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4月23日訊賈廣明,男,1959年11月出生,泰安市寧陽縣東莊鎮南故城村村民。因爲當初的承諾,這個“上門女婿”42年如一日,用超越親情的責任和擔當,用似水溫情照顧患病岳母,用錚錚鐵骨撐起風雨飄搖的家。

一句承諾守一生 四十二年扛重擔

1962年,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並榮立三等功的岳父盧方遠因公早逝,當時岳母的大女兒5歲、二女兒盧運華2歲,小女兒尚在肚中。強忍喪夫之痛,她強迫自己重新振作起來,因爲每個月5元的撫卹金遠遠不夠養活3個嗷嗷待哺的孩子。白天她“狠心”讓尚未懂事的姐姐照看着兩個妹妹,自己在地裏勞作,晚上拖着疲憊的身子回去給孩子做飯、洗衣。那些年,她那瘦弱的肩膀挑壞了四把扁擔,也挑回了娘四個的口糧,至今她的肩膀上挑擔子留下的疤痕清晰可見。

1982年,賈廣明和盧運華結婚,成了這個家裏唯一的男人。對於岳母,他滿是敬佩“岳母一個80多斤的婦人,毫無怨言地撐起了整個家,我來了,就得讓她們過上好日子。”這一句承諾,賈廣明用一生來履行。

由於長時間的超負荷勞作,岳母很早就患上了貧血、腰腿疼痛等疾病。婚後不久,岳母突然暈倒,緊急送醫後被診斷爲再生障礙性貧血。自此,賈廣明和妻子便開始了尋醫問診之路。一開始,岳母每隔一週就要輸一次血,高昂的費用讓這個剛實現“溫飽”的家庭立馬捉襟見肘。賈廣明只好硬着頭皮,挨個找親朋好友和同事借錢,有些瞭解病情的親戚“好心”勸他放棄:“這種治不好的病,不治也都理解你,還不如給老婆和孩子留點錢。”都被賈廣明堅定拒絕了。同年,家裏弟弟考上了電大,需要交學費,走投無路的時候,賈廣明的媽媽勸他把家裏的老房子賣了,2800元的房款全部用來支付了醫藥費和學費。從家裏搬出來的時候,這個一米八多的漢子第一次哭成了淚人。

咬牙堅持不停歇 鐵肩撐起一片天

爲了賺錢養家,賈廣明每天像陀螺一樣,一刻也不敢停歇。白天下礦掙錢,晚上回家藉着月光把地裏的累活提前幹完,減輕年幾個的負擔。有一年,他晚上去外地給岳母拿藥,早上拖着疲憊的身子去上班,一不留神砸斷了腳趾。鑽心的疼痛讓他瞬間跌坐在地,頭腦裏閃出的第一個念頭是怎麼能不耽誤上班。

一天也不捨得休息,包紮完就又一瘸一拐地返回工作崗位,腳傷不能下礦井,他就幹起了送餐的活,工友們都不忍心,勸他回家歇幾天。他卻說:“男子漢大丈夫,一點小傷不礙事,我家裏花錢的地方多,得抓緊掙錢。”

“爲了省車票錢,我經常下了班騎3個多小時的自行車去醫院,來回就6個多小時,有一次實在太累了,睡在了醫院的廊道里,還把護士嚇了一跳,把醫生都喊來了,我還沒醒呢,睡眠質量槓槓的。”如今,賈廣明總能笑着說出曾經的苦難。

爲了養家餬口,賈廣明和妻子擺過地攤、打過零工、開過飯店,在夫妻倆的努力下,借的錢一點點還清,日子也一天天向好。

四世同堂家風贊 孝老愛親美名揚

多年的耳濡目染,孝老愛親的種子早已在一家人心中生根發芽,並開出了燦爛的花。在他的精心照顧下,身患再生障礙性貧血32年的岳母身體健康、精神矍鑠。兒子和兒媳把姥姥接到家中,四代人一起居住,一有空就幫姥姥按摩、聊天,從沒半句怨言。遠在外地的女兒沒法常伴左右,就定期視頻通話,美食、衣服、鞋子給姥姥寄了一箱又一箱。小孫子也學着爸媽的樣子,每次喫飯都先把飯菜送到太姥姥手上,還時不時在太姥姥跟前“耍寶”,逗得全家合不攏嘴。

現在,閒不下來的賈廣明更是將精力都放在了對岳母的精心照顧上。岳母愛聽戲曲,他就買了音響放給她聽;岳母喜歡到外面曬太陽,但腿腳不便,他就每天揹着她上下樓。“長壽祕訣就是有個好女婿!”現在,90歲的岳母身子骨還挺結實,逢人就誇自己的女婿。

守一句承諾,盡一生孝道。賈廣明用自己的擔當撐起了這個飽受磨難的家,也用自己的行動賦予了孝順最好的詮釋。(本網記者)

責任編輯:張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