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鲁中晨报初夏出游,谨防患上日光性皮炎

随着初夏到来,万物开始“崭露头角”,绿油油的一片片,让人们不禁乐此不禁心驰神往,迫不及待想要开启出游计划。当一家人高高兴兴出游赏绿的同时,还要谨防发生日光性皮炎。植物—日光性皮炎是指患者过多服用或直接接触了具有光敏性的植物,在经受长期日晒后引起的以光毒性反应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病变,故皮疹以面部和手背部等暴露部位为主,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丘疹、水疱、血疱或坏死等。

植物—日光性皮炎是一种急性光毒性炎症反应,其发生常与体质、食用光敏性植物和长久日晒三者同时作用有关。患肝肾疾病、内分泌障碍、代谢异常、贫血或营养不良等病人在过多服用或接触某种植物后,再遭受强烈的日光暴晒则易发病。另外,植物的烹调方式、调味品或腐物寄生真菌也可能参与发病过程。

光感性植物包括伞形科(香菜、芹菜、茴香),芸香科(柑橘、柠檬、酸橙),菊科(野菊、黄花蒿),桑科(无花果),豆科(紫云英),十字花科(野生油菜、芥菜),李科(灰菜、甜菜),牧草,真菌类(木耳、香菇)。有报道光敏性植物还有胡萝卜、小白菜、萝卜叶、苋菜、菠菜和防风草等。这些植物中含有呋喃香豆素,是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光敏物。在UVA的照射下,呋喃双香豆素与核DNA共价结合,使DNA发生单项内收和嘧啶碱基的链间双向交联,前者导致基因突变,细胞死亡,后者放大了这种效应,促使表皮细胞严重受损。

植物—日光性皮炎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多发生在夏季,日晒后的潜伏期为4小时至2天。多发生在面、手背、颈及前臂等曝光部位,骤然发生接触植物部位或弥漫性对称性红斑和非凹陷性水肿,边界不清,质地坚实。眼睑和嘴唇明显水肿,睁眼、张口困难。皮损颜色潮红、紫红,严重者可在水肿部位出现水疱、血疱、淤点或瘀斑,水疱、血疱破溃后出现糜烂、溃疡甚至坏死,愈后可遗留瘢痕。避光并经过合理治疗后皮疹在1-2周慢慢消退。少数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以及腹泻等全身症状。

植物—日光性皮炎常急性发作,部分患者可反复发作。有时还可以继发感染或伴发高血压等。避免服用和接触光感性的植物,不宜大量食用灰菜、苋菜、荠菜、芹菜、莴苣、蘑菇、木耳、无花果等光敏性植物,或少量食用后避免日晒,可减少本病的发生。发生植物—日光性皮炎,建议及时医院就诊治疗,轻者补充B族维生素、维生素C和烟酸等,配合外用药物,重者可及时、足量应用糖皮质激素。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高阳通讯员王其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