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每日財報

文/ 慄佳

保險市場持續深度變革轉型調整下,一些中小險企身處時代洪流中也在積極求變,股權轉讓、高管更迭正持續輪番上演。

4月12日,北京產權交易所官方網站披露了一則某人壽保險公司65%股權轉讓項目,共有4家匿名公司參與籌劃。信息還顯示,此次掛牌將採取集中方式進行招商,掛牌起止日期爲2024年4月12日至2024年5月24日,如果沒有徵集到意向合作方,將按照5個工作日爲一個週期延期,直至徵集到意向合作方爲止。

此則消息一出,便引得市場浮想聯翩和高度關切,讓人無限想象的是,此次股權轉讓所有重點信息皆被隱匿的這家險企到底有何來頭;而讓人更加關心的則是,高達65%的股權無論最終是否能如願成功被轉讓,這對於一家險企而言,無疑是一次生存大考驗。

是時候走出傳統的“股東圈子”,追逐一下“星辰大海”,還是繼續“原地踏步”。此次股權轉讓,也讓大家開始對這家中小壽險公司的未來發展展開了新一輪的討論。

鼎誠人壽65%股權被掛牌轉讓?

不難發現,此次被轉讓股權的保險公司及其轉讓方均保持異常低調,在處理轉讓事宜時,相關方採取了極爲謹慎的態度,儘可能隱藏了所有可能揭示保險公司和股東方身份的信息。這種隱晦的操作方式明顯是爲了降低此次掛牌轉讓對公司產生的負面影響。但儘管如此,高達65%的股權轉讓依然是一項重大事件,足以引發險企控股權翻天覆地的變動。

深入細究下,對此次股權轉讓中標的企業一些關鍵信息的細節描述進行對比,卻不經意間透露出了一些端倪,也逐漸揭開了這家中小險企的神祕面紗。

該轉讓信息宣稱,該標的險企堅持以“客戶爲中心”的理念,打造開放、專業、高效、貼心的生態服務平臺;通過有戰鬥力、可持續發展的銷售隊伍,提供差異化、定製化的品牌保險產品和醫養健康爲核心、覆蓋全生命週期的多元增值服務。

另據悉,該險企規模保費收入近三年連續增長,總資產近百億元。截至2023年末,標的企業已在北京、江蘇、廣東等多個保險重要省市設有分支機構。

通過對比核心信息,業界將此次轉讓的險企鎖定爲鼎誠人壽,因爲以上信息與鼎誠人壽官網披露的公司介紹、償付能力報告等內容基本是高度一致的。

而從65%的股權比例看,按照鼎誠人壽當下的股權結構來一一對照,業內推測此次轉讓股權的股東分別爲深圳市爲順正新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原名稱爲“深圳市柏霖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前海香江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深圳市國展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以及深圳市樂安居商業有限公司,分別持有鼎誠人壽20%、20%、14%、11%的股份,合計持有的股份正好爲65%。

將時間撥回至2012年,因經營不善,早在2009成立時的註冊資本金5億元很快被消耗殆盡,新光海航人壽(鼎誠人壽的前身)不得不推動增資,彼時兩大股東海航集團和新光人壽同意再度增資5億元,已消除困境。但最終因海航集團未能履約增資計劃,並在當時斥資成立了渤海人壽,而最終導致增資“流產”。

受此影響下,新光海航人壽償付能力跌至負數,原保監會對其採取行政監管措施,要求從2015年11月起暫停增設分支機構、停止開展新業務並儘快落實增資。

三年後,也就是在2018年10月,隨着大股東海航集團獲批退出,新光海航人壽全新迎來了5位“白衣騎士”入股,而以上提及的柏霖資產、香江金控、國展投資、深圳樂安居四家股東就赫列其中,攜手領投。

這四家股東也是新光海航人壽身份轉換的關鍵,註冊資本由5億元增至12.5億元,並於2019年6月正式更名爲鼎誠人壽,開啓了復業工作。

然而,好景不長,往後的多年時間裏,鼎誠人壽多位股東均想轉股棄離,但都無一例外“難產”無下文。比如,2021年7月7日,鼎誠人壽發佈公告稱,新光人壽將其所持有的鼎誠人壽25%股權全部轉讓至紅豆集團,轉讓成功後,新光人壽將退出鼎誠人壽股東名單,紅豆集團將成爲新的第一大股東。但進展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順利,這份轉讓計劃至今依舊沒有下文。

同年7月底,鼎誠人壽還發布過一則公告,股東香江金控擬將其所持有的20%股權全部轉讓至江蘇永鋼集團,實現股權的全面剝離,但是,這一次股權變更依舊無任何進展,各方也算是空歡喜一場。

可見,時隔五年半時間,四位實力派化身“白衣騎士”從拯救鼎誠人壽於水火之中帶來新機,而如今卻又不約而同的走上了一條心生退意,紛紛尋求抽身逃離的道路,實在令人不甚唏噓,更爲鼎誠人壽接下來前途發展感到濃濃憂慮。

至今未盈利又陷償付能力下行難題

何時才能走出陰霾?

