當期研發費用總額的比值分別爲82.82%、74.65%、67.7%;職工薪酬金額分別爲138.01萬元、233.72萬元和364.98萬元,佔比分別爲8.22%、8.78%、12.24%。

正是靠着材料費的大幅增長以及高佔比,株洲科能才能勉強滿足科創屬性評價指引的要求,但公司研發材料費佔比顯著偏高。

在株洲新能可比公司中,北京通美晶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通美)也正在衝刺科創板IPO。報告期內(2019-2021年),北京通美累計研發投入爲16,210.1萬元,研發費用率爲 8.52%,皆高於株洲科能。此外,北京通美的研發投入指標也符合新規的要求。

在北京通美的研發費用結構中,職工薪酬佔比在40%-50%,遠超株洲科能的10%左右;北京通美研發費用中的材料費佔比爲30%-40%,遠低於株洲科能的70%-80%;北京通美報告期末的研發人員爲187人,遠超株洲科能24名研發人員;北京通美報告期末應用於主營業務的發明專利爲61項,遠超株洲科能的15項。(注:北京通美和株洲科能都沒有將研發投入資本化,因此具備可對比性)

那株洲科能的研發材料佔比爲何如此之高?是否有貓膩?申報資料顯示,株洲科能部分研發項目消耗的材料費,顯著高於對應的研發人員及職工薪酬。

如高純鎵粒工藝研發項目,2022年度消耗的研發材料費用爲495.03萬元,佔年度研發材料費總額的24.53%,該項目對應的研發人員職工薪酬爲17.52萬元。按照株洲科能2022年度研發人員年均薪酬13.32萬元計算,公司該項目對應的研發人員爲1-2人。

令人感到疑問的是,高純鎵粒工藝研發項目消耗了公司2022年四分之一的研發材料費用,卻只用了1、2人完成。

又如株洲科能的MBE級鎵和銦研發項目,2023年上半年消耗的研發材料費爲268.42萬元,佔747.11材料費總額的35.93%,但該項目對應的職工薪酬僅爲11.09萬元,對應的員工也是1-2人。爲何該項目消耗超三分之一的研發材料費,卻只用一兩個人完成?

再如株洲科能氧化鎵顆粒製備工藝研發項目,2021年消耗的材料費用787.9萬元,佔當年研發材料總額(1,987.07萬元)的39.65%,接近40%。然而該項目2021年對應的研發人員員工薪酬爲10.21萬元,也是僅用了1、2個人。

株洲科能從2021年開始,每年都有消耗材料費畸高的研發項目,而對應的職工薪酬及員工卻很少。研發材料費的大幅增長,帶動了整體研發投入大幅增長,公司客觀上也滿足了科創屬性的要求。

前任保薦券商對申報板塊有異議 不同版本研發費用出現巨大矛盾

株洲科能的科創屬性不僅受到投資者質疑,公司前任輔導券商也存在異議。

申報材料顯示,株洲科能於2022年4月在湖南證監局進行輔導備案,保薦機構爲招商證券。2023年1月30日,公司與招商證券簽訂《終止輔導協議》,終止的原因是招商證券在輔導期內就輔導工作安排與公司上市計劃存在分歧,涉及上市申報時間、上市板塊等。

後來,株洲科能將保薦券商變更爲申港證券,申報科創板IPO。據此推測,招商證券可能是不太推薦株洲科能登陸科創板。

事實上,株洲科能其他非科創屬性指標也備受質疑。如公司研發人員中有40%左右是大專及大專以下學歷,研發部分負責人暨公司副董事長、副總經理趙科湘也是大專學歷。

此外,根據保薦工作報告, 2020年株洲科能研發費用的賬面金額與高新技術企業認定金額有1047萬元的差異,而公司招股書申報的2020年的研發費用金額僅1,678.56萬元,這麼小的金額竟能有如此之大的差異,株洲科能研發費用的真實性能否保證?

株洲科能稱,上述差異主要系高新技術企業複審的研發費用中未對研發產生的降級料價值進行估算以及未包含股份支付費用所致。

株洲科能並沒有說明差異1047萬元是招股書中多還是高新技術認定多。如果高新技術認定多,公司是否涉嫌虛假申報騙稅?如果是招股書中金額多,是否涉嫌虛假陳述?這都有待公司給出答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