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潍坊市中医院东院区脊柱外科成功为一位70岁的青海籍患者完成颈椎手术,化解了多年困扰的顽疾。该患者3年前曾不远千里来院进行腰椎手术,两次手术都坚定认准潍坊市中医院,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也是东院区脊柱外科团队对健康守护的承诺。

3年前,家住青海省西宁市的董先生(化姓)腰痛和双下肢疼痛麻木症状非常明显,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行走100米就疼痛难忍,需要蹲下休息半天才可以缓解。在青海做磁共振检查后发现是腰椎椎管狭窄。

他远在河南的哥哥也有相似的症状,双下肢疼痛麻木,病程也已经有了4个月。经人介绍,他们兄弟俩不远千里前来潍坊市中医院东院区脊柱外科就诊。

医院骨伤科学科带头人谭磊和科主任于龙潭经过详细问诊、查体,完善相关检查后,分别为他们制定了各自的手术方案。术后2天就可以下床活动,经过1周的休养,兄弟俩都健康出院,对潍坊的医疗水平高度认可。在后来的随访中,董先生和哥哥均表示身体健康,逐渐恢复了正常生活和工作。

董先生的腰椎磁共振检查

董先生哥哥的腰椎CT检查

天有不测风云,9个月前,董先生在没有明显原因的情况下突然出现了颈肩部疼痛和双下肢乏力、行走不稳,走在平地上却像是踩上了棉花垛。

曾经腰椎带来的恐惧感突然蔓延心中,董先生和家人都很焦急。好端端的怎么又这样了。由于上次治疗的良好体验,董先生第一时间想到了潍坊市中医院,在与于龙潭取得联系后,得知自己可能是脊柱出了问题。

为了早日康复,董先生再次踏上了前往潍坊的旅途。经完善检查,于龙潭发现董先生这次的病根在颈椎,是颈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所致,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没有丝毫犹豫,董先生立刻同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

手术如期在显微镜和神经电生理监测下顺利进行,既有效避免伤及不必要的组织和神经,又能够精准实施各项治疗。当麻药褪去,董先生马上觉得颈肩部疼痛较前减轻,两条腿也更加步伐轻快了。

术后第1天,便可以下床活动,走路时的踩棉感减轻,两腿也越发有力气。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董先生身体康复良好,近日准备出院。

董先生的术前颈椎磁共振检查

董先生的术后磁共振检查

脊柱外科主任于龙潭表示,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退行性疾病的一种,是以椎间盘退行性变为基本病理基础,相邻椎体节段的椎体后缘骨赘形成,以此构成对脊髓和支配脊髓血管的压迫因素,导致不同程度的脊髓功能障碍的疾病。本病将越来越多地成为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最常见的颈椎疾患之一。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颈痛、手臂麻木、行走乏力及步态的改变。根据颈椎病自然病程的研究,脊髓型颈椎病70%-80%有进行性发展的特点,因此,多数学者认为脊髓型颈椎病一经诊断就应考虑手术治疗。至于手术的时机,通常认为应在临床发病后6个月以内。有明确的脊髓功能障碍者,不宜观望、消极等待,外科干预是恢复脊髓功能的重要手段。

专家简介

于龙潭

中共党员,潍坊市中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山东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潍坊名医,鸢都学者,潍坊市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脊柱微创专家委员会委员、山东老年医学会中医骨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潍坊医学会脊柱微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潍坊市医师协会脊柱显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擅长于脊柱常见及疑难疾病的手术治疗,尤其在脊柱微创手术方面具有较高造诣。率先在山东省开展腰椎间盘突出症MED下髓核摘除、纤维环修复手术。该技术填补省内空白。将脊柱内镜(椎间盘镜、椎间孔镜、OSE)与显微镜共同应用于颈腰椎退变性疾病中,推动医院脊柱外科进入微创时代,研发自制剂—骨康丸,成立潍坊市3D打印骨科实验室。累计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英文SCI论著3篇,主编专著3部,获潍坊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山东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目前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潍坊市科研课题4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