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資本局4月21日消息,隨着監管強化中介“看門人”責任,近期多家券商領罰。4月19日,因自營業務合規、客戶適當性管理等多項業務違規,頭部券商華泰證券(601688.SH)被江蘇證監局採取責令改正的監管措施。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2023年,在券商業績普降的趨勢下,華泰證券實現營收、淨利潤同比雙增長,排名均上升至第二名。不過,華泰證券曾經的“王牌”投行業務已經明顯掉隊,去年IPO承銷金額爲170.21億元,已跌至行業第七。

監管現場檢查發現四項問題

華泰證券被責令改正

據江蘇證監局開出的罰單,近期該局對華泰證券開展了現場檢查,經查該公司存在以下問題:

一、部分自營業務合規風控把關不到位。債券做市業務中對關聯交易把關不嚴、對債券投資的風險對沖缺乏有效管控導致擴大虧損。

二、對部分客戶適當性管理及督促義務履行不到位。向沒有套期保值等風險管理需求的企業發行掛鉤個股價格的非保本浮動型收益憑證;向通過多層嵌套才達到規定投資門檻的私募基金髮行非保本浮動型收益憑證;未充分督促上市公司股東如實披露減持信息。

三、從業人員資質管理不到位。經查,華泰證券應具備基金從業資格的在職人員中存在部分人員未通過基金從業資格考試的情形。

四、跟投業務內部控制不完善。華泰證券子公司員工跟投平臺未對所有投資項目進行跟投,不符合該公司子公司內部跟投規定,上述行爲反映公司內部控制存在不完善。

江蘇證監局表示,根據《證券公司和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合規管理辦法》第三十二條、《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銷售機構監督管理辦法》第五十三條、《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第七十條相關規定,決定對華泰證券採取責令改正的監管措施。

營收、淨利排名上升至第二

去年IPO承銷規模明顯掉隊

華泰證券2023年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65.78億元,同比增長14.19%;歸母淨利潤127.51億元,同比增長15.35%。截至2023年末,總資產達9055.08億元,同比增長6.96%。在券商業績普降的2023年,華泰證券的營收與淨利潤排名均上升至第二名。

分業務看,2023年華泰證券的四大業務板塊均實現不同程度上漲。財富管理業務依舊是公司營收的核心,實現營收157.21億元,同比增長0.59%;機構服務業務、投資管理業務、國際業務分別實現營收67.89億元、28.86億元、79.2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8.79%、242.72%、19.49%。

其中,機構服務業務中的投資銀行業務,曾是華泰證券的王牌業務,與中信證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並稱爲“三中一華”。

2023年,華泰證券股權主承銷數量(含IPO、增發、配股、優先股、可轉債、可交換債)72單,排名行業第三;承銷金額爲912.99億元,排名行業第四。與2021、2022年相比,承銷數量與金額均有明顯下滑。

而投行業務中最爲核心IPO板塊,華泰證券已經退出了頭部陣營。wind顯示,2023年A股共有313家新股上市,合計募資3565.39億元。從IPO承銷金額來看,中信證券以500.33億元的承銷金額位列第一,海通證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國泰君安承銷金額分別爲466.15億元、394.02億元、322.45億元和317.14億元,分列第二至五名。而華泰證券承銷金額跌至行業第七,爲170.21億元,承銷家數爲19家,與其他“三中”的差距已經大幅拉開。

此前2021、2022年,華泰證券IPO承銷規模分別爲378.17億元、309.27億元,位列第四、五名。

據統計,自4月12日新“國九條”發佈以來,僅一週左右已有8家券商密集被罰,涉及中信證券(600030.SH)、海通證券(600837.SH)、華西證券(002926.SZ)、銀河證券(601881.SH)、東吳證券(601555.SH)、東海證券、國信證券(002736.SZ)、華泰證券。

4月12日,因在相關主體違反限制性規定轉讓中核鈦白(002145.SZ)2023年非公開發行股票過程中涉嫌違法違規,中信證券及其全資孫公司中信中證資本、海通證券均被證監會立案調查。4月19日,證監會下發《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擬決定對王澤龍、洪浩煒、中信中證資本、中信證券海通證券、韓雨辰違反限制性規定轉讓股票的違法行爲,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7753萬元,並對相關主體的違法行爲共計罰款1.57億元。

4月12日,華西證券公告,因在金通靈2019年非公開發行股票保薦項目的執業過程中存在盡職調查工作涉嫌未勤勉盡責、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上市保薦書存在不實記載、持續督導階段出具的相關報告涉嫌存在不實記載、持續督導現場檢查工作涉嫌執行不到位等違規行爲,江蘇證監局擬對公司採取暫停保薦業務資格6個月的監管措施。

4月16日,北京證監局對銀河證券採取出具警示函行政監管措施。經查,銀河證券存在開展場外期權及股票質押業務不審慎,對從業人員及其配偶、利害關係人投資行爲監控不到位的情況,反映出公司未能有效實施合規管理。

4月16日,東吳證券公告,因涉嫌國美通訊紫鑫藥業非公開發行股票保薦業務未勤勉盡責,公司被證監會立案。紅星資本局注意到,這兩家企業在定增期間均出現過財務造假的情況,其中國美通訊涉嫌構成欺詐發行、紫鑫藥業的財務造假自2013年持續至2021年,但東吳證券均在保薦總結報告中稱“不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

4月18日,東海證券公告,江蘇證監局對公司採取責令改正行政監管措施,東海證券執行委員會主任(總裁)楊明也被出具警示函。從罰單內容來看,違規行爲涉及多個方面,有效制衡的風險管理運行機制未建立,涉及公司自營業務、部分固收業務、投行項目,以及部分投資價值研究報告撰寫不夠審慎等。

4月19日,因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存在問題、紓困產品管理不足、私募子公司管理不到位等多項問題,深圳證監局決定對國信證券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杜海江作爲時任國信證券分管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的高管,對該業務違規行爲負有領導責任,同樣被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

(文章來源:紅星資本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