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南通日报

春风吹过黄海边,在海门区东北部,随着一个个重大项目纷至沓来,一幢幢地标建筑拔地而起,一座现代化港城正加速建设,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将全新面貌呈现在大家面前。这里,就是包场镇。

2023年,包场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亿元;全口径工业应税开票(所属期)551.04亿元,同比增长81.2%;完成规模工业应税开票511.04亿元,同比增长78.25%;完成规上工业产值412.9亿元,同比增长47.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8.62亿元;规上服务业重点行业营收增幅达107%;外贸进出口完成44.43亿元。在全国千强镇排名中,包场镇列第349位。

“以港口开发为龙头、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以海港新城为支撑,全速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包场镇党委书记黄卫国表示,今年,包场镇将锚定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亿元目标,力争工业应税销售突破800亿元,推动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南通第一方阵。

昔日的渔业小镇如今蝶变成海港新城,当下包场镇突出“江苏沿海明星乡镇”目标定位,锚定“再造一个工业海门”历史使命,全速推进“港产城人”融合发展,在“长三角产业创新协同区”建设中扛起包场新担当。

站在包场镇的海堤边,海风习习,远处高楼林立、车来人往、灯光璀璨……现代化的海港新城处处生机勃勃。

曾经的包场是离海门主城最远的渔业小镇,产业单一,发展滞后。近些年,包场镇坚持向海而兴、向海图强发展路径,一座港口码头集聚、产业发展集群、商贸业态集中的现代化海港新城正拔地而起。

抢滩登陆,盐场渔港成发展热土

走进包场镇的振江股份大兆瓦海上风电项目现场,塔吊林立,工程车、运料车穿梭往来,工人们干劲十足,整个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振江风电项目总投资50亿元,被列为省级重大产业项目,一期投资7亿元,竣工达产后有望实现销售收入38亿元、入库税金1亿元。

“从首次洽谈到初步达成投资意向,再到正式签约,只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谈到这个重大新能源项目落户的经过,黄卫国十分感慨:“当时项目负责人考察了沿海多个地区,最终选择包场镇,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当地有较强的风电新能源产业基础。”

包场镇是海门布局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地,艾郎风电的风电叶片生产基地,通光集团的海底光缆、电缆生产基地均落户包场镇,已形成生产规模。随着振江风电项目落户,风电装备产业链补齐关键一环。由此,包场镇将形成较为完备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

站在海港大厦顶层极目远眺,远处是烟波浩渺的黄海,中天绿色精品钢项目现场,机械林立、管道蜿蜒,钢铁之城让人震撼;高楼大厦、五星级酒店、商业综合体,现代化城市氛围感拉满;转换一个角度,成片金黄的油菜花点缀在绿野中的民居,乡村田园风光扑面而来……谁能想到,这片朝气蓬勃的发展热土在十年前还是一片荒滩。

包场镇位于海门东北角。百年前,先贤张謇在这里植棉兴盐,开辟中国近代垦牧第一滩,这里曾是淮南十大盐场之一,同时也是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天然渔港。回顾包场镇建设历程,每一个脚印都洒满了汗水:“十一五”期间,海门未雨绸缪,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将沿海岸线从3.6公里拉长到25公里;2012年4月,海门港5万吨级通用码头成功试通航,海门人的百年“海港梦”终成现实;2013年底,海门港开通南通沿海第一条集装箱航线;2015年11月,海门港5万吨级通用码头对外开放通过国家级验收,成为南通沿海首批城市正式一类开放码头,当年港口吞吐量突破100万吨……

2019年12月,通州湾新出海口规划建设正式写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初,南通统筹全市域沿海开发,整合沿海岸线上的通州湾、洋口港、海门港、吕四港组建“大通州湾”,推动国家战略在江苏南通落地实施。

“四个‘堂兄弟’我们当时的资源最少、围垦土地最少、岸线最短,可供发展的要素最少。”黄卫国是包场镇建设的亲历者,他介绍,但在此过程中,包场镇党委、政府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小而散的项目不要,有污染的项目不要,没有科技含量的项目不要,要聚焦新材料、新能源等赛道。正是这种清醒和执着,给大项目留足了发展空间、提供了落地支撑。

拥抱大海,产业集聚刷新速度

如今的包场镇,“公铁水”交通网络密集分布,“五大机场”立体环绕,“三大铁路”穿境而过,高等级公路纵横交错。宁启铁路、洋吕铁路全面通车,扬启高速互通口设在镇区核心区域。G15沈海高速、G40沪陕高速互通口近在咫尺,双向六车道的临海高等级公路穿境而过,直达崇启大桥。沿海港区规划港口岸线长度13.4公里,港口后方陆域腹地广阔,土地资源丰富。

