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單純關注各家公司的管理規模沒有太大意義,更重要的是底層(投研+科技系統)能力建設。”一位銀行理財行業觀察者意味深長地說。

自2019年5月工銀理財作爲首家銀行理財公司成立以來,銀行理財公司走過近5年發展歷程,行業在投研能力建設、科技系統建設、銷售渠道拓展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

與此同時,銀行理財行業面臨着產品同質化、產品短期化、底層資產單一化等問題,而費率內卷下的“增量不增收”、被公募基金在規模方面反超引發的焦慮同樣不容忽視。

展望未來,銀行理財行業如何通過提升底層能力破除成長焦慮,擁抱下一個五年、十年、二十年?

轉型成果豐碩

2023年,“穩健低波”成爲銀行理財的重要代名詞,行業在穩健佈局中逐步加大轉型力度,這既體現在產品策略、管理規模的變化上,也體現在產品形態、投研策略、渠道建設、系統建設等方面。

這在各家銀行2023年報中顯現端倪。

產品端,中郵理財在郵儲銀行年報中披露,2023年公司在業內首發多款創新產品,收益互換、信用風險緩釋工具、目標日期指數等產品規模突破100億元。興銀理財在“八大核心、三大特色”產品體系基礎上,搭建量化多類型產品線,發行“固收+優先股”等低波含權理財,持續完善主流策略產品線。

事實上,多資產、多策略已成爲銀行理財公司的熱詞。“目前各家公司都在實行多資產多策略投資。我們公司也在完善策略庫建設,會根據行情發展創設不同策略產品,比如前陣子就創設了包含黃金投資策略的產品。”一位國有行理財公司高管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渠道端建設更是多面開花,這不僅體現在銷售渠道數量增多,也帶動着理財公司管理規模的提升。

中信銀行2023年報稱,2023年信銀理財不斷加強“線上宣傳+線下推廣”“機構+個人”的直銷體系建設和“12(國有、股份行)+3(頭部互聯網銀行)+N(中小城農商行)”的代銷渠道建設,進一步完善銷售渠道生態圈,截至2023年末累計與127家代銷機構開展合作。

截至2023年末,平安理財已與超40家同業銀行合作開展代銷業務,代銷餘額超3400億元……平安銀行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平安理財管理規模突破萬億元級別大關,產品餘額10130.60億元,較2022年末增長14.2%。

多項難題待解

陽光下也有陰影。在銀行理財行業穩健發展的同時,也面臨着規模被公募基金超越、行業“增量不增收”等尷尬境地,這在2023年更加凸顯。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末和2023年12月末,公募基金資產淨值分別爲27.69萬億元和27.60萬億元,而同期銀行理財市場存續規模分別爲25.34萬億元和26.80萬億元。這意味着銀行理財失去“資管一哥”寶座。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公募基金的市場規模還在快速增長,截至2024年3月末,公募基金資產淨值規模爲29.20萬億元。而銀行理財在“季末效應”下規模有所降低,據中信證券研究測算,2024年3月末理財規模環比降低約1.2萬億元,至26.33萬億元。

在規模沒有得到明顯增長和響應減費讓利號召的背景下,行業經營業績整體出現下滑,部分公司更是出現“增量不增收”的窘境。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多家銀行年報發現,2023年,中郵理財、興銀理財、青銀理財、中銀理財、招銀理財淨利潤均較2022年減少超10%,農銀理財、建信理財、渝農商理財淨利潤均較2022年減少超50%。

對此,國信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王信分析稱:“2023年理財規模增加的同時業務收入同比下滑,進而導致佔總營收比例有所下降。我們判斷這與產品結構短期化、高收益資產留存不足、代銷行議價能力強等因素有關。”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1年以上期限封閉式產品存續規模佔全部封閉式產品比例爲67.02%,較年初減少5.58個百分點。2023年末,權益類資產配置規模下降,僅爲0.83萬億元,佔總投資資產比例爲2.86%,而2022年末佔總投資資產比例爲3.14%。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種短期化的產品結構容易帶來管理規模和經營業績的不穩定,底層資產單一化更是“危險”。