事實上,在未更名前的“前半生”裏,新光海航人壽發展可謂一波三折,先後歷經展業、停業、復業,期間虧損反覆加大,疊加原始股東“拋棄”,一度讓其進退維谷,在完成更名的前一年,也就是截至到2018年末之時,新光海航人壽總計虧損掉了9.04億元。

儘管鼎誠人壽在2019年經歷了重大變革改頭換面,並暫時恢復了元氣,但其目前的經營狀況仍不盡如人意,每年仍處於虧損當中,2019年至今,每年虧損金額分別爲1.1億元,1.62億元、2.65億元、2.55億元、1.66億元。

這樣來看,從2009年成立至今,鼎誠人壽總計虧損18.62億元,還未真正體驗過賺到錢的喜悅之情。

當然,我們看問題更應該要全面,儘管鼎誠人壽仍陷在虧損泥潭,但好在近三年其業績似乎在向好的方向發展。得益於在銀保、經代、網銷等多個渠道全面佈局,以及頻頻開拓新機構的蓄能助力,鼎誠人壽的保險業務收入實現了顯著增長,淨虧損也呈現出逐年收窄的趨勢。

數據顯示,2021年-2023年,其保險業務收入的增速分別爲750.27%、35.54%、34.47%,雖有所回落,但增速保持着較高位。而這期間的虧損金額更是分別較上年收窄了0.1億元和0.89億元,這或許可以被視爲公司逐步走向穩健經營的積極信號。

償付能力方面,截至2023年末,鼎誠人壽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及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爲135%、95.77%,同比分別下降了33個百分點和37個百分點,已經非常接近監管紅線邊緣了。

不僅如此,據其預測,該兩項指標在今年第一季度將繼續承壓下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將降至127.31%,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降爲85.6%。

不難看出,隨着鼎誠人壽業務規模的不斷擴張,不斷消耗着註冊資本金,市場風險加劇下,也使得其償付能力快速下降,這也就意味着其要想償付能力不被拉進監管閾值以下,就勢必需要及時對資本金進行補充,否則會再次走向此前被叫停部分或全部新業務的陰霾老路。

股權變局,最終如何落定?

再回到此次股權轉讓上,既然依賴股東投資一路支撐着鼎誠人壽披荊斬棘,那麼此次高達65%股權轉讓的一頓操作是否會影響鼎誠人壽未來的發展路徑呢?

對此,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表示,如果鼎誠人壽65%股權變更,新的控股股東可能會推動公司戰略的調整,包括但不限於業務模式、市場定位、產品策略等方面。管理層也可能經歷重組,新股東可能會引入新的管理團隊來實現其業務目標。此外,業務發展可能會受到新股東資源影響,可能會有新的業務領域開拓或者現有業務的調整。鼎誠人壽將伴隨着一段時間的整合期和不確定性。

此外,總結來看,目前中小險企股權頻繁被轉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上市保司近幾年股價表現不理想,影響了中小型保司的估值。頭部上市保司作爲保險公司的估值標杆,其股價在過去三年間發生了較大幅度的下跌,同時整個保險市場風雲變化莫測,躺着賺錢的時代早已遠去,如今持續穩定盈利變得越來越艱難,資本股權投資也就變得更加謹慎。

二是股東聚焦主業,主動剝離非核心資產。正如此次鼎誠人壽股權轉讓的這四家股東那樣,每一家企業可謂在不同領域都有所建樹。比如,國展投資主要聚焦於項目投資、商業綜合體運營管理爲主業;深圳樂安居則是以建材傢俱連鎖經營爲基礎發展起來的大型綜合性企業。

可見,保險板塊於二者而言,並非是核心主業,主動進行剝離,可能有利於甩掉包袱,未來更加專注發展主業。

三是部分股東或因面臨債務、財務風險等問題,轉讓險企股權可以得到一定“回血”。還是以國展投資和深圳樂安居爲例,據公開檢索信息顯示,兩者均存在着不同經營風險,其中,國展投資涉及到票據違約;深圳樂安居近期列爲被執行人。

最後也極有可能是股東出於資金需要出售險企股權來變現,亦或是股東最初投資便是財務性投資,投資目標實現後轉讓離場。

但無論是以上哪一點,對於鼎誠人壽來說,大規模股權轉讓變動確實不是一件小事。而從基本面出發,我們更爲關注的是在當下諸多中小險企股權轉讓紛紛遇冷陷入僵局下,四大股東如此高額的股權轉讓,能否順利迎來新接盤者。

要知道,目前市場上仍有多家險企的股權待轉讓,均在焦急地尋找合適的買方,其中不乏誠泰財險、華泰保險、永誠財險這樣規模與效益兼具的知名度較大的保司。

路漫漫其修遠兮,目前仍在與虧損進行漫長鬥爭,試圖找到通往盈利正確路徑的鼎誠人壽,要想借此次股權轉讓,找到新的“救星”,想必難言輕鬆。2024年,亦是鼎誠人壽15週歲的生日,走到如今的十字路口,最終其股東結構到底是變,還是不變,一切都是未知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