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房地產報 

隨着萬達電影控制權的變更,柯利明的影視產業鏈條正式打通。

王健林變賣資產的腳步仍未停止。

4月17日,萬達電影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達電影”)官網發佈《關於間接控股股東股權轉讓完成暨公司控制權變更的公告》(以下簡稱“控制權變更公告”)。根據該公告,萬達電影已正式易主,公司實際控制人變更爲柯利明先生。

公告顯示,北京萬達文化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達文化集團”)、王健林,分別轉讓所持北京萬達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達投資”)20%股權、1.2%股權,4月15日已辦理完成工商變更登記手續。

上述股份的受讓方爲上海儒意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儒意投資”)。加上此前受讓的股份,“儒意系”持有萬達投資100%的股份。“儒意系”實控人爲柯利明。

變更並不突然。

早在去年7月,萬達電影就與“儒意系”接洽。上海儒意影視製作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儒意”)與萬達文化集團訂立股權轉讓協議,約定上海儒意出資22.62億元,受讓萬達文化集團所持萬達投資49%的股權。

同年12月,萬達文化集團、北京珩潤企業管理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珩潤”)及王健林又與儒意投資簽署股權轉讓協議,擬分別將其持有的萬達電影控股股東萬達投資20%、29.8%和1.2%股權(合計持有萬達投資51%股權)轉讓予儒意投資,轉讓價款共計人民幣21.55億元。

至今年1月12日及4月15日,上述轉讓相繼完成。一切塵埃落定,萬達電影正式易主。

4月18日,萬達電影開盤股價漲3.30%。

王健林的“東方好萊塢”

對於電影,王健林的“愛”很矛盾。

他曾在接受採訪時坦言,“對看電影毫無興趣,也就過節回家陪母親看看”。不過,這並不影響他對電影行業的嚮往,“我享受追逐的過程。”

早在21世紀之初,王健林就萌生了進軍影視領域的想法。

彼時,萬達從住宅向商業地產轉型,商業綜合體和電影院具有天然的協同效應。“沒有影院就稱不上是現代商業中心,商業地產中最具集客效應的就是百貨店和以院線爲中心的娛樂休閒業態。”

最初的王健林打算以合作的方式引進院線,並接觸了海外的時代華納,國內的廣電集團、上海廣電、江蘇廣電等,但最終都因爲審批等原因沒有成行。

無奈之下,王健林下定決心“單幹”。2005年1月,萬達院線正式註冊成立。

此時的電影市場正處於蓬勃發展期,電影製作上華誼兄弟光線傳媒嶄露頭角;院線市場則是羣雄並起,上海聯和、北京新影聯、中影星美、大地院線、金逸、博納等各顯神通。

即便如此,憑藉萬達廣場的巨大人流量,萬達院線“一力降十會”,僅用了3年就衝到行業次席。到2012年,萬達院線反超中影星美,坐上國內單一院線的頭把交椅。2015年,萬達院線登陸資本市場。

“我進入一個行業就一個目標,要麼做中國第一,要麼做世界第一”。性格使然,除了在商業上有所建樹,王健林還通過引進IMAX、激光、巨幕等新技術,將中國電影服務和技術提升到了新的階段。

在國內成爲行業標杆的同時,王健林開始放眼海外,從2012年開始,王健林相繼收購了美國第二大院線AMC公司、擁有“魔獸”、“金剛”等IP的傳奇影業。隨後,萬達又相繼購進澳大利亞第二大院線Hoyts、歐洲第一大院線Odeon & UCI、美國卡麥克院線、北歐院線集團等。併購後萬達擁有影城超過900家,銀幕超1萬塊,佔據全球12%的票房市場,登頂“全球第一院線”。

不愛看電影的王健林一度成爲中國電影的代表人物之一。在2016年,他登上美國主流電影雜誌《好萊塢報道者》的封面。

同年,他在青島舉行了東方影都啓幕儀式,逐夢“東方好萊塢”。啓動儀式上,奧斯卡學院主席艾薩克、美國電影協會首席運營官邁克爾·羅賓遜,索尼影業、華納兄弟、環球影業、派拉蒙等董事長或總裁,以及妮可·基德曼、萊昂納多等巨星都前來站臺,這幾乎是王健林電影事業的巔峯期。

2017年,萬達院線更名萬達電影,並計劃併購萬達影視與時光網。這一年,按照萬達自己的口徑,文化產業總收入達637.8億元,佔集團總收入比重升至28.1%,成爲繼商業地產後集團的另一個支柱產業。

夢醒與自救

萬達電影在2023年6月投資者活動日上的回覆,“從商業發展來看,萬達集團對電影行業是充滿信心的。”

