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新華日報

石油裝備佔全縣高端裝備行業“半壁江山”

“國字號”托起建湖先進製造

□ 本報記者 卞小燕

遠離油田,又不靠大型鋼企,卻能成爲全國唯一縣級中國石油石化裝備製造業基地,建湖縣石油裝備產業創成“國字號”的背後,究竟蘊藏着怎樣的發展密碼?

從上世紀80年代初的“鄉鄉有閥門廠、鎮鎮有油田裝備配件加工企業”,到如今石油裝備產業佔據全縣高端裝備行業的“半壁江山”,40多年來,建湖縣始終以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爲目標,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一舉創成中國石油石化裝備製造基地,並矢志打造國家級石油裝備特色產業集羣。

智能金工車間內機器轟鳴,機牀主軸高速旋轉,產品從加工中心下線後,進入裝配、測試、拋丸、清洗工序……在建湖鴻達閥門管件有限公司,一個個大鐵塊在流水線上“變身”油氣鑽採井控高端裝備。

“這是我們自主研發的175Mpa三層超高壓井口裝置,主要用於我國頁岩油田鑽採,產品具有超高壓、耐高溫、高抗硫等特點,打破國外廠家技術壟斷,填補國內此型設備的空白。”公司董事長吳啓春表示。“老字號”搶跑“新賽道”,鴻達公司強化創新驅動,通過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助力石油裝備製造向高端躍升,被認定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獲評江蘇省智能製造示範車間。

鴻達公司持續向“高”攀登是建湖石油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建湖石油裝備產業從一個鄉辦廠起源,逐步裂變,形成從上游到終端、井上到井下、陸上到海工、生產到服務的全產業鏈條,培育企業1100多家。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80多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0家,國際國內專利技術600多項。2023年,建湖縣石油裝備規上企業開票銷售佔全縣規上工業的13.7%,客戶羣覆蓋國內各大油田,以及美洲、歐洲、中東和東南亞等幾十個國家。

建湖把握好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機遇,將石油裝備產業列入全縣重點打造的六條產業鏈之一,以“鏈式”思維積極實施產業強鏈補鏈行動,加快形成鏈條完整、競爭力強的石油裝備產業鏈條。

走進江蘇華之益機械有限公司生產車間,50多臺自動堆焊設備快速運轉。華之益如今已成爲蘇北規模最大的鎳基合金和不鏽鋼堆焊的生產廠家。華之益持續向好,源於創新驅動、數智賦能,更得益於深度融合發展。在建湖,越來越多的石油裝備企業採用信息化技術,推進信息化管理、數字化製造、產品技術智能化深度融合,29家創成省三星級上雲企業,18家創成省四星級上雲企業,實現了以“互聯網+”爲基礎的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新模式。

聚焦石油裝備企業鑄造、鍛壓、熱處理工藝,建湖積極推廣應用綠色熱處理工藝、焊接工藝和清潔塗鍍技術,強化石油裝備製造產品全生命週期綠色化理念,打造一批石油裝備製造領域綠色示範項目,以新質生產力點燃先進製造“強引擎”。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軟實力”。近年來,建湖全力打造長三角地區審批最快、成本最低、服務最優、社會滿意度最高的營商環境,被列入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示範縣培育名單。

“我們計劃再引進10餘臺(套)高精度‘斗山’加工中心,新建全自動噴漆塗裝生產線,並全面推行‘6S’精益管理模式。”在江蘇億德隆石油機械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董事長徐中輝說,這樣一來去年底新上的海洋石油鑽採設備項目,將全面實現智能化生產和數字化管理。提起近年來的變化,徐中輝最大的感受就是“政府越來越關心企業發展了”。

服務企業發展,建湖在鹽城率先推行企業開辦“碼上辦”,新徵地項目拿地後3天內四證齊發,涉企服務“一件事”改革在全市推廣。表彰19名榮譽企業家,從社會活動、法治保障等10個方面給予禮遇。在全市首家高規格成立縣爲企服務中心,開通“建效快”平臺PC端和手機小程序,實現涉企事項“一站知曉”、企業訴求“一網辦理”、惠企政策“一鍵直達”。截至目前,註冊企業達1700多家。

“我們應深化經濟體制、科技體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讓各類先進優質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順暢流動。”3月13日晚,一場關於“什麼是新質生產力,如何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學習報告會在建湖縣委黨校開講。

“對於我們行業來說,就要聚焦多場景應用,加快產業高端化、數智化、綠色化。”參會的江蘇聚龍湖機械製造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宗祥表示,石油裝備產業前景廣闊,大有可爲。

圍繞陸地石油裝備、海洋石油裝備、非常規油氣作業裝備方向,建湖實施重大裝備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攻堅一批耐腐蝕、耐磨、耐高溫、耐低溫等共性技術及新材料的研發轉化,產出一批對產業發展具有重大帶動和戰略引領作用的標誌性首臺(套)重大裝備。

瞄準“高標準準備、高水平辦會、高質量呈現”目標,建湖縣正全力以赴辦好第八屆全國石油石化裝備產業基地建設與發展大會,全方位展示建湖石油裝備產業發展,推促本土企業走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的發展新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