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4月16日,《求是》刊發的國務院國資委黨委署名文章《不斷創新發展中國特色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提出,“着力增強監管的科學性,健全更加有利於加強科技創新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更加符合世界一流企業成長規律、更加突出國有企業功能使命的國有資產監管模式”。

文章稱,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國有資產監管機構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重大部署,推動國有企業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有效發揮了國民經濟“頂樑柱”“壓艙石”作用。快報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全國國資系統監管企業資產總額達317.1萬億元,比2012年底增長3.4倍;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分別爲80.3萬億元、4.5萬億元,比2012年分別增長1.1倍、1.2倍;2012—2023年累計實現增加值146.9萬億元,年均增長8.1%。

文章指出,當前,國際形勢異常嚴峻複雜,我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基礎還不穩固,需要國有經濟、國有企業更好發揮主導作用和戰略支撐作用,但目前國有企業不管是“質”還是“量”,與承擔的使命責任都還有一定差距。在這種情況下,做好國有資產監管工作,必須把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作爲總目標,進一步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紮實推動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特別是要在做強做優上下更大功夫,完善考覈獎懲和激勵約束機制,引導國有企業統籌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持續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更爲堅實的物質基礎。

具體來看,在堅持聚焦“三個集中”,從戰略上推進國有經濟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方面,文章稱,各級國有資產監管機構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重大部署,聚焦戰略安全、產業引領、國計民生、公共服務等功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優化調整佈局結構、推進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文章稱,要立足實體經濟根基,做大做強先進製造業,深入實施製造業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和大規模設備更新工程,積極推進新型工業化,推動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讓傳統產業煥發新的生機活力。加大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綠色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投資力度,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加快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充分發揮企業科技創新主體作用,加強重大科技攻關,積極促進產學研融通創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在堅持把有效防範化解重大風險作爲基本底線,持續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方面,文章稱,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必須持續用力、久久爲功,特別是當前國有企業在境外經營、投資、債務、合規管理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一方面,要完善事前制度規範、事中跟蹤監控、事後監督問責的完整工作鏈條,健全各類監督力量之間的信息共享、協同聯動機制,打造全面覆蓋、專責專業、權威高效的國有資產監督體系,強化監督合力。另一方面,要加強企業內控體系建設,更好發揮外部董事、總會計師、總法律顧問、首席合規官和企業內審隊伍等監督力量的探頭觸角作用,綜合、立體、及時揭示企業當期問題,不斷提升風險監測和防範化解能力。

文章另明確,要堅持服務國家戰略的責任擔當,推動國有企業實現經濟責任、政治責任、社會責任相統一。堅持健全專業化、體系化、法治化、高效化國有資產監管模式,不斷提升國資監管效能。堅持把全面從嚴治黨作爲重要保障,推動國有企業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記者 杜雨萌 見習記者 毛藝融)

本文來自“證券日報網”,作者: 杜雨萌、毛藝融,36氪經授權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