遺憾的是,信心最終敗給了現實。

命運的轉折點或許是自2017年開始。

2017年,萬達集團資金鍊斷裂,爲了保下自己一手創立起的萬達,王健林將旗下13個文旅項目以及77家酒店以最低價賣給了融創和富力。

屋漏偏逢連夜雨。彼時,AMC出現虧損,而萬達方面則無暇顧及海外業務。到2021年5月,王健林基本清倉AMC。

與此同時,2020年初疫情的暴發導致院線生意一落千丈,電影行業遭遇寒流,萬達電影也嚴重受創。

根據萬達電影過往發佈的年報,2019年、2020年、2021年及2022年4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爲154.4億元、62.95億元、124.9億元和96.95億元;歸屬母公司淨利潤則爲-47.29億元、-66.69億元、1.063億元和-19.23億元,僅2021年實現了盈利,其餘3年都爲虧損。

到2023年,這一狀況迎來轉機。根據業績預告,2023年萬達電影實現歸屬母公司的淨利潤預計爲9億元~12億元,扭虧爲盈。

2023年前三季度,萬達電影國內影院實現票房62.2億元(不含服務費),同比增長67.6%,較2019年同期增長5.2%;觀影人次1.5億,同比增長68.7%,較2019年同期增長3.7%。其中7~9月公司國內影院實現票房25.7億元(不含服務費),同比增長102.1%,較2019年同期增長21.2%。

不過,萬達電影的危機剛解除,珠海萬達商管的上市對賭協議又成爲懸在王健林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2021年9月,珠海萬達商管爲赴港上市,與太盟等22家投資者簽訂了股份轉讓協議,獲得投資380億元人民幣。

其中部分投資者與珠海萬達商管簽訂了對賭協議,約定:一、2021年至2023年實際淨利潤不得低於51.9億元、74.3億元、94.6億元,若未達上述業績目標萬達商管將以零對價轉讓相關數量股份或予以相應的現金補償;二、若珠海萬達商管未能在2023年底前完成上市工作,大連萬達商管有義務按8%的年內部收益率向上述投資者回購全部或部分股份,潛在回購支出規模逾300億元。

此後,由於萬達商管多次遞表港交所均上市未果,萬達集團面臨着巨大的資金壓力。截至2023年上半年,萬達商管在手現金僅有147億元,還不夠一半的回購款。

爲緩解對賭壓力,萬達採取了一系列“自救”措施,其中就包括多次轉讓萬達電影股權。

在逐夢與自救之間,王健林必須始終保持清醒。

4月17日,控制權變更公告的發佈,也昭告着王健林的電影夢想正式破滅。

接棒者柯利明

根據控制權變更公告,“儒意系”現持有萬達投資100%的股份,而 “儒意系”實控人爲柯利明。

如果說柯利明與王健林有什麼相似之處的話,那就是同樣對影視行業保持清醒與理智。他說,“我從來不會定義自己是一名電影人,我是一個投資人”。

柯利明出生於1983年,是一名典型的“80後”。初中畢業後,他就遠赴澳大利亞留學,2006年,他獲得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的貨幣銀行學碩士學位。此後,柯利明選擇回國,進入香港的一家對沖基金管理公司,任高級分析師。

2008年金融危機到來,柯利明在2009年離開香港,北上創業,加入哥哥於2007年成立的儒意廣告。在這一年,儒意廣告更名爲“北京儒意欣欣影業投資公司”。

金融出身的他開始用金融學的方法研究亞洲電影史、美國電影史及好萊塢電影公司的模式。他發現,漫威公司出品的《蜘蛛俠》《鋼鐵俠》等系列電影,大部分都是源自小說或漫畫改變。

於是,他便動起了書本版權的心思。“我發現很多暢銷書真沒人關注,於是買了好多。包括《致青春》《步步驚心》等,還有滄月的鏡系列、海盜系列……”

2011年,柯利明成立了儒意圖書公司,收購了一批暢銷書的版權。隨後很多年,當人們談起儒意影視,都會把圖書版塊的收集看做是柯利明電影帝國的雛形。

柯利明涉足電影之前,就提前做出了嚴密的考量:“我做了一兩年的調研,我認爲中國未來有三個行業會前途無量,一個是醫療行業,第二個是農業,第三個就是文化創意產業。”

2013年上映的《致青春》是其電影的破壁之路,這部投資幾千萬元的電影,斬獲7億多元票房;2014年柯利明主導策劃、投資、出品大電影的《老男孩猛龍過江》上映首周即破億元;《小時代》等電影也向市場證明了他傑出的項目運作能力。2014年,天神娛樂旗下併購基金以現金13.23億元收購儒意影業49%股權,儒意影業估值已達27億元。

有了資本的加持後,儒意影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先後運作了《北平無戰事》《琅琊榜》《羋月傳》《縫紉機樂隊》《送你一朵小紅花》《你好,李煥英》等多款爆款影視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騰訊控股有限公司通過間接全資附屬公司Water Lily持有中國儒意20.45%股權。

隨着萬達電影控制權的變更,柯利明的影視產業鏈條正式打通。這位“80後”投資人,將帶領萬達電影駛向何處?市場靜待着答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