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4月18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2024年一季度金融運行和外匯收支情況。會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朱鶴新等齊齊發聲,多種政策實施已取得較好成效,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保持穩固。展望未來,貨幣政策還有空間,將密切觀察政策效果及經濟恢復、目標實現情況,擇機用好儲備工具。

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穩固

3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增速爲8.7%,一季度新增社會融資規模12.9萬億元;M2增速爲8.3%,一季度新增12.5萬億元;人民幣貸款餘額增速爲9.6%,一季度新增9.5萬億元。

新一期金融數據公佈以來,市場對於M2餘額突破300萬億元、社融增速下滑、實際利率水平偏高等話題討論頗多。針對這些問題,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進行了一一回應。

“廣義貨幣(M2)餘額超過300萬億元,是過去多年來金融持續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一個反映。”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如是說道。過去相當長一段時期,我國經濟保持高速增長,經濟體量持續增大,企業資本和居民資產累積加快,這些都會帶來貨幣需求的上升。與經濟發展階段相適應,我國貨幣信貸也長期保持兩位數以上的較高增速,爲經濟發展創造了適宜的環境。總體看,當前存量貨幣已經不低。

而談及資金空轉的問題,鄒瀾提出,當前,我國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加快推進,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發生了重大變化,地方債務風險防控加強,經濟更爲輕型化,信貸需求和往年相比有所轉弱,信貸結構也在優化升級,但各方面對這一變化有認識適應的過程。

鄒瀾直言,一些銀行在經營模式和內部考覈上仍然有規模情結,超過了實體經濟的有效融資需求。部分企業藉助自身優勢地位,用低成本貸款融到的錢買理財、存定期或轉貸給別的企業,主業不賺錢,金融反而成了主要盈利來源,這就容易形成空轉和資金沉澱,降低資金使用效率。

鄒瀾表示,相關部門將加強對資金空轉的監測,完善管理考覈機制。未來,隨着經濟轉型升級、有效需求恢復、社會預期改善,資金沉澱空轉現象也會緩解。“當前,龐大的貨幣總量增長可能放緩,數據上會有擾動,不宜簡單做同期比較。但這並不意味着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減少,真正需要資金的高效企業反而會獲得更多融資,是金融支持實體經濟質效提升的體現。”

開年社會融資規模數據的下降同樣引起市場對需求過弱的擔憂。對此,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負責人張文紅表示,總體上看,一季度的社會融資規模增長與今年的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基本匹配,特別是在去年高基數的基礎上實現8.7%左右的增長,實際上是不低的。同時,今年人民銀行更加註重引導金融機構信貸均衡增長,一季度新增社會融資規模雖然同比有所回落,但仍處於歷史上比較高的水平,在穩固對實體經濟支持的同時,避免過度衝高導致後勁不足,有助於增強信貸增長的可持續性。

經濟增長支撐匯率穩定

在展望境外機構投資境內債券的良好前景時,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重點提及了原因之一——人民幣匯率相對穩定。3月中旬至今,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在經歷意外波動後逐步企穩回升。當前在岸人民幣、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在7.2—7.25區間弱勢震盪,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基本圍繞7.1小幅波動。

但與此同時,市場對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的預期出現反覆,美元指數近期最高時已超過106,達到近6個月以來的高點。國際金融市場動盪加劇,受外部衝擊的影響,人民幣匯率仍處在貶值壓力下。

下一階段的人民幣匯率將如何走?人民銀行將採取哪些措施維護人民幣匯率穩定?對此朱鶴新表示,事實上,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是保持穩定的,在穩定的基礎上還有一定的升值。截至3月末,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人民幣匯率指數報99.78,比上年末漲了2.4%。

“人民銀行、外匯局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的目標和決心是不會變的,人民幣匯率有基礎、有條件保持基本穩定。”朱鶴新說道。

朱鶴新對匯率穩定表達充分信心。短期看,一季度經濟實現良好開局,多個領域邊際得到改善,積極因素累積增多,這將有力對沖外部擾動因素,對人民幣匯率是有支撐的。同時,我國外匯市場成熟度也在持續提升,韌性在不斷增強。從中長期看,中國經濟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國際收支自主平衡,外匯市場深度和廣度將進一步拓展,經營主體的風險中性意識也將顯著增強。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對北京商報記者同樣表示,從趨勢看,人民幣匯率有望在均衡水平附近雙向波動。主要原因就在於國內經濟穩步復甦,國際收支基本平衡,人民幣匯率穩定有堅實基本面支撐。我國經濟長期向好,人民幣資產有望吸引外資趨勢流入;加上美國經濟與政策新週期,將制約美元上行空間,都對人民幣前景有利。

