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上海4月17日電 (陳靜薑蓉)化療導致的心臟損傷讓白血病倖存患兒面臨着沉重的心血管疾病負擔。記者17日獲悉,中國醫學專家的最新研究揭示了白血病化療的心臟毒性新機制。

國家兒童醫學中心(上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心血管和血液腫瘤專家的研究闡明瞭腫瘤、化療與心臟的相互作用關係,強調了腫瘤釋放的炎症因子在化療導致的心臟損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從全新的角度闡釋了蒽環類化療藥物的心臟毒性機制。這對於預防和緩解兒童白血病化療期間蒽環類藥物的心臟毒性具有重要的臨牀意義。這項研究在最新一期國際心血管領域權威期刊《歐洲心臟雜誌》上發表。

據瞭解,白血病是最常見的兒童惡性腫瘤,隨着治療方案的優化,白血病患兒的治癒率顯著提高,白血病倖存患兒的羣體基數也不斷擴大。在白血病患者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倖存患兒的心血管疾病負擔最爲顯著,主要表現爲化療後的心臟損傷,嚴重降低了患兒的生存質量。然而,臨牀上缺乏白血病圍化療期的心肌保護藥物,導致患兒的心臟疾病負擔居高不下。

研究人員首先利用AML患兒化療後的心肌活檢標本進行單細胞測序,發現化療後心肌細胞的“命運”與其能量代謝紊亂密切相關。爲了進一步探究化療引起心臟損傷的機制,研究人員構建了模擬臨牀化療方案的AML小鼠誘導化療模型,並進行研究。研究人員通過高通量篩選發現,化療引起腫瘤細胞壞死釋放的IL-1α是導致心臟能量代謝紊亂和功能障礙的主要原因。他們的進一步研究發現了最終導致心肌細胞的能量供應不足和心臟功能異常的機制。最後,研究人員發現,通過中和抗體阻斷IL-1α可減輕AML化療患者的心臟毒性且不影響化療的抗腫瘤效果。(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