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是個神奇的人物,之所以說他神奇,是因爲他比一般人的成名之路要更長,而且死後同樣是熱鬧非凡。

提起李靖,你心裏可能同時會出現兩個完全不同的形象,一個是唐朝名將,一個就是《西遊記》裏那個託塔李天王。

事實上,託塔李天王李靖,其原型就是這個唐朝大將李靖,後來地位不斷提升,不但是後世供奉的武廟十哲之一,而且還成了門神。

在神話體系中,還慢慢地就變成了託塔李天王,成了總管天兵天將的大神,這樣的李靖妥妥的人生贏家呀。

唐朝早期的名將實在是太多了,你在唐朝要想要成爲名將,那你不滅一兩個國家,那都不好意思叫做名將。

而把唐朝的這些名將排排座,那李靖絕對是第一把交椅,李靖論綜合能力,絕對是唐朝名將的C位,這一點不接受反駁。

而且李靖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也是比較靠前的,除了排在前面的文臣,李靖算是排名第二的武將。

剛纔不是說,李靖是名將中的第一嘛,爲什麼還有人排在他的前面呀,主要是這個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是李世民排的,凡是在玄武門之變中出過力的,都排名比價靠前。

經典例子就是李勣,又名徐茂公這個名字可能大家比價熟悉,他排名倒數第二,而無論是戰功還是名氣,他都遠比排在他前面的好多武將強,之所以排名這麼靠後,完全是因爲他沒有參與玄武門之變。

這個很好理解,而尉遲恭,完全就是李世民手下的馬仔,一直跟着李世民幹,而且在玄武門之變中,親手殺死了李元吉,成了李世民最爲信任的武將。

這一點但凡是懂點中國處世之道的都能理解,尉遲恭作爲李世民的親信,和李勣的地位當然不一樣,李世民肯定要對自己人好一點。

但奇怪的是,身爲唐朝名將的李靖,同樣也沒有參與玄武門之變,爲什麼他能夠獲得李世民的信任,在李世民當政時期建功立業,二十四功臣裏還排名靠前。

這就是說道中國歷史的一個大問題,你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有些人爲了自己的利益,可以投靠不同的人,但有些人不一樣,他們一生只堅持自己認爲對的事情。

就拿魏徵來說吧,魏徵起初幫着李建成,那純粹是因爲李建成是太子,而他作爲太子府屬官,給李建成出謀劃策很正常。

如果玄武門之變之前,他被李世民收買了,那李世民絕對不會重用他,但凡是不是昏庸到極點的君主,都知道什麼樣的人是小人,什麼樣的人是君子。

小人可以用,那是他們有利用的價值,比如說武則天重用酷吏,酷吏們各個都聽武則天的,但武則天心裏知道他們不過是見風使舵的人罷了。

還有一種人,他們從不依附於什麼人,他們站得直立得正,心中自有一個對錯的尺度,狄仁傑就是這樣的人。

所以武則天重用酷吏,也重用狄仁傑,但結果是不一樣的,武則天覺得酷吏沒有價值的時候,就睡一腳把他們踢開,但狄仁傑武則天對他更多的是一種尊重,是一種對正直之人的一種尊重。

李靖就是那種忠於大唐的人,他忠的是大唐,而不是李世民,而尉遲敬德因爲是一直跟着李世民混的,所以他忠於的是李世民。

玄武門之變之前,李世民一方並沒有十足的把握,一旦真的要拼個魚死網破,就必須在行動之前儘量爭取更多政治上和軍事上的同盟。

爲此,李世民鎖定了兩個人。

他們就是李靖和李世勣。此刻二人都手握重兵,屯駐在北方邊境防禦突厥。李世民希望他們能夠暗中提供軍事支援,起碼希望他們在政治立場上與其保持一致。

面對李世民的試探和拉攏,李靖和李世勣究竟作何選擇?

《資治通鑑》的記載:“(世民)問於靈州大都督李靖,靖辭;問於行軍總管李世勣,世勣辭。”也就是說,兩位驍將不約而同地拒絕了李世民,選擇了中立。

他們是純粹的軍人,是忠於大唐的軍人,他們眼中只有上陣殺敵,沒有這些朝堂的儲君之爭,儘管李世民沒有爭取到他們,至少也讓李世民明白,他們纔是大唐的脊樑。

尉遲恭,秦叔寶,程咬金,侯君集這些名將都是李世民的死黨,都參與了政變,李世民後來對他們都很好,但李世民最敬重的還是李靖。

再看看李靖死後的結局,神龍元年(705年)七月,唐廷追封前代功臣二十五家,李靖便在名單之上。天寶六載(747年)正月,李靖與太尉長孫無忌、司空杜如晦一同配享太宗廟廷。

上元元年(760年),李靖成爲武成王廟中配享的十位歷代名將之一,同時代被列入“武廟十哲”的只有英國公李勣。

大家心裏跟明鏡一樣,這二李都不曾參與玄武門之變,但是他們忠於大唐的心,可昭日月,所以死後他們的地位一再被提高。

而參與政變的侯君集張亮這些上榜的人,後來也因爲謀反被殺了,在李世民心裏,一直都是覺得,他們能“謀反”一次,就能謀反第二次,這就是謀反這個罪名的悖論,即便你跟對了人,只要你當年謀反過,你支持的人當了皇帝之後,就會對你有戒心。

只有那些始終如一,忠於國家的人,才能受到君王真心的尊重和喜歡,那些見風使舵,突破底線的人,就算是你暫時得了勢,在君王眼裏你不過就是個可以隨便丟棄的小人而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