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蓝 晨 周建军 汪向阳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4月18日 第 05 版)

图①:2018年,美国杜立特子女协会成员参加衢州市杜立特行动纪念馆开馆仪式。

图②:每次找到一个坠机点,郑伟勇都认真标记下来。

图③:郑伟勇(左一)、俞俊(右二)在3号机坠机点合影。

韩 强摄

4月17日,“让血与火铸造的友谊代代相传”——纪念杜立特行动大救援82周年中美民间文化交流活动在浙江省衢州市启动。位于衢州市柯城区水亭街9号的杜立特行动纪念馆中,“我们在衢州见!”“衢州营救”“血色曙光”“友谊桥梁”等4个章节的主题展全面反映了“杜立特行动衢州大救援”这一史实。

“浙江衢州有一个杜立特行动纪念馆,当年获救美国军人的后代经常来到这里,向见义勇为的中国人民表达敬意。”2023年11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旧金山出席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发表演讲时,专门讲到了中国军民在抗战时期奋勇救助美国飞行员、获救美国军人后代回访衢州杜立特行动纪念馆的故事。

在这座全球唯一获得杜立特突袭者协会、杜立特突袭者子女协会双重认证的纪念馆背后,凝聚了衢州一群历史研究者的心血,他们潜心考证,用一个个研究成果还原那段历史传奇,致敬反法西斯英雄,接续“杜立特”之约。

一枚美军队徽埋藏在崇山峻岭里,80多年后重见天日,拭去上面的泥土,露出龟裂的纹路

日本偷袭珍珠港后,1942年4月18日,美国空军16架B-25轰炸机奔袭日本,返航途中由于油料不足等问题,杜立特中校等飞行员在中国上空弃机跳伞,中国军民奋勇救助,日军竟因此屠杀了25万中国平民。

衢州机场是二战时期中国控制的最东面的机场,因此,成了杜立特行动计划原定的降落点。“飞机具体坠落地点在哪里?”“飞行员跳伞后命运如何?”“当年美国飞行员集合的防空洞究竟在衢州哪个位置?”20多年来,中国银行衢州分行职员郑伟勇利用业余时间,用实地考察的方式探寻历史真相。

一路上,郑伟勇遇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伙伴:衢州资深媒体人巫少飞、文史爱好者钟睿、军事爱好者俞俊以及有21年1500小时飞行记录的韩强……

2023年3月,郑伟勇、俞俊和韩强第三次来到位于杭州市临安区的一处山头搜寻坠落飞机残骸。根据老照片,81年前,这些山头没有草木,而今却是树木丛生。凭着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他们在方圆几百里的崇山峻岭里找到了确切的飞机坠落点。

在海拔近800米的陡坡上,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引起了俞俊的注意,刨开泥土枯叶,挖出了一枚黄色徽章。

“我曾经在美国见到过这种图案的徽章!这是当年美国第十七轰炸团的队徽。”郑伟勇喜出望外,“实物证明,这里就是准确的一号机坠落点。”。

一旁的韩强用镜头记录了整个过程。作为新华社签约摄影师,他跟踪拍摄衢州本地民间文史爱好者寻访“杜立特突袭行动”已有10个年头。两年前,63岁的他因心脏房颤接受手术,术后不到半年,他就背着2公斤重的相机,爬上人迹罕至的山顶,拍摄搜寻坠毁飞机残骸的第一手资料。“把寻找杜立特在衢州的历史真相这件事情点点滴滴地记录下来,这是责任,也是使命。”韩强说。

10多年来,郑伟勇和他的伙伴走访了浙江、江西、安徽、福建的200多个村庄,寻访了上千位老人,收集了200多件实物证据。

在此基础上,郑伟勇撰写了两本120多万字的专著《非常营救——衢州与杜立特突袭行动》和《杜立特突袭东京——降落中国》,书中详细修正、确认了参与杜立特突袭行动的16架飞机80名飞行员的降落或坠毁点,以及参与营救美国飞行员的中国人名单。

一段12号机的钢丝绳,是送给威廉·鲍尔先生的礼物,为这位93岁高龄的二战空中英雄达成了心愿

在寻找“杜立特”过程中,郑伟勇与大洋彼岸杜立特突袭者子女达成了一个约定。

2008年,郑伟勇将第十三航空总站防空洞的照片上传到了美国杜立特突袭者协会的网上论坛,很快就收到了詹姆斯·鲍尔的留言。原来,詹姆斯·鲍尔的父亲是12号机机长威廉·鲍尔,93岁高龄的威廉·鲍尔非常想要一块曾经驾驶飞机的残片。

