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济宁日报

由“办理好一单”到“解决好一类”

——兖州区新驿镇民生诉求“未诉先办”的“新驿路径”

■本报记者 王雁南

本报通讯员 代传春 郭众

“现在浇一亩地比整改前节省50多分钟。”4月6日,正在给小麦浇拔节水的西东村村民王凤瑞说。“不仅节约浇地时间,还节约了浇地用水呢!”知情人士介绍,这完全得益于他的一次问题反映。

去年冬季,他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治理后的采煤塌陷地,有的地块存在旱季浇地漏水、汛期又积水双向“叠加”造成粮食减产的问题。接到反映后,地矿联手很快就对此问题进行了整改。更让他没想到的是,为此,镇里还聘请他当了监督员,参与此类问题的监督整改。

出乎许多人的意料,一场全镇范围内的村庄“空中废线”专项整治集中攻坚年行动,只是缘于一位老人拨打的一个镇长公开电话。去年3月的一天,王楼村居民曲大爷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拨通了镇长公开电话,反映村内“有些空中废线都下垂到住户家的平房顶上了,小孩子不懂事,一上房顶就拉着废弃电线或电话线玩,太不安全了。”“这公开电话还真不是虚摆设,挺好!挺管用。现在村庄呈现出了‘无线’美,群众的安全也更有保障了。”曲大爷夸赞道。

……

近年来,兖州区新驿镇坚持把热线工单办理作为践行“四下基层”的突破口,坚持运用系统思维和系统方法,着力推动既要办理好“一单”问题,又要解决好“一类”问题,走出了一条民生诉求由“接单即办”向“未诉先办”转变的“新驿路径”。

“没想到现在的干部这么务实,都晚上七八点钟了,还上门来给解决问题。”东三村居民栾晓玲说,“真是让人心里暖乎乎的。”新驿镇建立热线工单即接即办、顶格推进制度,科学精准施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用心用情用力办出速度、温度、厚度。今年全镇已累计接单200余件,限时办结率100%。“坚持时时为群众着想,自觉主动为群众提供暖心服务,是我们对接单办单部门和干部的一项硬性要求。”镇12345政务热线办理中心主任杨斌说,尤其针对大多数群众白天外出打工,见面时间经常不固定、不确定的实际情况,全镇形成了分管领导和部门工作人员坚持晚上上门办理群众诉求的常态,服务满意率持续提升。

“如果就问题而解决问题,就走不出‘摁下葫芦起来瓢’的被动,必须学会运用系统思维和系统方法谋划工作、指导实践,形成合力破解难题、推动发展。”近年来,新驿镇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坚持由点及面、举一反三,认真总结、运用办好“一单”的经验做法,压实各级责任,加强协同配合,着力推动一类问题的解决。

针对群众反映的文体广场问题,镇里连续两年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新建文体广场、“端信书屋”等文化阵地13处,为57处村级文体广场更换新国标健身器材500余件,镇文化服务中心成立专门组织,以推进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管护的常态化。

“现在停车可方便了,再没有过去那种没地方停车,或者找个地方停下了,却又遭遇出不来的尴尬。”东顿村居民顾三春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家庭都购置了小轿车、代步车、客货两用车等交通或生产经营工具,但因规划不科学、停车位少,停车难一度成为有车人“幸福的烦恼”。为解决百姓停车难问题,新驿镇坚持科学精准施策,下足绣花功夫,统筹推进镇驻地和村级内部主干路网的综合改造提升,去年以来镇村两级新增停车位5700多个。

近年来,在新驿镇域内G327国道改道、S246省道大修、济宁大安机场、济微高速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实施,有关取土区、占地、清障、补偿等等问题,都关切着群众的自身利益,不能有丁点儿闪失。对此,新驿镇树牢底线思维,坚持辩证施策,全力以赴打好“提前量”,探索创新出了以群众工作“零距离”、政策落实“零差错”、矛盾纠纷“零上访”、安全环保“零事故”为主要内容的“四零工作法”,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既为重大项目健康快速推进提供了强力支撑,又保障了地方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

群众工作永远在路上。要充分发挥好镇村干部在联系服务群众、推动民生诉求“未诉先办”中的“前哨”作用,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群众的“幸福指数”。今年,新驿镇重新健全完善镇、管区、村、村民小组四级网格架构,将全镇57个自然村划分为286个网格,每一网格均实现“镇级领导+机关干部+村干部+网格员”4人网格力量“标配”, 坚持常态化全面排查重点工作、民生需求、矛盾集中点等可能引发诉求的点位,定期挨家挨户走访网格内居民,提前加强与群众的沟通交流,推动民生诉求源头治理持续走深走实。今年以来,及时解决网格内居民反映的民生诉求182件,吸纳对转变干部作风、办好民生实事的意见建议40多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