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藍 晨 周建軍 汪向陽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4年04月18日 第 05 版)

圖①:2018年,美國杜立特子女協會成員參加衢州市杜立特行動紀念館開館儀式。

圖②:每次找到一個墜機點,鄭偉勇都認真標記下來。

圖③:鄭偉勇(左一)、俞俊(右二)在3號機墜機點合影。

韓 強攝

4月17日,“讓血與火鑄造的友誼代代相傳”——紀念杜立特行動大救援82週年中美民間文化交流活動在浙江省衢州市啓動。位於衢州市柯城區水亭街9號的杜立特行動紀念館中,“我們在衢州見!”“衢州營救”“血色曙光”“友誼橋樑”等4個章節的主題展全面反映了“杜立特行動衢州大救援”這一史實。

“浙江衢州有一個杜立特行動紀念館,當年獲救美國軍人的後代經常來到這裏,向見義勇爲的中國人民表達敬意。”2023年11月1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舊金山出席美國友好團體聯合歡迎宴會發表演講時,專門講到了中國軍民在抗戰時期奮勇救助美國飛行員、獲救美國軍人後代回訪衢州杜立特行動紀念館的故事。

在這座全球唯一獲得杜立特突襲者協會、杜立特突襲者子女協會雙重認證的紀念館背後,凝聚了衢州一羣歷史研究者的心血,他們潛心考證,用一個個研究成果還原那段歷史傳奇,致敬反法西斯英雄,接續“杜立特”之約。

一枚美軍隊徽埋藏在崇山峻嶺裏,80多年後重見天日,拭去上面的泥土,露出龜裂的紋路

日本偷襲珍珠港後,1942年4月18日,美國空軍16架B-25轟炸機奔襲日本,返航途中由於油料不足等問題,杜立特中校等飛行員在中國上空棄機跳傘,中國軍民奮勇救助,日軍竟因此屠殺了25萬中國平民。

衢州機場是二戰時期中國控制的最東面的機場,因此,成了杜立特行動計劃原定的降落點。“飛機具體墜落地點在哪裏?”“飛行員跳傘後命運如何?”“當年美國飛行員集合的防空洞究竟在衢州哪個位置?”20多年來,中國銀行衢州分行職員鄭偉勇利用業餘時間,用實地考察的方式探尋歷史真相。

一路上,鄭偉勇遇到了許多志同道合的夥伴:衢州資深媒體人巫少飛、文史愛好者鍾睿、軍事愛好者俞俊以及有21年1500小時飛行記錄的韓強……

2023年3月,鄭偉勇、俞俊和韓強第三次來到位於杭州市臨安區的一處山頭搜尋墜落飛機殘骸。根據老照片,81年前,這些山頭沒有草木,而今卻是樹木叢生。憑着多年積累的豐富經驗,他們在方圓幾百裏的崇山峻嶺裏找到了確切的飛機墜落點。

在海拔近800米的陡坡上,一個不起眼的角落引起了俞俊的注意,刨開泥土枯葉,挖出了一枚黃色徽章。

“我曾經在美國見到過這種圖案的徽章!這是當年美國第十七轟炸團的隊徽。”鄭偉勇喜出望外,“實物證明,這裏就是準確的一號機墜落點。”。

一旁的韓強用鏡頭記錄了整個過程。作爲新華社簽約攝影師,他跟蹤拍攝衢州本地民間文史愛好者尋訪“杜立特突襲行動”已有10個年頭。兩年前,63歲的他因心臟房顫接受手術,術後不到半年,他就揹着2公斤重的相機,爬上人跡罕至的山頂,拍攝搜尋墜毀飛機殘骸的第一手資料。“把尋找杜立特在衢州的歷史真相這件事情點點滴滴地記錄下來,這是責任,也是使命。”韓強說。

10多年來,鄭偉勇和他的夥伴走訪了浙江、江西、安徽、福建的200多個村莊,尋訪了上千位老人,收集了200多件實物證據。

在此基礎上,鄭偉勇撰寫了兩本120多萬字的專著《非常營救——衢州與杜立特突襲行動》和《杜立特突襲東京——降落中國》,書中詳細修正、確認了參與杜立特突襲行動的16架飛機80名飛行員的降落或墜毀點,以及參與營救美國飛行員的中國人名單。

一段12號機的鋼絲繩,是送給威廉·鮑爾先生的禮物,爲這位93歲高齡的二戰空中英雄達成了心願

在尋找“杜立特”過程中,鄭偉勇與大洋彼岸杜立特突襲者子女達成了一個約定。

2008年,鄭偉勇將第十三航空總站防空洞的照片上傳到了美國杜立特突襲者協會的網上論壇,很快就收到了詹姆斯·鮑爾的留言。原來,詹姆斯·鮑爾的父親是12號機機長威廉·鮑爾,93歲高齡的威廉·鮑爾非常想要一塊曾經駕駛飛機的殘片。

