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魯中晨報初夏出遊,謹防患上日光性皮炎

隨着初夏到來,萬物開始“嶄露頭角”,綠油油的一片片,讓人們不禁樂此不禁心馳神往,迫不及待想要開啓出遊計劃。當一家人高高興興出遊賞綠的同時,還要謹防發生日光性皮炎。植物—日光性皮炎是指患者過多服用或直接接觸了具有光敏性的植物,在經受長期日曬後引起的以光毒性反應爲主要表現的皮膚病變,故皮疹以面部和手背部等暴露部位爲主,表現爲局部皮膚紅腫、丘疹、水皰、血皰或壞死等。

植物—日光性皮炎是一種急性光毒性炎症反應,其發生常與體質、食用光敏性植物和長久日曬三者同時作用有關。患肝腎疾病、內分泌障礙、代謝異常、貧血或營養不良等病人在過多服用或接觸某種植物後,再遭受強烈的日光暴曬則易發病。另外,植物的烹調方式、調味品或腐物寄生真菌也可能參與發病過程。

光感性植物包括傘形科(香菜、芹菜、茴香),芸香科(柑橘、檸檬、酸橙),菊科(野菊、黃花蒿),桑科(無花果),豆科(紫雲英),十字花科(野生油菜、芥菜),李科(灰菜、甜菜),牧草,真菌類(木耳、香菇)。有報道光敏性植物還有胡蘿蔔、小白菜、蘿蔔葉、莧菜、菠菜和防風草等。這些植物中含有呋喃香豆素,是最常見和最重要的光敏物。在UVA的照射下,呋喃雙香豆素與核DNA共價結合,使DNA發生單項內收和嘧啶鹼基的鏈間雙向交聯,前者導致基因突變,細胞死亡,後者放大了這種效應,促使表皮細胞嚴重受損。

植物—日光性皮炎好發於中青年女性。多發生在夏季,日曬後的潛伏期爲4小時至2天。多發生在面、手背、頸及前臂等曝光部位,驟然發生接觸植物部位或瀰漫性對稱性紅斑和非凹陷性水腫,邊界不清,質地堅實。眼瞼和嘴脣明顯水腫,睜眼、張口困難。皮損顏色潮紅、紫紅,嚴重者可在水腫部位出現水皰、血皰、淤點或瘀斑,水皰、血皰破潰後出現糜爛、潰瘍甚至壞死,愈後可遺留瘢痕。避光並經過合理治療後皮疹在1-2周慢慢消退。少數有發熱、頭痛、噁心、嘔吐以及腹瀉等全身症狀。

植物—日光性皮炎常急性發作,部分患者可反覆發作。有時還可以繼發感染或伴發高血壓等。避免服用和接觸光感性的植物,不宜大量食用灰菜、莧菜、薺菜、芹菜、萵苣、蘑菇、木耳、無花果等光敏性植物,或少量食用後避免日曬,可減少本病的發生。發生植物—日光性皮炎,建議及時醫院就診治療,輕者補充B族維生素、維生素C和煙酸等,配合外用藥物,重者可及時、足量應用糖皮質激素。

大衆日報淄博融媒體中心記者高陽通訊員王其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