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兀朮、完顏亮叔侄倆的渡江之戰,雖有一時得手,但最終都以失敗告終。同樣是面對這條大江,蒙古人卻成功了。

蒙古人的成功和南宋叛將劉整有關。劉整驍勇善戰,很有軍事才能,但爲同僚所妒,又被賈似道排擠,被迫投降蒙古。他爲蒙古人訓練水軍,獻計說,打南宋先從襄陽打起,“如覆襄陽,浮漢入江,則送可平也”。

蒙古人聽從了,先攻擊長江中上游的襄陽城。守城的正是曾排擠劉整的呂文煥。在苦守六年、孤立無援後,呂文煥也投降了。

襄陽失守,長江防線就被撕開了一條口子。於是,蒙古人自襄陽從漢水入江,順江而下。

要知道,當時南宋不少軍中將領都是呂文煥家族提拔的。呂文煥投降,他所過之處,幾乎沒有遇到抵抗。在南京上游的蕪湖,蒙古人雖然遇到抵抗,很快就取得勝利。1275年4月,蒙古人兵不血刃,佔領了南京。

忽必烈的目標是臨安。所以在拿下南京後,又向東迅速攻陷鎮江,之後派人渡江北上,進攻揚州,截斷北方宋軍向南支援臨安的水路。

爲解臨安之危,宋廷主動在焦山與蒙古人展開大戰。但不想被蒙古人找準時機,一把火燒掉宋廷700艘戰艦。

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時間很短,到1351年,江淮地區就爆發了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朱元璋就此崛起。

1355年,朱元璋發起渡江之戰。他走的是經典路線:攻打南京西南方的採石及太平(今安徽當塗)。第二年,朱元璋就打敗元軍,佔領了南京城。從此,南京就成了他向外擴張的根據地。可以說南京就是他的龍興之地。

與朱元璋同時逐鹿的,當時還有陳友諒和張士誠。張士誠的根據地中心是蘇州,陳友諒的根據地在長江上游。1360年,陳約張左右夾擊,滅了朱元璋。還沒等張士誠回話,陳友諒就率軍順流東下。朱元璋在幕府山、上新河、大勝關等處屯兵待敵。趁着陳友諒部腳跟未穩,大軍就殺了出去,打了陳友諒一個措手不及。之後朱元璋乘勝追擊,沿江而上,將陳友諒追到武昌才罷手。

明代還有一場渡江之戰,發生地是在揚州。那就是朱棣朱允炆的叔侄之爭。朱棣率軍從北京,打到山東、徐州、淮安、揚州。他從瓜洲渡江,進佔鎮江,包圍了南京,之後從南京城西北的金川門入城。明末時,清軍滅南明,也是在揚州渡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