“過去幾年來銀行理財規模實現大幅提升,但這只是債牛行情下的一種表象。當未來權益市場行情大幅好轉之後,長期着重發力固收投研的銀行理財不一定能經得起市場考驗,客戶、管理規模可能會被其他資管行業快速奪去。”一位股份行理財公司高管對銀行理財的產品結構和投資策略表達擔憂。

強化底層能力建設

自銀行理財公司成立以來,銀行理財行業逐步破解產品淨值化、投資者教育等系統性難題,完成了一次“脫胎換骨”。行業如何迎接下一個五年、十年、二十年?

在部分業內人士看來,銀行理財公司紛紛開啓管理費率、申贖模式優化,“0費率”“理財夜市”等模式獲得不少投資者好評,更有部分理財公司管理規模突出重圍,實現逆勢增長。但這些僅是表象,以投研能力、科技能力爲基礎的底層能力建設纔是理財公司作爲資管機構的最終競爭力。

對於投研能力的建設,興銀理財董事長景嵩表示,要“展多資產中板,補權益短板”。未來,銀行理財需要建立和完善包括策略、行業、個股在內的多維度、多層次權益投研體系,大力培養多資產、權益投資優秀隊伍,與各類優秀資管同業、市場研究機構及高校開展深度合作,靈活運用衍生工具、對沖手段管理好含權產品的波動和回撤,在多資產及權益投資上實現高質量增長。

與其他資管子行業相比,銀行理財行業具有從業機構和產品數量多、期限複雜等特點,這些都考驗公司的金融科技能力。這也將促使銀行理財加大科技系統建設,加大相關人才培育力度,爲後期豐富投研體系和產品投資策略奠定堅實基礎。

“以往有一些理財公司的運營人員是外包的,目前也在逐漸走向自主化建設,培養和招募專業的人才。”一位國有行理財公司運營部門人士表示。還有一位股份行理財公司人士表示,銀行理財在債券市場發揮着機構投資者和產品定價者的作用,公司內部正在研究債券量化交易,其中科技系統建設將發揮重要作用。

據瞭解,目前銀行理財呈現精細化管理特徵。某理財公司表示,投研交易板塊,2023年投資系統新增9項投資品種或場景,智能交易平臺項目上線,詢價交易效率大幅提升,投研交易管理功能持續完善。風險管理板塊,實現對產品全流程閾值偏離度、破淨產品修復跟蹤監測的數字化。

發力五篇大文章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要加快建設金融強國,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在業內人士看來,作爲服務實體經濟的金融組成部分,銀行理財在產品端、投資端、資產端甚至是內部管理方面都可以有效發力。

“針對科技金融,理財公司要在科創金融基礎上進一步拓寬視野,通過私募股權理財產品等方式,引導長期資金投資非上市公司一級市場股權。針對綠色金融,理財公司要在產品端、投資策略端和資產端同時做好文章,推進ESG綠色產品創設發行,探索綠色理財產品形態創新、投資策略創新和資產創新。”景嵩表示。

近日,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有望爲理財公司服務實體經濟打開更大窗口。

招銀理財相關負責人表示,對於銀行理財公司來說,《意見》意味着產品端可配置更多優質資產,提高資產配置的多樣性和投資效率。通過參與資本市場,銀行理財產品能夠更好地分享經濟增長的成果,提升理財產品的收益水平,進而提高投資者的財富感知。《意見》有助於推動銀行理財業務的創新和發展。政策鼓勵銀行理財產品通過參與資本市場,提升權益投資規模,這爲公司提供了更多業務創新空間,可加大對股票型、混合型理財產品的設計創新力度,滿足投資者對高收益產品的需求。

“新國九條的發佈讓我們加大權益投資能力的決心更加堅定。”一家理財公司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