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佈會,工信部相關負責人介紹2024年一季度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並答記者問。

工信部相關負責人指出,一季度工業經濟運行平穩向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1%,較2023年全年提高1.5個百分點。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電子、汽車等37個行業增加值同比保持增長,增長面較去年擴大22個百分點。

新型工業化加快推進,一季度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5%。一季度新能源汽車產銷同比分別增長28.2%和31.8%,新能源汽車市場佔有率超過31%。

針對市場普遍關注的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熱點領域未來的發展,工信部相關負責人在會上做出如下部署:

1.推進算力基礎設施協同發展,加快形成全國一體化算力體系。推動5G與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多種技術融合;加快6G、萬兆光網研發力度。

2.引導生態型企業加快打造具備全球競爭力的通用大模型,培育面向製造業場景的行業大模型,構建高水平工業數據庫,激發工業數據要素價值。

3.面向對國民經濟影響大、帶動力強、數字化基礎好的重點行業,開展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專項行動,加快重點行業智能化升級。

4.圍繞無人化、電動化、智能化發展趨勢,加快新型通用航空裝備核心技術攻關,包括電池、電機等應用到航空工業的關鍵技術創新。

5.打造低空多場景應用示範體系,積極培育低空經濟領域高技術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加快圍繞創新鏈佈局低空經濟發展的產業鏈。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1%

“2024年一季度工業經濟保持較快增長,高質量發展取得積極成效,總體實現良好開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單忠德介紹,一季度工業經濟運行平穩向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1%,較2023年全年提高1.5個百分點。市場預期向好,一季度工業投資增長達13.4%,3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回升到景氣區間,達到了50.8%。

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電子、汽車等37個行業增加值同比保持增長,增長面較去年擴大22個百分點。裝備製造業持續較快增長,一季度增加值同比增長7.6%,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長2.4個百分點。消費品製造業生產明顯改善,一季度增加值同比增長4.2%,扭轉了2022年4月份以來低迷態勢。

新型工業化加快推進,一季度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5%。新興產業典型產品保持較高增速,太陽能電池增長20.1%;與光伏相關的多晶硅、單晶硅增速高達50%以上;一季度新能源汽車產銷同比分別增長28.2%和31.8%,新能源汽車市場佔有率超過31%。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發揮國家產融合作平臺作用,助企融資累計達到7800多億元。同時,落實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進一步擴大增值電信業務對外開放,深化與各國企業互利合作。

單忠德指出,下一步,工信部將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共性技術平臺、中試驗證平臺建設,以信息技術、數字技術、智能技術、綠色技術等助力新型工業化,推動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加快6G、萬兆光網研發力度

單忠德指出,一季度我國信息通信業穩步發展,電信業務收入4437億元,同比增長4.5%。基礎設施支撐能力持續增強。“雙千兆”網絡部署穩步推進,累計建成5G基站364.7萬個,5G用戶普及率突破60%,千兆城市達到207個,引導構建梯次算力基礎設施架構。

在信息通信關鍵技術突破方面,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總工程師趙志國介紹,我國已完成高中低頻段全覆蓋5G輕量化商用驗證,量子計算原型機研發性能指標不斷提升,量子糾錯試驗驗證取得突破。

在深化應用賦能方面,趙志國指出,當前,5G應用已經融入97個國民經濟大類中的74個,在工業、礦業、電力、醫療等重點領域規模推廣,“5G+工業互聯網”項目數超過1萬個,應用賦能向核心控制環節加速拓展。個人應用領域,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聊天機器人、智能搜索、文本生成等應用中也在廣泛推廣普及。

下一步,工信部將進一步鞏固提升信息通信業競爭優勢和領先地位。趙志國表示,工信部將加快落實大規模設備更新相關政策,推動信息基礎設施優化升級。推進算力基礎設施協同發展,加快形成全國一體化算力體系。推動5G與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多種技術融合;加快6G、萬兆光網研發力度。同時,加速推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持續加快工業互聯網的規模化應用。

