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今晚報

記得在我成家後的幾年裏,常聽到一戶鄰居家的吵鬧聲。那是個三口之家,家裏的女兒正上小學。有時在樓道里見到那個女孩兒,總是一臉驚恐或憂鬱的表情。

有一次週末,女孩兒的媽媽領着孩子到我家,說單位臨時有事,讓我們幫忙照看會兒孩子。說着把一個飯盒遞到我手裏,那是孩子的午飯。我們答應了,讓她放心去辦事。女孩兒很聽話,很有禮貌,她認真地寫作業,默默地喫飯,言語不多,像是拘謹,又像是膽怯,顯得心事重重。我摸摸孩子的小手,冰涼冰涼的。

沒過多久,他們搬家了。聽鄰居講,女孩兒的父母離婚了,一家人悄然無聲地離開了這裏。我聽了,心裏挺不是滋味,常想到女孩兒那無助的眼神。

後來,我們搬了家,到新居後,又聽到一戶鄰居的吵鬧聲,其間還夾雜着一個男孩兒的哀求聲:“爸爸、媽媽,你們別吵了,好不好。”我聽了,心裏非常酸楚。我在樓道里也遇到過那個男孩兒。他也是個小學生,本該像同齡孩子一樣活潑開朗,可這孩子的臉上常常是一片愁容。他的父親經常酗酒,有時喝多了,就在樓道里耍酒瘋。有時我也想勸勸,但每每看到那孩子爸爸的一臉兇相,我便欲言又止了。

我的女兒聽到鄰居的吵鬧聲,常會小聲對我說:“爸爸,他們又吵架了。”說着,也是一臉的不安狀。我無力幫到那些可憐的孩子,但還是能讓自己的女兒感到踏實的,每當她感到不安時,我都會拉着她的小手,希望讓她感到溫暖、溫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