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鎮江日報

開闢新領域 搶佔新賽道

下蜀企業創新加速釋放新質生產力

夏建玲 慶海

爲發展新質生產力,句容下蜀鎮立足自創區科技和產業發展基礎,重點發展新興產業、壯大高新技術企業,大力推動先進製造、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創新發展。同時,企業加大研發力度,全力推進科技成果落地轉化,提升產品核心競爭力,實現創新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培育出一批瞪羚企業、隱形冠軍企業。

“這種弧度可達176°的永磁鐵氧體磁瓦,目前國內只有我們企業能夠量產。”4月10日,在位於句容市下蜀鎮的鎮江金港磁性元件有限公司,公司技術部副經理嚴抒豪拿着一片黑色的瓦形磁體向記者介紹。一旁的樣品展示櫃上,放滿大大小小的瓦形磁體和環狀磁體,可廣泛應用於汽車電機、家用電器電機、健身器材電機、電動工具電機等生產。

從磁瓦到磁環,一字之差的背後,是整個生產工藝的重構。嚴抒豪介紹,磁瓦是用磁體泥漿壓制而成,而磁環則是用磁體粉末壓制而成,爲此企業建設了新的產線。“現在看投入是值得的,我們的磁環產品主要銷售給西門子、博世等歐洲客戶,均是5年長期訂單。”嚴抒豪說,今年除了持續研發磁瓦新產品,企業還將研發量產兩極磁環產品,開拓泵用電機新市場。

句容星辰新型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生產碳酸鈣脫硫材料等非金屬礦物製品的生產製造型企業,產品廣泛應用於熱電、鋼鐵、化工、食品、製藥及化妝品等行業的原輔材料。

“2021年,企業投資2100多萬元建設立磨及DCS控制系統設備,包括研磨、制粉、集散、入庫系統,整個生產過程實現全自動無人化,操作人員在中控室便可對各個設備進行遠程監控和操作。”公司運營副總經理羅先斌介紹,新設備的投入使用讓生產過程更加穩定、高效,可以滿足不同客戶脫硫系統的使用需求。得益於產品專業化程度高的特性,企業產品深受客戶認可,今年已與8家發電企業達成供貨協議,不久前還入選江蘇省2023年“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一家火力發電廠煙囪裏的白煙搖身一變,竟成爲上海食客壽司盤中的乾冰,這一“神奇現象”源於江蘇華電句容發電有限公司與清華大學合作開展的一個科研項目,體現該公司在碳循環利用中的技術創新。這一技術可年捕集二氧化碳1萬噸,相當於種植9萬棵樹,能爲企業帶來超1億元的經濟收入。公司節能降碳、綠色發展的背後,是企業與高校聯動創新、科技要素與人才資源碰撞迸發出的新“火花”。

“通過碳捕集技術製造食品級乾冰,在火力發電領域,我們是先行者,但這一技術只是單純的二氧化碳再利用,而製備甲醇纔是最優方案。”在江蘇華電句容發電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建軍向記者展示了最新的碳捕集製備甲醇示範應用,煙氣中的二氧化碳進入設備後與氫氣在高溫高壓環境下發生化學反應轉化爲甲醇。由於甲醇可以由二氧化碳製備,在業內被視爲零碳燃料,是當前低碳及零碳發動機使用燃料之一,應用場景十分廣泛。目前,江蘇華電句容發電有限公司的碳捕集製備甲醇示範應用可年產甲醇1.3噸,綠色減碳的同時爲企業增加新效益。

王建軍告訴記者,公司當前正在規劃建設基於AI電池管理及感應子飛輪的百萬機組百兆瓦級多能融合電源側儲能技術研究及應用項目以及200兆瓦深層鹽穴非補燃壓縮空氣儲能項目,這兩個項目均爲新型儲能項目,研發難度大,目前正在進行科技項目立項申報,計劃與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等高校院所進行合作。

科技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原動力。截至目前,下蜀鎮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5家,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家、國家企業技術中心1家、國家知識產權示範企業1家、省科技型中小企業18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7家、省級瞪羚企業1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3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家,創新發展迸發出勃勃生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