为了完成这位九旬老人的心愿,郑伟勇花了大半年时间,逐一找到了12号机5名飞行员的着陆地点。但是,当他来到史料记载的飞机坠毁点考察时,发现这个点位并不正确。

12号机真正坠毁在哪里?郑伟勇查询了数百份档案史料,终于在《婺源县志》上找到了蛛丝马迹。原来,当时空无一人的战机飞越了浙江省开化县,坠落在江西省婺源县梅林乡。郑伟勇和巫少飞赶到梅林乡寻访了几十位村民,确认了飞机坠毁点,并从村民手中收集到了12号机的钢丝绳。

郑伟勇将一段钢丝绳连同10号机上的一块饭勺大小的飞机蒙皮镶嵌在一个相框里,寄给了大洋彼岸的威廉·鲍尔,相框下端刻着一行字:“赠给二战空中英雄威廉·鲍尔先生。”

一份跨国友谊通过一段钢丝绳紧紧相连,这样的友谊延续了血与火凝结的“杜立特”之约。

2015年,时任美国杜立特突袭者子女协会主席的杰夫·撒切尔追寻他的父亲大卫·撒切尔的足迹访问衢州,回国后,他致信提出在衢州成立杜立特行动纪念馆。这一提议和多年来衢州文史研究者的呼吁不谋而合。

2018年10月25日,杜立特行动纪念馆在衢州正式开馆,与侵华日军细菌战陈列馆相向而立。当天,有24位美国杜立特突袭者的子女和他们的朋友参加开馆仪式,并为纪念馆借展了30余件珍贵展品。

郑伟勇与他的伙伴们将近10年来挖掘、发现的杜立特突袭行动相关的史料、文物和飞机残片充实到纪念馆当中去。去年以来,杜立特行动纪念馆声名远扬,最多的一天,纪念馆接待了3000多人。

一张宽1米,高70厘米的突袭作战地图是纪念馆的珍贵藏品,在它背后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在杜立特行动纪念馆中,一张杜立特突袭行动作战地图尤为珍贵,这背后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郑伟勇的研究成果受到美国杜立特突袭者协会的关注,先后4次受邀访美。作为学术研究和庆典活动中唯一的华人学者,郑伟勇贵宾证的姓名后标注着“Historian(历史学家)”。

2017年,郑伟勇前往美国代顿参加杜立特突袭75周年纪念活动。杜立特突袭者子女协会将当年父辈们用过的突袭作战地图复印放大了一份,这份地图上,已有很多当年参与突袭行动飞行员的签名,参加纪念活动的突袭者子女也在上面签名留念。得知衢州要建杜立特纪念馆,就提出将这张地图捐给该馆。

郑伟勇回忆:“当时,想用个大的塑料袋套着带上飞机。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员说,东西太大,需要折叠后托运。”同行的刘美远女士向机场工作人员解释,这件超宽的行李是带到中国衢州,放在杜立特纪念馆里的珍贵展品。

“哇!这么好的东西!”3位机场工作人员在惊叹之余赶忙四处寻找更加坚固的纸箱,包装完毕后,还细心地在纸板箱上贴了标签,特许作为手提行李带上飞机。

类似这样暖心的经历让郑伟勇一次次感动。他向杜立特突袭行动的后人们讲述衢州人民营救他们父辈的感人故事,以及后来为此受到侵华日军的血腥报复,与会嘉宾争相和郑伟勇握手致谢:“感谢衢州!”

历史不会被波涛吞噬,也不会随岁月流逝。大洋彼岸,杜立特行动的队员和后代没有忘记中国人民的付出。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杜立特突袭者协会健在飞行员和杜立特突袭者子女协会的飞行员后代多次到访中国,寻访故地,寻找恩人。

近日,杜立特突袭者子女协会成员和杜立特行动救援者后裔等参加了纪念杜立特行动大救援82周年中美民间文化交流活动,延续先辈们用血与火铸造的“杜立特”之约。

4月17日上午,沿着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3号机领航员奥扎克的女儿苏珊·奥扎克再次来到衢州江山市张村乡的大山深处,重访位于“小南坑口3号”的夯土房。82年前,村民廖诗原一家曾在这里悉心照顾她的父亲。2018年,她捐赠了1.5万美元修缮了这座老屋。

走进衢州二中,一棵中美友人2015年9月共同栽植的“友谊树”枝繁叶茂,树边石碑上镌刻着面向未来的寄语——“续‘杜立特突袭’传奇,谱中美友谊新篇章”。2016年以来,杜立特突袭者子女协会在衢州二中设立奖学金并围绕“杜立特突袭行动”组织英文征文比赛,在青年学生心中播下热爱和平的种子。

2024年1月28日,衢州市杜立特历史研究会正式成立。衢州这群志同道合的杜立特行动研究者,从兴趣到坚守、再到责任,潜心走进历史,拨开迷雾,寻求历史真相,见证了中美两国关系的根基是由人民浇筑的。他们从历史真相中汲取前行力量,坚信血与火铸造的中美两国人民友谊一定能够代代相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