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半岛都市报

让劳动教育走向素养养成

惜福镇街道中心小学构建“三园三类三化”劳动教育体系

孩子们体验农耕乐趣。 半岛全媒体记者张彤

通讯员索贝贝

近年来,青岛市城阳区惜福镇街道中心小学一直秉承“立德树人,劳动为先;五育并举,劳动赋能”的信念,着力打造一支劳动教师队伍,构建起“三园、三类、三化”劳动教育育人体系,让劳动教育从技能习得走向素养养成的全面培育。

建强“一支”专业化教师队伍

学校高度重视劳动教师队伍建设,制定方案,配齐劳动教育专、兼职教师。建立劳动教师激励与评价制度,持续为劳动教师提供培训与发展的机会。学校积极组织劳动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加强教研集备,常态化开展教研集备活动。

建设“三园”劳动课程体系

学校根据学生成长发展规律,紧扣“校园、家园、田园”三大教育空间,分年级分阶段设置课程目标,打造了全场域、立体化的劳动空间。

根据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分年级分阶段设置课程目标。学校每学期开展劳动教育第一课。课堂上,老师们精心讲解,引领孩子们在劳动中收获知识、技能和快乐。并且打破课程界限,多学科融合进行劳动教育,语文课与蔬菜对话,数学课以锄头为尺,稻草花朵成为美术课上的模特儿;生活中,注重个人劳动习惯的培养,做家务,参加社区劳动实践;节假日,鼓励孩子们走向田间地头,在实践中找到快乐,收获成长。

拓展“三类”劳动实践活动

以劳动岗位为载体,搭建劳动教育实践平台。学校将劳动教育与校园环境美化相结合,建立卫生责任区,为每一名学生设置一个卫生实践岗位。学校注重家校社协同,积极拓展校内外劳动岗位和劳动实践场所,定期与社区联络,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

以劳动周、劳动竞赛为依托,创新劳动教育推进模式。每学年五一劳动节前设立劳动周,开展一系列劳动实践活动。如:主题升旗仪式暨启动仪式、劳动社团文创劳动、家长讲师劳动课程、校园责任田“小农夫”农耕活动、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劳动活动、校外劳动研学及志愿服务活动、家务劳动等。每学期开展劳动技能竞赛活动,促进学生在竞赛中提升劳动技能。

以节日为驱动推动劳动教育实效开展。学校利用寒暑假、五一劳动节、植树节等时间节点,开展各类劳动实践及展示活动,引导学生深切感受劳动的伟大,唱响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主旋律。

打造“三化”劳动教育特色

劳动体验多样化。学校积极设立校园责任田、果园,校外开设“樱桃宝贝农耕趣”劳动实践基地,将劳动课程、实践活动搬进田园,让学生化身“小农夫”,体验农耕乐趣。

劳动经验系统化。学校劳动教育硕果累累,其中劳动特色教育《快乐小农夫,体验农耕”趣》在《青岛市新时代劳动教育优秀典型案例》中发表;校长王红梅受邀在《奇点论坛》作典型经验交流;学校荣获“城阳区劳动教育示范校”;一名教师获得劳动教育先进个人。

劳动评价多元化。学校积极完善评价机制,每学期发放劳动清单和劳动成长档案,记录学生劳动竞赛成绩和劳动技能掌握情况等,通过家长评、自评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定期开展“劳动之星”“劳动教育最美教师”“最美劳动家庭”评选,并积极宣传,激发学生劳动积极性,全过程助力劳动素养养成。

通过劳动教育,孩子们学会了独立、合作、感恩,在劳动中,他们找到了快乐,找到了成长的力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