爲了完成這位九旬老人的心願,鄭偉勇花了大半年時間,逐一找到了12號機5名飛行員的着陸地點。但是,當他來到史料記載的飛機墜毀點考察時,發現這個點位並不正確。

12號機真正墜毀在哪裏?鄭偉勇查詢了數百份檔案史料,終於在《婺源縣誌》上找到了蛛絲馬跡。原來,當時空無一人的戰機飛越了浙江省開化縣,墜落在江西省婺源縣梅林鄉。鄭偉勇和巫少飛趕到梅林鄉尋訪了幾十位村民,確認了飛機墜毀點,並從村民手中收集到了12號機的鋼絲繩。

鄭偉勇將一段鋼絲繩連同10號機上的一塊飯勺大小的飛機蒙皮鑲嵌在一個相框裏,寄給了大洋彼岸的威廉·鮑爾,相框下端刻着一行字:“贈給二戰空中英雄威廉·鮑爾先生。”

一份跨國友誼通過一段鋼絲繩緊緊相連,這樣的友誼延續了血與火凝結的“杜立特”之約。

2015年,時任美國杜立特突襲者子女協會主席的傑夫·撒切爾追尋他的父親大衛·撒切爾的足跡訪問衢州,回國後,他致信提出在衢州成立杜立特行動紀念館。這一提議和多年來衢州文史研究者的呼籲不謀而合。

2018年10月25日,杜立特行動紀念館在衢州正式開館,與侵華日軍細菌戰陳列館相向而立。當天,有24位美國杜立特突襲者的子女和他們的朋友參加開館儀式,併爲紀念館借展了30餘件珍貴展品。

鄭偉勇與他的夥伴們將近10年來挖掘、發現的杜立特突襲行動相關的史料、文物和飛機殘片充實到紀念館當中去。去年以來,杜立特行動紀念館聲名遠揚,最多的一天,紀念館接待了3000多人。

一張寬1米,高70釐米的突襲作戰地圖是紀念館的珍貴藏品,在它背後有一個感人的故事

在杜立特行動紀念館中,一張杜立特突襲行動作戰地圖尤爲珍貴,這背後有一個感人的故事。

鄭偉勇的研究成果受到美國杜立特突襲者協會的關注,先後4次受邀訪美。作爲學術研究和慶典活動中唯一的華人學者,鄭偉勇貴賓證的姓名後標註着“Historian(歷史學家)”。

2017年,鄭偉勇前往美國代頓參加杜立特突襲75週年紀念活動。杜立特突襲者子女協會將當年父輩們用過的突襲作戰地圖複印放大了一份,這份地圖上,已有很多當年參與突襲行動飛行員的簽名,參加紀念活動的突襲者子女也在上面簽名留念。得知衢州要建杜立特紀念館,就提出將這張地圖捐給該館。

鄭偉勇回憶:“當時,想用個大的塑料袋套着帶上飛機。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員說,東西太大,需要摺疊後託運。”同行的劉美遠女士向機場工作人員解釋,這件超寬的行李是帶到中國衢州,放在杜立特紀念館裏的珍貴展品。

“哇!這麼好的東西!”3位機場工作人員在驚歎之餘趕忙四處尋找更加堅固的紙箱,包裝完畢後,還細心地在紙板箱上貼了標籤,特許作爲手提行李帶上飛機。

類似這樣暖心的經歷讓鄭偉勇一次次感動。他向杜立特突襲行動的後人們講述衢州人民營救他們父輩的感人故事,以及後來爲此受到侵華日軍的血腥報復,與會嘉賓爭相和鄭偉勇握手致謝:“感謝衢州!”

歷史不會被波濤吞噬,也不會隨歲月流逝。大洋彼岸,杜立特行動的隊員和後代沒有忘記中國人民的付出。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杜立特突襲者協會健在飛行員和杜立特突襲者子女協會的飛行員後代多次到訪中國,尋訪故地,尋找恩人。

近日,杜立特突襲者子女協會成員和杜立特行動救援者後裔等參加了紀念杜立特行動大救援82週年中美民間文化交流活動,延續先輩們用血與火鑄造的“杜立特”之約。

4月17日上午,沿着蜿蜒曲折的盤山公路,3號機領航員奧扎克的女兒蘇珊·奧扎克再次來到衢州江山市張村鄉的大山深處,重訪位於“小南坑口3號”的夯土房。82年前,村民廖詩原一家曾在這裏悉心照顧她的父親。2018年,她捐贈了1.5萬美元修繕了這座老屋。

走進衢州二中,一棵中美友人2015年9月共同栽植的“友誼樹”枝繁葉茂,樹邊石碑上鐫刻着面向未來的寄語——“續‘杜立特突襲’傳奇,譜中美友誼新篇章”。2016年以來,杜立特突襲者子女協會在衢州二中設立獎學金並圍繞“杜立特突襲行動”組織英文徵文比賽,在青年學生心中播下熱愛和平的種子。

2024年1月28日,衢州市杜立特歷史研究會正式成立。衢州這羣志同道合的杜立特行動研究者,從興趣到堅守、再到責任,潛心走進歷史,撥開迷霧,尋求歷史真相,見證了中美兩國關係的根基是由人民澆築的。他們從歷史真相中汲取前行力量,堅信血與火鑄造的中美兩國人民友誼一定能夠代代相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