“选择在包场镇的决定做对了!”南通艾郎风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裁李传胜说,“这里的港口优势大大增加了我们的外贸订单,今年一季度我们应税销售达7亿元,同比增长近1倍。”艾郎风电主要从事风电叶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隶属于艾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因大功率叶片任务的增加,急需寻找新的生产基地,2018年,艾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考察团首次来到包场镇,一眼便看中了这里得天独厚的优势,决定投资50亿元,在这里新建大功率风电叶片生产基地。“包场镇有广袤的腹地资源、沿海深水码头和便利的交通优势。”李传胜表示,包场镇也拿出了满满的诚意——从项目签约到试生产只用了7个多月时间,这被称为“艾郎速度”。

一年多后的2020年1月,南通市首个千亿级项目、总投资1000亿元的中天绿色精品钢项目签约落户包场镇。2020年8月,项目开工。18个月后,一万多亩土地上,一座现代化、超低排放的绿色钢厂拔地而起,创造了冶金史上的“中天奇迹”。

“艾郎速度”“中天奇迹”是包场镇向海图强,追求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物流畅,产业旺。纵观世界著名港口城市成长史,港口、产业、城市无一不是互促共进、相生相长。去年,包场镇港口水路运输货物吞吐量超3700万吨,实现工业开票销售551亿元,连续两年以百亿级增量发展,对海门贡献度超过三分之一。今年一季度,包场镇实现工业开票销售247亿元,同比增长126.3%,再次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随着越来越多重特大项目的进驻,包场镇依托特色产业、港口等优势,系统谋划产业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国内十大品牌之一的江苏铁锚工具为代表的电动工具产业,以世界五百强美国泰森食品和可可琳娜为代表的食品产业,以艾郎风电、燕达重工为代表的临港装备制造产业板块,以通光光缆、广中电子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板块,以金由新材料、回力再生胶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板块。

聚焦鲜明的主导产业,精确开展招商引资及项目建设,外招内延,拉长产业链。去年,包场镇成功签约重特大项目10个,其中2个项目超50亿元,均集聚在主导产业链上。如今千亿级精品钢产业链、百亿级新能源装备产业链和百亿级大宗物流产业链正不断“长高”,为区域发展增添强大动能。

港城新貌,幸福与发展共提升

如果说“港”是产业和城市发展的基石,“产”是港口和城市发展的支撑,那么“城”就是港口和产业发展的依托。大项目的落地,为包场镇带来了产业也带来了人气,城市的发展活力进一步显现。

穿过华夏第一龙桥,感受南黄海的旖旎风光;漫步蛎岈山国家海洋公园,领略“中国唯一、世界罕见”的海洋奇观;徜徉海港风情街,品尝饕餮海鲜盛宴……曾经的小渔村如今已拥有多个打卡胜地。海门第三人民医院新院、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万达广场、中天五星级酒店、金融一条街等重点配套工程建设完成,曾经的渔港盐场逐渐有了现代化港城应有的模样。

“人才为城市发展注入灵魂。”黄卫国说,今年,包场镇将紧盯高端人才链,一面盘活现有人才资源,一面加快引进步伐,同时还将引导企业与高校进行订单式培养,加快人才政策兑现,努力形成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服务体系。

温度,是一座城市的“里子”;人才,要引得进更要留得住。在包场镇核心区的常住人口中,超过半数是从全国各地来此工作、打拼的年轻人。“包场镇是一个有温度的城市。”今年30岁的黄俊楠三年前入职中天钢铁,这些年,包场镇不断完善项目配套,全方位满足了园区人才的生活需求,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两年前,黄俊楠决定让女友也来到中天,他们在包场镇买了房,组建了小家庭。去年,他们与其他49对新人一起在中天南通公司海港码头举行了集体婚礼,海门区委书记郭晓敏现场为新人证婚并送上祝福,百位新人在众人的见证和祝福下完成了人生大事。

大企业外来职工较多,时常牵挂着家乡的子女。去年暑假,包场镇联合中天钢铁等企业举办了首期“候鸟伴学”之七彩的夏日夏令营活动,对象为辖区范围内商会企业的外来务工子女。首批共有171人参加,为外来员工创造了与孩子团聚的机会。孩子们白天参加夏令营趣味活动,晚上与爸妈团聚,异地拼搏的打工人找到了“家”的感觉。

与此同时,包场镇始终坚持推动工业反哺农业。为了让企业与当地村民更好融合,包场镇积极鼓励企业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园联合党委主题实践活动。去年,凤飞、轧西、锦明、福良、浩西五个纯农业村抱团发展,通过“五村联建”,共建农业产业示范园,并在此基础上,成立江苏海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结合五村特色和优势产品,与辖区内酒店和企业签订食材供应协议,实行“订单式”种植。去年半年时间便盈利50余万元。

当下,包场镇持续提升着发展速度、刷新着产业高度、升腾着城市温度,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接下来,包场镇将围绕南通沿海核心镇和海门城市副中心目标定位,促进城市品质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港城。

本报记者 袁晓婕 黄天玲

相关文章