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

智能製造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任務,是製造強國建設的主攻方向。單忠德指出,當前,我國智能製造裝備產業規模已經達到了3.2萬億元以上。混線柔性生產、加工檢測一體化、高精高可靠裝配等解決方案賦能企業數量超3400餘家。培育了421家國家級示範工廠、萬餘家省級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技術在90%以上的示範工廠得到應用。

爲推動智能製造發展,工信部將強化應用牽引,深入推進智能工廠和智慧供應鏈建設,目標到2025年,70%以上的規模以上製造業企業基本實現數字化、網絡化。同時,適度超前佈局5G、算力、移動物聯網等信息基礎設施,加大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完善智能製造標準體系。

值得一提的是,人工智能作爲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已成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推動力。近年來,我國人工智能發展取得積極進展,企業數量已經超過4500家,智能芯片、通用大模型等創新成果加速湧現,智能基礎設施不斷夯實,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加快建設,爲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奠定了良好基礎。

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陶青指出,下一步,工信部將推動加快人工智能基礎關鍵技術突破,圍繞算法、算力等大模型底層技術,加快推動智能芯片、大模型算法、框架等基礎性關鍵核心技術和產品的突破,加快智能物聯終端和工業雲部署,提升面向製造業的算力供給運營管理能力,引導生態型企業加快打造具備全球競爭力的通用大模型,培育面向製造業場景的行業大模型,構建高水平工業數據庫,激發工業數據要素價值。

加快製造業關鍵環節、重點行業和重點產品智能化升級。深化人工智能技術在製造業全流程融合應用,大幅提升研發、中試、生產、服務、管理等環節智能化水平。面向對國民經濟影響大、帶動力強、數字化基礎好的重點行業,開展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專項行動,加快重點行業智能化升級,提升高端裝備、關鍵軟件、智能終端等重點產品和裝備智能化水平。

部門協同、央地聯動,打造低空經濟增長新引擎

今年以來,低空經濟發展受到廣泛關注,近日工信部等四部門印發《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加快實現以無人化、電動化、智能化爲技術特徵的新型通用航空裝備商業應用,推動“低空+物流配送”“低空+城市空中交通”“低空+應急救援”等規模化發展。

近年來,以無人機爲代表的通用航空裝備製造業取得快速發展,據不完全統計,到2023年底,我國民用無人機研製企業已經超過2300家,量產的無人機產品超過1000款。2023年,我國交付民用無人機超過317萬架,通用航空製造業產值超過510億元,同比增長近60%。

單忠德指出,爲發展好低空經濟,工信部將進一步加強部門協同、央地聯動,加快打造低空經濟增長新引擎。

一是加快裝備創新。圍繞無人化、電動化、智能化發展趨勢,加快新型通用航空裝備核心技術攻關,包括電池、電機等應用到航空工業的關鍵技術創新,構建滿足不同應用場景需求、低成本、高可靠、高性能、高安全的低空裝備產品體系。

二是加強應用牽引。聚焦物流、救援、運輸等應用場景,以產業生態鏈構建爲導向,打造低空多場景應用示範體系,積極培育低空經濟領域高技術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加快圍繞創新鏈佈局低空經濟發展的產業鏈。

三是增強技術貫通。充分利用好、發揮好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數字技術、人工智能等智能技術,加速低空智聯技術攻關和模式創新,爲構建未來低空安全高效運行體系提供堅實支撐。

四是強化標準支撐。加快建立貫穿低空裝備研發設計、生產製造、試驗驗證、運行支持全生命週期的工業標準體系,聯合有關部門推動建設第三方檢測認證體系。

賽迪顧問智能裝備產業研究中心發佈的《中國低空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4)》顯示,2023年中國低空經濟規模達到5059.5億元,增速達33.8%。隨着低空飛行活動日益增多,低空基礎設施投資拉動成效逐步顯現,樂觀預計到2026年低空經濟規模有望突破萬億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