值得一提的是,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日前召開的2024年一季度例會中即提到,“綜合施策、校正背離、穩定預期,堅決對順週期行爲予以糾偏,堅決防範匯率超調風險,防止形成單邊一致性預期並自我強化,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在分析人士看來,這些表述顯示出人民銀行穩匯率目標依然明確。朱鶴新表示,人民銀行、外匯局將“以我爲主”,兼顧內外均衡。堅持以市場供求爲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既注重發揮市場在匯率形成中的決定性作用,也會繼續綜合施策、穩定預期,高度關注外匯市場形勢變化,堅決對順週期行爲予以糾偏,防止市場形成單邊預期並自我強化,堅決防範匯率超調風險,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

貨幣政策措施逐步起效

“截至目前,多種貨幣政策實施已取得較好成效。”朱鶴新表示,這主要體現在:一是金融總量穩定增長;二是融資成本穩中有降,一季度新發放企業貸款利率爲3.75%,同比降0.22個百分點;特別是新發放個人住房貸款利率3.71%,同比降0.46個百分點;三是信貸結構持續優化;四是信貸節奏平穩,今年一季度貸款投放比例向歷史平均水平迴歸,爲未來三個季度的信貸增長留足空間;五是外匯市場展現出較強韌性。

今年以來,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精準有效,更好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鄒瀾透露,截至3月末,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總量達7.5萬億元,約佔中國人民銀行總資產的17%,存續工具數量爲10項,已經在不斷整合、優化,支持領域基本實現了對“五篇大文章”的覆蓋。

一系列貨幣政策措施正在逐步發揮作用,也對信貸結構優化構成利好。數據顯示,3月末,高技術製造業貸款、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普惠小微貸款、涉農貸款和民營經濟貸款同比增速分別爲27.3%、20.4%、20.3%、13.5%和10.7%。2023年末綠色貸款增速更高,爲36.5%,均明顯高於全部貸款增速9.6%。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獲得率爲47.9%,較2017年增長2倍多,普惠小微授信戶已經超過6000萬戶;3月,新發放普惠小微貸款加權平均利率4.36%,創歷史新低。

貨幣政策爲實體經濟提供堅定支撐,仍是未來主線。展望下階段,朱鶴新表示,未來貨幣政策還有空間,將密切觀察政策效果及經濟恢復、目標實現情況,擇機用好儲備工具。

“金融業務本身是有着巨大慣性的,在優化內部考覈目標和機制、提升產品服務質效等方面,還有一個能力建設的過程。”鄒瀾說道,爲了激勵金融機構更快優化信貸結構,一段時間以來,人民銀行不斷創新業務,在原有再貸款的基礎上,以優惠利率的形式,有針對性地設立了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對金融機構優化產品和服務提供激勵,爲金融機構短期可能增加的一些經營成本給予一定補償。

那麼,貨幣政策工具何時用、怎麼用?鄒瀾強調,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並不改變商業銀行貸款和中央銀行向商業銀行提供再貸款的業務屬性,不是中央銀行直接或間接向企業發放貸款。從實施原則看,結構性貨幣政策堅持“聚焦重點、合理適度、有進有退”。

朱鶴新指出,要充分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用好新設立的5000億元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支持中小科技企業和重點領域數字化、智能化、高端化升級改造。放寬普惠小微貸款認定標準至單戶授信不超過2000萬元,引導更多金融資源精準投向普惠領域。推進完善相關領域金融統計指標體系,研究健全科技金融、數字金融等重點領域的金融服務評估機制。

在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看來,2024年,我國貨幣政策進一步加大實施力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都存在。貨幣政策應更具前瞻性、有效性、精準性,要進一步運用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引導和支持金融機構做好“五篇大文章”,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精準滴灌”。尤其對於人民銀行新設立的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而言,建議下一步對再貸款政策進行優化,將發放對象擴大到科技金融發展較好、經營管理規範的中小銀行;適當延長再貸款的期限,或增加展期次數,以更好地匹配科技金融發展和金融機構的實際需要。

北京商報記者 嶽品瑜 董晗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