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環球時報

經過多年持續的高速增長,中國經濟正轉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在高增長中成長起來的廣大民營企業,面對新的發展趨勢時亟需轉型升級。其中,某些大型企業接連資不抵債,爲廣大民營企業敲響了警鐘。而另一邊,許多民營企業尤其是一些家族企業,不僅運營情況良好,有的營收增長還非常可觀,這一現象引人深思。

要維繫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必須考量多方面因素,其中企業模式的適應性是至關重要的。過去往往給人以“保守”印象的家族企業,經過持續的模式再造和創新,有不少已成功實現了從舊模式向新模式的轉換,大大提升了企業的抗風險能力。這些“新家族企業”與時俱進地接納先進的科技和經營理念,不斷汲取着維持企業成長的動力,厚積薄發。儘管這種 “新家族企業”模式還難稱盡善盡美,但對於推動各地民營企業轉型升級仍有積極的借鑑意義。

事實上,起步於家族企業的民企不在少數。截至2023年9月底,我國民營企業數量超過5200萬家。研究顯示,具有家族色彩的民營企業佔民企總體的80%以上,在全部上市民企中佔比近半。 “新家族企業”往往具有如下特徵:第一,新的價值觀和經營理念。放眼世界,幾乎所有家族企業都很注重傳承並堅持長期主義。商務部今年2月的數據顯示,全國老字號數量達1455個,平均“年齡”超過130歲。與傳統家族企業相比,我國新家族企業在注重傳承的同時,其畏懼風險和缺乏創新等問題都有較大改觀,開始注重利益分享與社會責任。以家族企業某廚電集團爲例,截至2022年,該集團擁有超過9600件國內授權專利,其中發明專利超過2400件,位列該年度我國民營企業發明專利授權量十強。

第二,清晰而獨特的企業文化。任何企業都有自己的文化,與傳統家族企業相比,新家族企業的文化大多自覺、清晰而獨特,帶有鮮明的中國文化印記。比如,有的集團在企業文化塑造中,堅持仁愛爲體、合理爲度、幸福爲本的儒家理念;而有的公司的企業文化是“思利及人”,強調“我們大於我、集體大於個體”的整體利益觀。這樣的企業文化與代際相傳的家族企業特點相結合,有助於將企業的優良品質進行傳承。

第三,新的企業治理結構。傳統家族企業治理結構的顯著特點是家族成員掌握絕對控股權和經營控制權,家族意志直接影響企業經營。雖然這種經營模式擁有認同感強、協調成本低等優點,在早期發展階段勢頭迅猛,但也由於家族成員多在企業內就職,推進改革或落實新規章制度阻力很大,從長期看缺乏靈活性。而新家族企業針對家族制管理的弊端在治理結構上進行了創新,引入職業經理人開展更開明、更開放的現代化經營。2002年,某知名調味品公司成立了由家族辦公室和家族基金共同組成的“家族委員會”,通過擬定“家族憲法”明確規定委員會“治理家族”的職責,而企業的經營管理則交由企業CEO負責,從而有效解決了家族成員掣肘經營的問題。

第四,新家族企業大多發力實體經濟。研究發現,新家族企業絕大多數仍處於初創時從事的製造業等實體經濟領域。儘管前些年房地產、金融等行業利潤可觀,但大多數新家族企業卻不爲所動,始終堅持主業,這也是它們遵循長期主義的體現。

社會上初步形成傳統家族企業向新家族企業轉變的趨勢有多方面原因。首先,家族過度干預嚴重影響了企業正常運營,導致企業經營效率難以提升。隨着競爭加劇,企業也迫切感到只有改革才能破局。其次,家族企業的新一代掌門人普遍受教育程度更高。良好的教育背景、更高的技術素質、更廣闊的視野和銳意改革的精神,都爲傳統家族企業打破舊制度的桎梏提供了方向和選擇。再次,與專注股東利益的“股東至上主義”相比,兼顧社會責任的“利益相關者主義”正成爲備受認可的企業範式。在此範式下,企業追求長期發展,員工、客戶、供應商等方的利益得到兼顧,對於提升企業社會聲譽和樹立良好品牌形象也起到積極影響。最後,身處日益發達的各類要素市場,更開放的新家族企業能獲得更多機會與便利,以更低成本獲得外部資金、人才、技術和信息等要素資源。這能夠激勵傳統企業主動放棄過去保守和封閉的舊模式,轉而採取靈活實用的新模式。

總之,相比傳統家族企業,新家族企業具有更強的適應能力和韌性,代表了家族企業的演化方向。我國廣大的民營企業或多或少都帶有家族企業的基因,在向新模式發展上具有先天優勢。民營企業家們應認真研討新模式,主動調整舊模式,結合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改革方案,放眼長遠,讓企業走上轉型升級的康莊大道。(作者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